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院副院長屈繼峰當選國際計量委員會委員
3月6日,國際米制公約組織(BIPM)官網公布了3名新當選的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委員。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副院長屈繼峰正式當選CIPM委員。此次當選保證了我國在國際最高計量組織中高級任職的順利接續,對于維護我國國際地位、加大國際貢獻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屈繼峰的首屆任期自2024年3月20日CIPM會議時起至2026年第28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時止。中國計量院原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段宇寧同期圓滿結束CIPM委員任期。
2023年,CIPM18位委員中有3人離職或辭職。CIPM根據委員選舉辦法啟動了本輪委員增補工作。此次同期當選的另外兩位委員分別是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院長科妮莉婭·丹姿(Cornelia Denz)和挪威國家計量院(JV)院長漢斯-阿爾內-弗勒伊斯坦(Hans Arne Frøystein)。全體CIPM委員將于2026年第28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期間進行重新選舉。
據介紹,屈繼峰主要從事面向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的量子精密測量和可分發計量標準研究。其主持的電學方法測定玻爾茲曼常數研究成果被CIPM應用于溫度單位開爾文的重新定義,并因此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二)。他目前還擔任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CODATA)基本物理常數任務組(TGFC)成員、國際溫度咨詢委員會(CCT)新興技術任務組成員。
CIPM是國際米制公約組織(BIPM)的領導和監督機構,由來自不同成員國的18位委員組成,對國際計量重大事務擁有決策權。CIPM委員由國際計量大會(CGPM)投票選舉產生,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自1979年起,王大珩院士、高潔院士先后擔任CIPM委員后,2010年起,段宇寧擔任該職。任職期間,他領導和協調了包括開爾文重新定義在內的系列重要工作。
3月6日,國際米制公約組織(BIPM)官網公布了3名新當選的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委員。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副院長屈繼峰正式當選CIPM委員。此次當選保證了我國在國際最高計量組織中高級任職的順利接續,對于維護我國國際地位、加大國際貢獻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屈繼峰的首屆任期自2024年3月20日CIPM會議時起至2026年第28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時止。中國計量院原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段宇寧同期圓滿結束CIPM委員任期。
2023年,CIPM18位委員中有3人離職或辭職。CIPM根據委員選舉辦法啟動了本輪委員增補工作。此次同期當選的另外兩位委員分別是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PTB)院長科妮莉婭·丹姿(Cornelia Denz)和挪威國家計量院(JV)院長漢斯-阿爾內-弗勒伊斯坦(Hans Arne Frøystein)。全體CIPM委員將于2026年第28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期間進行重新選舉。
據介紹,屈繼峰主要從事面向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的量子精密測量和可分發計量標準研究。其主持的電學方法測定玻爾茲曼常數研究成果被CIPM應用于溫度單位開爾文的重新定義,并因此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二)。他目前還擔任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CODATA)基本物理常數任務組(TGFC)成員、國際溫度咨詢委員會(CCT)新興技術任務組成員。
CIPM是國際米制公約組織(BIPM)的領導和監督機構,由來自不同成員國的18位委員組成,對國際計量重大事務擁有決策權。CIPM委員由國際計量大會(CGPM)投票選舉產生,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自1979年起,王大珩院士、高潔院士先后擔任CIPM委員后,2010年起,段宇寧擔任該職。任職期間,他領導和協調了包括開爾文重新定義在內的系列重要工作。
- 新華網報道:傳遞質量信任 提振消費信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防偽溯源服務助力唱好消費環…(2025-03-19)
- 中國經濟網發布:傳遞質量信任 提振消費信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防偽溯源服務助力唱好消…(2025-03-19)
- 新華網發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開展2025年3·15“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主題活動…(2025-03-14)
- 人民網發布:3·15“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主題活動舉行(2025-03-15)
- 人民網專題報道——中國質檢協會:推動防偽溯源服務賦能 優化消費環境提振消費(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