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法“后悔權”落地還需細化

2013年11月07日 10:04:52    信息來源:http://www.daynews.com.cn/sxrb/aban/A3/1906334.html

在最近的一次消法修改中,賦予了消費者7天無理由退貨的“后悔權”,除規定有不宜無理由退貨的4大類商品外,還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該完好”。對此,國家工商總局法規司的官方解釋是“包裝拆掉了,和商品完好是不違背的”。

“后悔權”寫進了法律,頗為消費者提氣。“舉證倒置”的規定,讓消費者不再為“鑒定”發愁。其實,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后悔權”早就是一種商業習慣了,只是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稱呼而已。從各國的實踐來看,“后悔權”對引導理性營銷與消費意義重大,并未出現商家所擔憂的消費者“濫用”問題。

然而,國情不一樣,消費文化也有差異,如果沒有更加詳細的配套政策,消費者“后悔權”的落地恐怕就不會一帆風順了。關于瑞典的“后悔權”,有一個經典的故事:一位女士要參加一個宴會,當時自己沒有合適的服裝,于是就到商店購買了一套高檔禮服。宴會結束后她就到商店去退貨,營業員二話沒說如數把錢退給了她。如果同樣的故事發生在我國,結果會相同嗎?實際上,在官方的解釋中,也提到了糾紛的可能性。比如,有時消費者手里的商品是完好的,但在退貨過程中被快遞、物流弄壞了,到底是誰的責任,還需要舉證。可想而知,在商家一向不喜歡消費者退換貨的中國,這樣的舉證會不影響到消費者 “后悔權”的實現嗎?修改后的消法第二十五條明確列出四類商品除外之后,還有“其他根據商品性質并經消費者在購買時確認不宜退貨的商品”的規定,這會不會成為一個新的普遍 “霸王條款”被商家濫用呢?“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是否會成為消費者退貨的一個不可承受之重呢?

利用規則的漏洞,雖然在不少商家中尤盛,但并非中國特有。國外之所以在將消費者“后悔權”落到實處的同時,又推進了理性消費文化和契約精神的發展,關鍵在于法律的細化。比如瑞典的《消費者購買法》,連對自由市場和小攤都作了詳細規定,要求所有賣主必須在攤位上標明其姓名、地址和聯系電話,以便消費者退貨。至于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購物,還出臺了專門的《遠距離合同法》,在該法中,不僅將“后悔權”延長為14天,還規定必須在3天內先執行退款再處理糾紛。

“后悔權”作為一個舶來物,對我們建構消費法律體系,提供了足夠多的成熟經驗,但遺憾的是,我們的立法尚未將之真正細化以防糾紛的優點充分體現出來,也未將所有的“正常商品”都納入到無理由退貨的規定中來。顯然,我們看到了新消法“后悔權”規定的巨大進步,但還希望看到消費者可以在更大范圍內享有“后悔權”,令“后悔權”真正無障礙地落地。

返回
久久精品女人热,久久最新金品视频免费播放,欧美国产主播在线,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观看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天天摸天天添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一本精品在线 | 五月综合基地婷婷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