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鯉魚躍國門
——黑龍江檢驗檢疫局力促地方漁業發展綜述
“我們漁場的4萬尾鯉魚苗昨天裝上水罐車,已經從黑河‘游’向俄羅斯阿穆爾州布拉戈維申斯克市了”,哈爾濱市巴彥縣兩家漁場的近百位漁民笑逐顏開。“這批鯉魚在出口俄羅斯之前,經過了中俄兩國口岸檢驗檢疫機構關于汞、砷、鉛、沙門氏菌等9項指標的檢驗檢測。為了過這9道‘關’我們按照黑龍江檢驗檢疫局的《出口魚類質量監管手冊》,已經忙活了一年……”
水生動物是我國的優勢農產品之一,國外的需求量很大,僅俄羅斯年均進口需求量就達數百萬噸。針對黑龍江省具備地理優勢的國外市場和歷史悠久的淡水漁業,黑龍江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羅公平給該局工作人員布置了一道新的課題:“如何將黑龍江省優良的淡水魚推出國門,更好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圍繞這一課題,該局動檢處抓引導、促提升、強監管,開始在“地產魚”上做文章,力求突破黑龍江省食用淡水魚種的出口“瓶頸”。
為提升當地漁業的出口競爭力,該局動檢處一方面認真開展水生動物疫病及安全風險物質的監控工作,采取科學布點、分時采樣、嚴密監管的原則,提高出口水生動物監控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指導企業根據農業部和當地漁業主管部門的監測計劃和輸入國獸醫衛生要求制定自檢計劃,建立出口企業水生動物不合格控制和追溯措施,完善水生動物自檢自控體系;此外,該局還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力度,多次深入企業,對出口企業相關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指導其建立健全各項質量管理制度,提高企業自檢自控能力。
2010年在“質量提升”活動中,該局又積極引導企業應對出口“門檻”,與哈爾濱市漁業協會、地方水產局密切配合,先后對黑龍江省養殖規模在1000畝以上的水生動物養殖場進行了申請審查和現場考核,幫助企業建立體系文件及相關制度,使其達到了注冊要求。目前,全省已有5家企業獲得對韓國出口水生動物注冊資格,有兩家企業同時獲得對俄羅斯出口水生動物注冊資格。
巴彥縣作為黑龍江省重要的商品魚生產基地。現有養魚水面近9萬畝,其中精養面積4萬畝,水產品年總產量1.6萬噸。截至目前,已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安全監管下,引進養殖的名特優魚類品種達20多個,推廣普及了十多項水產科學養殖新技術,實現了科學養殖。
與此同時,該局動檢處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銷售部門多次溝通,推介黑龍江的優質鯉魚品種,并遴選了巴彥縣的“鱗鯉”和“框鏡”兩種精品鯉作為首選。
一年的時間里,兩個漁場的近百位漁民,人手一冊《出口魚類質量監管手冊》。在投入品管理,池塘消毒、放水、加水和防病、飼料等方面,均嚴格按手冊要求做詳細記錄。黑龍江檢驗檢疫局連續多次對這兩家漁場進行監測,100%合格。
為切實加強源頭監管,保障出口水生動物安全質量,黑龍江檢驗檢疫局積極實施生產和出口批次管理,對魚苗(種)的引進、飼料和藥物等投入品的使用、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等重點環節進行嚴密監控。另外,該局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積極為企業搭建出口平臺,向外商引薦黑龍江省注冊養殖企業,還根據俄羅斯進口需求,指導企業投苗生產。可以說,科學監管完成了黑龍江地產魚苗出口俄羅斯“零的突破”。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檢、政、企、商”四方的共同努力下,幾萬尾淡水魚種終于從黑龍江省巴彥啟運“游”進了俄羅斯。據了解,巴彥縣計劃以這兩家漁場為基地,2010年繼續出口魚種100噸,并逐年增加出口量,到2015年爭取出口俄羅斯水產品1000噸,創匯2000萬元。這不僅僅是黑龍江檢驗檢疫局構建大質量工作機制的有效作為,更是探索“大質檢文化建設”的有為途徑。
——黑龍江檢驗檢疫局力促地方漁業發展綜述
“我們漁場的4萬尾鯉魚苗昨天裝上水罐車,已經從黑河‘游’向俄羅斯阿穆爾州布拉戈維申斯克市了”,哈爾濱市巴彥縣兩家漁場的近百位漁民笑逐顏開。“這批鯉魚在出口俄羅斯之前,經過了中俄兩國口岸檢驗檢疫機構關于汞、砷、鉛、沙門氏菌等9項指標的檢驗檢測。為了過這9道‘關’我們按照黑龍江檢驗檢疫局的《出口魚類質量監管手冊》,已經忙活了一年……”
水生動物是我國的優勢農產品之一,國外的需求量很大,僅俄羅斯年均進口需求量就達數百萬噸。針對黑龍江省具備地理優勢的國外市場和歷史悠久的淡水漁業,黑龍江檢驗檢疫局副局長羅公平給該局工作人員布置了一道新的課題:“如何將黑龍江省優良的淡水魚推出國門,更好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圍繞這一課題,該局動檢處抓引導、促提升、強監管,開始在“地產魚”上做文章,力求突破黑龍江省食用淡水魚種的出口“瓶頸”。
為提升當地漁業的出口競爭力,該局動檢處一方面認真開展水生動物疫病及安全風險物質的監控工作,采取科學布點、分時采樣、嚴密監管的原則,提高出口水生動物監控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指導企業根據農業部和當地漁業主管部門的監測計劃和輸入國獸醫衛生要求制定自檢計劃,建立出口企業水生動物不合格控制和追溯措施,完善水生動物自檢自控體系;此外,該局還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力度,多次深入企業,對出口企業相關從業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指導其建立健全各項質量管理制度,提高企業自檢自控能力。
2010年在“質量提升”活動中,該局又積極引導企業應對出口“門檻”,與哈爾濱市漁業協會、地方水產局密切配合,先后對黑龍江省養殖規模在1000畝以上的水生動物養殖場進行了申請審查和現場考核,幫助企業建立體系文件及相關制度,使其達到了注冊要求。目前,全省已有5家企業獲得對韓國出口水生動物注冊資格,有兩家企業同時獲得對俄羅斯出口水生動物注冊資格。
巴彥縣作為黑龍江省重要的商品魚生產基地。現有養魚水面近9萬畝,其中精養面積4萬畝,水產品年總產量1.6萬噸。截至目前,已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安全監管下,引進養殖的名特優魚類品種達20多個,推廣普及了十多項水產科學養殖新技術,實現了科學養殖。
與此同時,該局動檢處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銷售部門多次溝通,推介黑龍江的優質鯉魚品種,并遴選了巴彥縣的“鱗鯉”和“框鏡”兩種精品鯉作為首選。
一年的時間里,兩個漁場的近百位漁民,人手一冊《出口魚類質量監管手冊》。在投入品管理,池塘消毒、放水、加水和防病、飼料等方面,均嚴格按手冊要求做詳細記錄。黑龍江檢驗檢疫局連續多次對這兩家漁場進行監測,100%合格。
為切實加強源頭監管,保障出口水生動物安全質量,黑龍江檢驗檢疫局積極實施生產和出口批次管理,對魚苗(種)的引進、飼料和藥物等投入品的使用、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等重點環節進行嚴密監控。另外,該局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積極為企業搭建出口平臺,向外商引薦黑龍江省注冊養殖企業,還根據俄羅斯進口需求,指導企業投苗生產。可以說,科學監管完成了黑龍江地產魚苗出口俄羅斯“零的突破”。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檢、政、企、商”四方的共同努力下,幾萬尾淡水魚種終于從黑龍江省巴彥啟運“游”進了俄羅斯。據了解,巴彥縣計劃以這兩家漁場為基地,2010年繼續出口魚種100噸,并逐年增加出口量,到2015年爭取出口俄羅斯水產品1000噸,創匯2000萬元。這不僅僅是黑龍江檢驗檢疫局構建大質量工作機制的有效作為,更是探索“大質檢文化建設”的有為途徑。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