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16項舉措助推適老金融服務升級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化解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網點布局、人工服務、柜面服務、應急保障以及使用流程、手機銀行APP等16個方面,對適老金融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
保留和改進傳統金融服務
目前,國內銀行網點在老年人金融服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推進無障礙網點、設立老年人專座專柜等,但是依然存在一些“軟性障礙”,影響老年人的服務體驗。《通知》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加強金融服務下沉,根據老年客戶群體數量和金融服務需求,合理科學地進行網點布局,發展服務老年人的特色網點。有條件的營業網點要開設綠色通道或專屬服務窗口。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在營業網點內適當增加愛心座椅、老花鏡等設施配置。在城鄉接合部或偏遠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可通過部署可移動智能柜臺、設置流動服務點或派出服務流動車等方式,為老年人辦理日常業務。在網點柜面服務中,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合理配置服務人員,為老年人辦理業務提供引導;進一步豐富服務項目,優化業務流程,切實提高無障礙服務水平。針對社保卡激活、社保資金發放、養老金領取等老年人階段性集中辦理業務,各銀行保險機構要采取有效措施,靈活安排人力,減少等待時間。《通知》還明確,商業銀行要保留仍在使用中的紙質存折、存單等老年人熟悉的服務方式,不得強迫老年人使用銀行卡,不得強制老年人通過自助式智能設備辦理業務,不得違規代替老年人操作,不得對老年人使用柜面人工服務設置分流率等考核指標。
此外,針對銀行自助設備和客服熱線,《通知》要求精準識別客戶年齡和需求,通過設置老年專屬客服坐席,提供一鍵轉接、呼叫人工或老年人專屬菜單等方式,及時為遇到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幫助。
打造適老手機銀行APP
金融機構如何讓金融服務適應老齡化社會的步伐,讓老年人也享受到“數字紅利”?
《通知》明確提出,提升網絡消費便利化水平,各銀行保險機構要根據老年人的使用習慣,在用戶注冊、銀行卡綁定和支付流程等環節改進驗證方式,提升老年人使用體驗。為此,《通知》要求打造適老手機銀行APP。各商業銀行要開發手機銀行APP的大字、語音、民族語言等服務,突出查詢、轉賬及繳費等老年人常用功能,探索開發“一鍵求助”功能,及時解決老年人在應用中碰到的問題。
同時,實施金融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完善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可根據老年人使用習慣,開發應用“關懷模式”“長輩模式”,便于老年人獲取信息和服務。
此外,各銀行保險機構可采用便攜式智能服務終端設備,針對老年人實際需求,進一步擴展上門服務項目,促進傳統上門服務和智能技術融合,為老年人提供貼身金融服務。
創新產品加強教育保障安全
《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創新網絡消費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研發符合老年人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網絡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
與此同時,還需要保障老年人的信息安全。《通知》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應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完善網絡安全相關政策和保障機制,規范智能化產品和服務中的個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政策,持續加強技術監測和監督檢查,切實保障老年人信息安全。
金融安全離不開老年人自身知識水平的提升。《通知》還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加強教育宣傳和培訓,大力普及銀行保險智能技術應用知識,推動防范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等宣傳普及,增強老年人對智能技術的了解和信任。
據悉,為落實上述舉措,銀保監會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迅速排查風險,抓緊制定解決措施,并定期總結相關工作開展情況。(中國消費者報記者 聶國春)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化解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網點布局、人工服務、柜面服務、應急保障以及使用流程、手機銀行APP等16個方面,對適老金融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
保留和改進傳統金融服務
目前,國內銀行網點在老年人金融服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例如推進無障礙網點、設立老年人專座專柜等,但是依然存在一些“軟性障礙”,影響老年人的服務體驗。《通知》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加強金融服務下沉,根據老年客戶群體數量和金融服務需求,合理科學地進行網點布局,發展服務老年人的特色網點。有條件的營業網點要開設綠色通道或專屬服務窗口。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在營業網點內適當增加愛心座椅、老花鏡等設施配置。在城鄉接合部或偏遠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可通過部署可移動智能柜臺、設置流動服務點或派出服務流動車等方式,為老年人辦理日常業務。在網點柜面服務中,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合理配置服務人員,為老年人辦理業務提供引導;進一步豐富服務項目,優化業務流程,切實提高無障礙服務水平。針對社保卡激活、社保資金發放、養老金領取等老年人階段性集中辦理業務,各銀行保險機構要采取有效措施,靈活安排人力,減少等待時間。《通知》還明確,商業銀行要保留仍在使用中的紙質存折、存單等老年人熟悉的服務方式,不得強迫老年人使用銀行卡,不得強制老年人通過自助式智能設備辦理業務,不得違規代替老年人操作,不得對老年人使用柜面人工服務設置分流率等考核指標。
此外,針對銀行自助設備和客服熱線,《通知》要求精準識別客戶年齡和需求,通過設置老年專屬客服坐席,提供一鍵轉接、呼叫人工或老年人專屬菜單等方式,及時為遇到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幫助。
打造適老手機銀行APP
金融機構如何讓金融服務適應老齡化社會的步伐,讓老年人也享受到“數字紅利”?
《通知》明確提出,提升網絡消費便利化水平,各銀行保險機構要根據老年人的使用習慣,在用戶注冊、銀行卡綁定和支付流程等環節改進驗證方式,提升老年人使用體驗。為此,《通知》要求打造適老手機銀行APP。各商業銀行要開發手機銀行APP的大字、語音、民族語言等服務,突出查詢、轉賬及繳費等老年人常用功能,探索開發“一鍵求助”功能,及時解決老年人在應用中碰到的問題。
同時,實施金融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完善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可根據老年人使用習慣,開發應用“關懷模式”“長輩模式”,便于老年人獲取信息和服務。
此外,各銀行保險機構可采用便攜式智能服務終端設備,針對老年人實際需求,進一步擴展上門服務項目,促進傳統上門服務和智能技術融合,為老年人提供貼身金融服務。
創新產品加強教育保障安全
《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創新網絡消費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研發符合老年人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網絡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
與此同時,還需要保障老年人的信息安全。《通知》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應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完善網絡安全相關政策和保障機制,規范智能化產品和服務中的個人信息收集、使用等政策,持續加強技術監測和監督檢查,切實保障老年人信息安全。
金融安全離不開老年人自身知識水平的提升。《通知》還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加強教育宣傳和培訓,大力普及銀行保險智能技術應用知識,推動防范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等宣傳普及,增強老年人對智能技術的了解和信任。
據悉,為落實上述舉措,銀保監會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迅速排查風險,抓緊制定解決措施,并定期總結相關工作開展情況。(中國消費者報記者 聶國春)
- 2025家電煥新潮活動啟動 綠色智能引領消費新風尚(2025-03-31)
- 百張牌照被注銷第三方支付機構持續“瘦身” (2025-03-28)
- 二手車市場:入門級車型價格下滑 高端車型保值率穩定(2025-03-27)
- 網絡購物慎用免密支付功能(2025-03-27)
- 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測評結果發布5款測評車型整體表現較好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