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質檢快訊

共繪發展藍圖——來自地方市場監管系統代表委員的建言獻策

2024年03月12日 08:02????信息來源:中國市場監管新聞網

在春意盎然的季節里,全國兩會如期召開。作為保障經濟秩序、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力量,市場監管系統的代表委員們的建言獻策備受關注。

近日,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采訪了多位來自市場監管系統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聲——

方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

為新一輪芯片產業競爭提供強大計量動力

方向委員表示,芯片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是數字經濟時代大國博弈的焦點。計量是實現測量一致性和精密性的科學,能夠為芯片制造不斷突破尺寸極限提供最準“標尺”,是芯片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底層根基。新形勢下,我們要從源頭出發,牢固樹立“抓計量,就是抓根本”“強計量,就是強質量”的理念,系統謀劃,前瞻布局,全面提升芯片計量測試能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我國存在芯片晶體純度和豐度計量能力不足的問題。隨著芯片制程不斷向極限尺度逼近,芯片結構將從平面結構向更復雜的立體結構轉變,現有計量技術體系將面臨瓶頸。目前,我國缺乏計量支撐芯片產業發展的系統性布局,在全球芯片競爭中沒有優勢。

方向建議,在國家芯片戰略中設立計量研發子計劃,強化重大項目優先支持,全面提升更小尺度、更多維度和更多參量的計量能力,為全球新一輪芯片產業競爭提供強大計量動力。前瞻性地布局先進計量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依托計量基準和國家計量院等戰略資源,聚集全國優質創新要素,加快建設芯片研發計量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全面支撐戰略突圍,從而解決成熟制程芯片“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痛點難題,全面提升國產芯片良品率和質量可靠性。

朱水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中國營銷制度革新: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朱水芳委員表示,營銷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的橋梁,對實體經濟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黨中央和國務院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這說明我國營銷制度存在較大問題,并未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營銷模式不斷發展進步。從傳統分銷模式,到互聯網電商大發展,再到微信社交電商新模式,分銷型、導購型、內容型、拼購型以及興趣型社交電商等不斷涌現,中國已引領世界營銷模式發展潮流。然而,當前我國營商相關法律嚴重落后于營銷變革,阻礙了經濟發展。中國式現代營銷制度必須符合中國特色市場規律和經濟規律。首先,必須保障營銷網絡高效通暢。其次,建立合理的利潤分配制度。最后,應設計合理的營銷稅收分配制度,防止經濟發達地區對不發達地區形成稅收“虹吸效應”。

朱水芳建議,一是加強執法隊伍管理,杜絕選擇性執法、灰色執法和卡要,完善違法違紀舉報和處罰制度;二是建立中國式現代營銷制度試驗區,選擇新增就業能力強、社會消費需求大、產品質量高的約1000家企業進行銷售模式、全鏈條利潤分配、全國統一大市場稅收分配、專業化營銷隊伍建設、全鏈條監管等試點;三是修訂《直銷管理條例》《禁止傳銷條例》,實現審批與監管合一,將多層次直銷合法化,規定合理的營銷獎金分配比例,放寬銷售產品和地區限制,實行社交類直銷備案制等。

張學軍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市場監管局局長

強化服務與監管新舉措,力促三項機制與六項行動落地

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一年來,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市場監管局局長張學軍對此深有感觸,她表示,今年春節假期后第一天,河北省以廣電網絡視頻形式召開了優化營商環境大會,4萬多人參會。這是繼2023年以來,河北省第二次將“新春第一會”的主題聚焦在優化營商環境,彰顯了全省上下一心“下大力氣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

河北省委書記倪岳峰在今年“新春第一會”上強調,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河北省市場監管局將堅決落實全國兩會及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大會部署,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并通過可視可感的實際成效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具體而言,將從以下三方面持續發力:一是著力強化服務理念,堅持在服務中強化監管,在監管中優化服務。二是不斷適應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要求,優化法治監管機制、信用監管機制、智慧監管機制。三是開展質量服務企業行動、新“四辦”質效提升行動、涉企收費專項治理行動、不公平競爭領域專項治理行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專項行動、能力素質大提升行動。

沈海斌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黨組書記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要求“江蘇要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2024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將“深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列為2024年十項重點工作之一。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黨組書記沈海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沈海斌介紹,近年來,他們在服務科技創新上積極主動作為,實施全省市場監管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設立科技創新聯動、咨詢機制,編制科研能力、科研合作、人才共享等7張清單,建立重大科技計劃項目、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項目儲備庫,全系統共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立項48項、總局科研成果獎9項。

2023年以來,他們充分運用質量、標準、計量、檢驗檢測等職能要素,提供高效便捷的質量技術服務,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動能。比如,他們組織開展了檢驗檢測服務產業鏈優化升級行動,建立“兩清單一平臺”,服務產業強鏈延鏈補鏈。“兩清單”,指重點產業鏈檢驗檢測需求清單和能力清單。他們選擇31條重點產業鏈作為檢驗檢測需求調研對象,逐家上門走訪,梳理形成2102條檢驗檢測需求清單。“一平臺”,指“蘇鏈檢”檢企對接信息服務平臺。他們于去年8月上線運行“蘇鏈檢”平臺,組織省內檢驗檢測機構與企業逐一對接,為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提升產品質量提供便利。通過“兩清單一平臺”,目前已為5萬余家企業解決產品質量問題、攻克技術難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3.6億元。

韓永生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

攻堅克難創佳績

肩負著職責和使命,帶著殷殷重托,安徽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韓永生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再次奔赴首都北京,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圍繞推進質量強省建設、開展行政執法工作、推進信用監管、規范平臺經濟發展、守牢食品安全底線等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韓永生向本報記者亮出這些成績單——

近年來,安徽省大力實施質量強省戰略,質量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全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4.45%,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提升至90.34,連續3年在國務院開展的省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中獲得A級等次,質量提升有力支撐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高起點發展。

2023年,安徽省市場監管系統高位推進“鐵拳”行動,全年共查處各類違法案件8.74萬件。在國家級考核中,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連續5年位列第一方陣,榮獲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長江禁捕 打非斷鏈”三年行動先進集體、“鐵拳”行動突出貢獻集體等稱號。

近年來,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圍繞信用監管開展積極探索,信用提升行動“亮點紛呈”。信用合規建設、信用承諾管理、失信警示提醒、分型分類監管、包容審慎監管、信用修復服務等“六項行動”,得到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批示肯定。

助力平臺經濟發展成效顯著。2022年,安徽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31萬億元,列全國第10位,交易額總量占長三角地區的11.1%,增速居長三角地區第2位。目前,安徽省共有146.73萬家電子商務經營者。

2023年,安徽省食品安全總體形勢穩定向好,未發生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食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為99.3%,食品安全工作連續4年(2019—2022年)在國務院食安委評議考核中獲得A級等次,合肥、馬鞍山成功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譚文英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江西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

質量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江西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譚文英,在今年的提案中專門就加強質量強國建設提出建議。

譚文英委員表示,《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作為指導我國質量工作中長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明確將“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作為指導思想,提出到2025年“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滿意度明顯增強”的主要目標,強調“強化質量發展利民惠民”的重點任務。借此機會,她提出三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建議開展對質量獲得感、滿意度的監測評價。人民群眾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獲得感和滿意度是基于高品質的基礎上的。建議聚焦不同年齡群體消費的產品和服務,探索建立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和滿意度的監測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及時發布監測數據,引導企業加快產品創新、服務升級和質量改進。建議推動將產品標準等級率、質量損失率等質量指標納入企業統計聯網直報內容,科學完善國家質量標準體系,并制定重點領域質量攻關方案,促進消費品質量從符合型向適配型轉變。

第二,建議持續完善生產經營者誠信自律的制度機制。人民群眾的質量獲得感和滿意度源于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建議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加快建立食品、藥品、化妝品等企業“吹哨人”制度,治理行業“潛規則”,推動經營者誠信自律,營造安全消費環境。建議對質量問題突出、涉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消費品,定期公示消費投訴信息,及時發布消費風險警示,依法依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行為。

第三,建議建立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多元救濟渠道。建議推行消費爭議先行賠付制度,提高對商品質量的懲罰性賠償比例,規范引導職業打假人群體發展,支持防偽技術推廣運用,加強消費者辨別假貨和判斷質量水平的能力。建議鼓勵企業投保產品、服務質量相關保險,對涉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消費品實施強制保險制度,落實質量擔保與“三包”政策,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

林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熱工所副所長、鄭州計量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

關于尖端科技如何順利落地成果轉化并切實有效帶動地方經濟的建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尖端科技成果能順利落地轉化并形成新質生產力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形成高質量發展格局的基礎。

在當前多變的國際局勢和我國飛速發展的機遇中,抓緊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尖端成果,并成功落地帶動地方經濟對我國至關重要。然而,尖端科技成果的轉化并非易事。需要形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帶動地方經濟的閉環,確保科研成果能夠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同時,面對國際壁壘和專利限制,我們需要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推動高新技術的投入和應用。

針對當前形勢,林鴻委員建議:

(一)加強政策引導與支持。地方政府應出臺穩定持續的支持政策,為尖端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加強市場引導,推動國產產品在國內市場的應用,促進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

(二)建立成果轉化追蹤機制。為確保尖端科技成果切實發揮作用并產生經濟效益和廣泛的社會效益,應建立成果轉化追蹤機制。通過定期評估、數據對比等方式,確保成果轉化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同時,加強對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轉化的關注和引導,提高其產業化率。

(三)培養專業化成果轉化人才及團隊。應加強對成果轉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德才兼備的團隊。積極培養專業領導班子,確保成果轉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秦慶芳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審評查驗中心質量管理與科研科科長

推動中國-東盟傳統醫藥發展與合作

“推動中國-東盟傳統醫藥發展與合作意義重大,努力空間也很大,很有必要形成一個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審評查驗中心質量管理與科研科科長秦慶芳表示,把老百姓的心聲反映上去,推動地方特色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她作為人大代表的使命擔當。

2023年9月14日-15日,主題為“向世界傳遞中醫藥聲音 共創傳統藥物新未來”的第七屆中國-東盟藥品合作發展高峰論壇在廣西舉行,來自東盟各國的衛生部監管官員、傳統藥物技術專家、相關行業協會及企業等,圍繞傳統藥物監管最新政策、品質保障及質量評價、深化傳統藥物產業國際合作等進行了深入研討。自治區藥品監管局充分利用舉辦論壇的契機,在探尋中國與東盟的中藥材領域合作發展新途徑、傳統藥材質量標準研究、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近年來,隨著中國—東盟藥品合作發展高峰論壇的舉辦,我國與東盟各國在中藥材進出口貿易、傳統藥物領域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2022年6月發布的“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快中醫藥開放發展”“擴大中醫藥國際貿易”“逐步完善中醫藥和企業‘走出去’”的目標。

秦慶芳建議,要落實“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積極推動中國—東盟傳統醫藥發展與合作,確保進口藥材合法、合理、有序流通。


久久精品女人热,久久最新金品视频免费播放,欧美国产主播在线,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重口AV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无线码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