2024年民用“三表”計量專項監督檢查情況通報
2024年民用“三表”計量專項
監督檢查情況通報
為進一步加強水表、電能表和燃氣表(以下簡稱民用“三表”)的監督管理,確保計量器具量值準確、性能可靠,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組織開展了民用“三表”計量專項監督檢查。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此次專項監督檢查以“問題導向、標本兼治”為原則,覆蓋民用“三表”生產、安裝、使用、檢定等全鏈條各環節。通過此次檢查,進一步摸清了民用“三表”的使用和管理情況。據統計,目前全國在用電能表6.6億只,水表3.2億只,燃氣表2.6億只。此次檢查共抽查電能表296萬只,不合格1799只,合格率99.94%;抽查水表169萬只,不合格1.06萬只,合格率99.37%;抽查燃氣表131萬只,不合格2923只,合格率99.78%。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共檢查民用“三表”生產企業938家,發現違法行為10起;檢查計量檢定機構2578家,發現違法行為16起;受理投訴舉報數量1.2萬件,立案查處69件。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受理投訴舉報數量6.2萬件,更換失準計量器具3.6萬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備案工作。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督促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以工作座談會、約談、告誡函等形式提醒企業提升計量器具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建立完善民用“三表”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管理檔案,對在用民用“三表”進行登記造冊,落實好相應的輪換制度。吉林組織對轄區內的138家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進行了142次警示約談,督促相關企業嚴格落實首檢制度、科學制定輪換計劃。
(二)強化源頭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全面摸清民用“三表”生產企業底數,對生產企業開展全面檢查,督促落實民用“三表”型式批準管理制度,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經營企業。山東完成全省144家生產企業現場檢查,查處制造銷售未經型式批準計量器具、產品標識不合格計量違法行為2起。北京對在檔的38家民用“三表”生產企業實施全覆蓋監督檢查,查處制造、銷售未經型式批準的水表案件1件,督促9家不再生產企業注銷60張型式批準證書。
(三)嚴格監督檢查,整治突出問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民用“三表”計量監督檢查。上海組織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在自查基礎上,通過看臺賬、查現場等形式對公用企業開展檢查,共抽取了54家表計生產企業的3828只樣品,使用中檢查不合格率3%。遼寧對首檢合格未安裝使用的以及在用的民用“三表”開展監督抽查,按照重點抽查和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抽查老舊小區、新建小區居民在用表,發現不合格數量37臺,并責令相關公用企業立即整改,為居民更換合格計量器具。廣西、湖北開展“你點我檢”等專題活動,針對群眾反映的計量問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切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
(四)規范檢定機構,提升技術能力。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民用“三表”計量檢定機構的監督檢查,提高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工作質量。內蒙古共出動執法人員660人次,檢查計量檢定機構113家次。廣西檢查民用“三表”檢定機構43家,查處超授權有效期檢定行為2起,督促檢定機構完成整改,切實提高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工作質量。天津組織實施了水表、燃氣表、電能表檢定裝置等3項量值計量比對工作。河北開展《預付費交流電能表》等檢定規程宣貫,對檢定工作進行培訓,提升計量檢定人員能力。
(五)暢通投訴渠道,強化社會共治。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督促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完善處理機制,及時妥善處理計量糾紛。同時對涉及群眾投訴舉報和媒體曝光的民用“三表”問題,迅速組織核查和處理,強化輿論引導。江西開展計量宣傳進企業活動,累計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向企業宣貫計量法律法規及民用“三表”首檢等相關要求。重慶進一步健全水電氣收費投訴舉報受理、核實、處置、反饋、回訪、評價全流程閉環管理制度,對群眾反映問題第一時間介入、第一時間核查、第一時間處置。河南出臺《“民用三表”計量糾紛處置意見》,同時制作了計量調解和仲裁檢定流程圖,規范了計量調解和仲裁檢定格式文書,更好更快地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民用“三表”計量問題。
(六)加強部門協作,促進聯合監管。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完善協調工作機制,破除信息壁壘,強化部門間聯絡配合,有效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極大推動民用“三表”工作開展,高質高效完成專項監督檢查任務。新疆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聯合兵團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局、城市管理局等相關單位印發了《關于加強民用“三表”管理工作的通知》,完善監督檢查機制,聯合開展民用“三表”檢查和執法工作。
三、存在問題
從專項監督檢查情況看,全國民用“三表”檢定合格率整體較高,但仍存在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不到位、基層計量監管和檢定能力不足、科普宣傳有待加強等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相關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不到位。部分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在計量制度落實和服務質量管理上還有差距,特別是在民用“三表”到期輪換的政策宣傳、群眾意見征集、社會調查評估等方面不深入、不細致,導致部分群眾對更換新表存在疑慮,民用“三表”到期輪換制度落實不到位。部分公用企業的計量投訴處理機制不健全,處理流程不清晰通暢,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
二是基層計量檢定機構能力有待提升。隨著民用“三表”的不斷更新換代,部分基層計量檢定機構檢定人員的技術能力未能同步跟進,同時受地方政府財政困難等因素影響,部分基層計量檢定機構檢定設備無法及時更新,在面對相關企業大批量送檢時,以現有技術設備和人員能力很難及時完成檢定任務,導致計量檢定效率不高,經常出現長時間排隊待檢的現象。
三是基層監管執法能力不足。民用“三表”量大面廣,使用單位眾多、情況復雜,基層監管部門日常監管涉及較少,監管知識缺乏、監管技能不足、監管手段欠缺。同時在處置網絡輿情方面缺乏有效應對措施,對群眾質疑的計量問題不能及時正面回應,對一些計量違法行為不能及時發現糾正。
四是計量科普知識宣傳仍需加強。部分消費者對民用“三表”的計量知識、檢定制度以及自身權益維護等方面了解不足,特別是對水電氣費用增加片面認為是表計計量失準所致,導致主觀感受與事實情況不相符,在遇到問題時無法及時準確地反映問題或采取正確的措施。
四、有關要求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綜合施治,在2024年監督檢查工作的基礎上,持續推進民用“三表”計量監管,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一)制定相關舉措,推動到期表計輪換。針對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存在的問題,充分運用“三書一函”等方式,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制定整改措施并建立問題臺賬,積極推進民用“三表”的首次檢定和到期輪換工作,確保表計投入使用前檢定合格以及表計到期后有序輪換,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二)加大檢查力度,嚴厲打擊計量作弊。加強民用“三表”從生產、安裝到使用的全鏈條監管,嚴厲打擊民用“三表”未檢定安裝使用、破壞計量準確度、利用民用“三表”進行計量作弊等違法行為,嚴查民用“三表”生產企業是否嚴格按照型式批準生產和技術機構是否依據民用“三表”檢定規程開展檢定工作。相關行政處罰信息按規定歸集到信用監管平臺,實施聯合懲戒。
(三)強化技術支撐,推進誠信計量。持續推進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能力建設,加強對計量執法、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為計量監管執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市場經營主體責任,在供水、供電、供氣等行業領域持續推進誠信計量示范單位培育工作,推行經營者誠信計量自我承諾,營造誠信計量的良好氛圍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四)加強科普宣傳,妥善處置群眾投訴。采取線上線下等多途徑廣泛宣傳計量法律法規,加大民生領域計量科普知識宣傳力度,讓社會民眾了解民用“三表”相關知識,及時解答群眾疑惑,提高群眾相關法律意識。暢通12315投訴舉報渠道,進一步引導消費者提升自我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社會監督作用。強化輿論引導,大力宣傳典型案例,深入挖掘好的經驗做法,積極營造轉作風、樹新風、重實干的濃厚氛圍,保障群眾利益,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民用“三表”計量專項
監督檢查情況通報
為進一步加強水表、電能表和燃氣表(以下簡稱民用“三表”)的監督管理,確保計量器具量值準確、性能可靠,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組織開展了民用“三表”計量專項監督檢查。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此次專項監督檢查以“問題導向、標本兼治”為原則,覆蓋民用“三表”生產、安裝、使用、檢定等全鏈條各環節。通過此次檢查,進一步摸清了民用“三表”的使用和管理情況。據統計,目前全國在用電能表6.6億只,水表3.2億只,燃氣表2.6億只。此次檢查共抽查電能表296萬只,不合格1799只,合格率99.94%;抽查水表169萬只,不合格1.06萬只,合格率99.37%;抽查燃氣表131萬只,不合格2923只,合格率99.78%。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共檢查民用“三表”生產企業938家,發現違法行為10起;檢查計量檢定機構2578家,發現違法行為16起;受理投訴舉報數量1.2萬件,立案查處69件。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受理投訴舉報數量6.2萬件,更換失準計量器具3.6萬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落實主體責任,強化備案工作。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督促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以工作座談會、約談、告誡函等形式提醒企業提升計量器具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建立完善民用“三表”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管理檔案,對在用民用“三表”進行登記造冊,落實好相應的輪換制度。吉林組織對轄區內的138家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進行了142次警示約談,督促相關企業嚴格落實首檢制度、科學制定輪換計劃。
(二)強化源頭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全面摸清民用“三表”生產企業底數,對生產企業開展全面檢查,督促落實民用“三表”型式批準管理制度,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經營企業。山東完成全省144家生產企業現場檢查,查處制造銷售未經型式批準計量器具、產品標識不合格計量違法行為2起。北京對在檔的38家民用“三表”生產企業實施全覆蓋監督檢查,查處制造、銷售未經型式批準的水表案件1件,督促9家不再生產企業注銷60張型式批準證書。
(三)嚴格監督檢查,整治突出問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民用“三表”計量監督檢查。上海組織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在自查基礎上,通過看臺賬、查現場等形式對公用企業開展檢查,共抽取了54家表計生產企業的3828只樣品,使用中檢查不合格率3%。遼寧對首檢合格未安裝使用的以及在用的民用“三表”開展監督抽查,按照重點抽查和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抽查老舊小區、新建小區居民在用表,發現不合格數量37臺,并責令相關公用企業立即整改,為居民更換合格計量器具。廣西、湖北開展“你點我檢”等專題活動,針對群眾反映的計量問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切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
(四)規范檢定機構,提升技術能力。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民用“三表”計量檢定機構的監督檢查,提高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工作質量。內蒙古共出動執法人員660人次,檢查計量檢定機構113家次。廣西檢查民用“三表”檢定機構43家,查處超授權有效期檢定行為2起,督促檢定機構完成整改,切實提高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工作質量。天津組織實施了水表、燃氣表、電能表檢定裝置等3項量值計量比對工作。河北開展《預付費交流電能表》等檢定規程宣貫,對檢定工作進行培訓,提升計量檢定人員能力。
(五)暢通投訴渠道,強化社會共治。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督促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完善處理機制,及時妥善處理計量糾紛。同時對涉及群眾投訴舉報和媒體曝光的民用“三表”問題,迅速組織核查和處理,強化輿論引導。江西開展計量宣傳進企業活動,累計發放宣傳資料1000余份,向企業宣貫計量法律法規及民用“三表”首檢等相關要求。重慶進一步健全水電氣收費投訴舉報受理、核實、處置、反饋、回訪、評價全流程閉環管理制度,對群眾反映問題第一時間介入、第一時間核查、第一時間處置。河南出臺《“民用三表”計量糾紛處置意見》,同時制作了計量調解和仲裁檢定流程圖,規范了計量調解和仲裁檢定格式文書,更好更快地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民用“三表”計量問題。
(六)加強部門協作,促進聯合監管。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完善協調工作機制,破除信息壁壘,強化部門間聯絡配合,有效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極大推動民用“三表”工作開展,高質高效完成專項監督檢查任務。新疆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聯合兵團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局、城市管理局等相關單位印發了《關于加強民用“三表”管理工作的通知》,完善監督檢查機制,聯合開展民用“三表”檢查和執法工作。
三、存在問題
從專項監督檢查情況看,全國民用“三表”檢定合格率整體較高,但仍存在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不到位、基層計量監管和檢定能力不足、科普宣傳有待加強等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相關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不到位。部分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在計量制度落實和服務質量管理上還有差距,特別是在民用“三表”到期輪換的政策宣傳、群眾意見征集、社會調查評估等方面不深入、不細致,導致部分群眾對更換新表存在疑慮,民用“三表”到期輪換制度落實不到位。部分公用企業的計量投訴處理機制不健全,處理流程不清晰通暢,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
二是基層計量檢定機構能力有待提升。隨著民用“三表”的不斷更新換代,部分基層計量檢定機構檢定人員的技術能力未能同步跟進,同時受地方政府財政困難等因素影響,部分基層計量檢定機構檢定設備無法及時更新,在面對相關企業大批量送檢時,以現有技術設備和人員能力很難及時完成檢定任務,導致計量檢定效率不高,經常出現長時間排隊待檢的現象。
三是基層監管執法能力不足。民用“三表”量大面廣,使用單位眾多、情況復雜,基層監管部門日常監管涉及較少,監管知識缺乏、監管技能不足、監管手段欠缺。同時在處置網絡輿情方面缺乏有效應對措施,對群眾質疑的計量問題不能及時正面回應,對一些計量違法行為不能及時發現糾正。
四是計量科普知識宣傳仍需加強。部分消費者對民用“三表”的計量知識、檢定制度以及自身權益維護等方面了解不足,特別是對水電氣費用增加片面認為是表計計量失準所致,導致主觀感受與事實情況不相符,在遇到問題時無法及時準確地反映問題或采取正確的措施。
四、有關要求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綜合施治,在2024年監督檢查工作的基礎上,持續推進民用“三表”計量監管,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一)制定相關舉措,推動到期表計輪換。針對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存在的問題,充分運用“三書一函”等方式,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制定整改措施并建立問題臺賬,積極推進民用“三表”的首次檢定和到期輪換工作,確保表計投入使用前檢定合格以及表計到期后有序輪換,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二)加大檢查力度,嚴厲打擊計量作弊。加強民用“三表”從生產、安裝到使用的全鏈條監管,嚴厲打擊民用“三表”未檢定安裝使用、破壞計量準確度、利用民用“三表”進行計量作弊等違法行為,嚴查民用“三表”生產企業是否嚴格按照型式批準生產和技術機構是否依據民用“三表”檢定規程開展檢定工作。相關行政處罰信息按規定歸集到信用監管平臺,實施聯合懲戒。
(三)強化技術支撐,推進誠信計量。持續推進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能力建設,加強對計量執法、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為計量監管執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推進誠信計量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市場經營主體責任,在供水、供電、供氣等行業領域持續推進誠信計量示范單位培育工作,推行經營者誠信計量自我承諾,營造誠信計量的良好氛圍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四)加強科普宣傳,妥善處置群眾投訴。采取線上線下等多途徑廣泛宣傳計量法律法規,加大民生領域計量科普知識宣傳力度,讓社會民眾了解民用“三表”相關知識,及時解答群眾疑惑,提高群眾相關法律意識。暢通12315投訴舉報渠道,進一步引導消費者提升自我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社會監督作用。強化輿論引導,大力宣傳典型案例,深入挖掘好的經驗做法,積極營造轉作風、樹新風、重實干的濃厚氛圍,保障群眾利益,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下達2024年度市場監管行業標準制訂計劃項目的通知(2025-04-11)
-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發布市場監管行業標準《自然人網店管理規范》的公告(2025-04-10)
- 2024年民用“三表”計量專項監督檢查情況通報(2025-04-09)
- 2024年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專項監督檢查情況通報(2025-04-09)
- 2024年可移式通用燈具等17種網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通報(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