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縣質監局服務沖天爐技術創新紀實
6月1日上午11時20分,隨著出鐵口的捅開,一條金色的鐵流奔騰而出。“成功了,成功了!”人們望著這滾滾“金龍”,一起歡呼起來。
雖然是在瑪鋼生產現場,但是卻看不到一絲粉塵,空氣中也沒有任何氣味,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這是山西太谷縣繼紅瑪鋼廠“天然氣熱風爐氣凈化沖天爐”試驗現場,由該縣質監局主持設計和制作的新型沖天爐煉制鐵水的試驗成功,標志著瑪鋼產業生產核心設備——沖天爐的高污染、高能耗的時代即將結束,瑪鋼行業“綠色、低碳”時代即將到來。這種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沖天爐順利運行在全國還是首例。
在現場,看著每一組數據都與設計預算不斷吻合,溫度、升溫按既定程序進行,太谷縣質監局局長尹世偉和副局長丁利斌懸著的心終于落了下來。一年多來,多少個不眠之夜終于迎來了成功的喜悅。
瑪鋼鑄造業作為太谷傳統支柱產業,已經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現在全縣有鑄造加工企業180多家,年產值20多億元,占到全縣工業總產值的40%,年出口能力占全國管件的1/3。雖然瑪鋼產業為太谷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同時也付出了過多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代價。尤其是熔煉爐用的關鍵設備沖天爐,至今仍處于較低的水平,與國內外先進的沖天爐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因而造成耗能大、成本高、污染不達標、資源浪費大等問題。
如何對沖天爐進行改造創新,解決瑪鋼產業污染瓶頸,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就成為太谷縣質監局近年來不斷思考的問題。
沖天爐的革新在太谷經歷了兩個階段。2007年太谷縣質監局先后組織專家對原有的沖天爐進行改造,最后采用沖天爐專用的高壓離心鼓風機,可節約焦炭10%;采用隧道式退火工藝,使平均每噸鐵水降低124.69元,平均每噸成品節約焦炭25%。但是,隨著國家對能源消耗控制力度的加大,太谷縣質監局負責人認識到采用焦炭這種能源不能最終達到清潔、環保的目的,于是考慮到了在燃料方面開展創新。2009年,隨著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不斷進展,天然氣進入太谷,為沖天爐的改造帶來了新的契機。但是怎樣才能實現天然氣代替焦炭呢?
2009年春節過后,太谷縣質監局副局長丁利斌在回原平老家探親時,看到當地采用煤氣燒制耐火材料,就詢問能否把這種技術應用到天然氣沖天爐的研制上來。當了解到有這種可能時,他顧不上回家,立即來到原平市萬和工業有限公司與技術人員一起探討,并當即帶領技術人員回到繼紅瑪鋼廠,實地調研考察。
2009年4月,太谷縣質監局成立了天然氣沖天爐研發領導小組,并委托該局下設的瑪鋼檢驗中心負責此項目研發工作。工作人員先后到天津、北京、上海,尋找專家,查找資料,經過半年多的調研考察、圖紙設計、論證,于2009年12月19日在太谷繼紅瑪鋼有限公司第一次點火試驗。隨后,在進行了近半年的改進后,第二次點火試驗終于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太谷瑪鋼檢驗站高級工程師孫秉功為我們算了這樣一筆賬,從經濟上來說,天然氣每立方2.63元,焦炭每公斤2.5~2.6元,生產每噸鐵水需焦炭125公斤,需天然氣70~90立方,這樣使用天然氣每噸大約節約100元左右,這還不算焦炭場地費用和焦炭價格浮動損失的費用。另外,更主要的是從環保上,使用天然氣的沖天爐沒有紛塵,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火電低8倍,這些指標更是原來使用焦炭沖天爐遠遠不能比擬的。還有就是鐵水的各項質量指標也大大提升,這對于瑪鋼質量提升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繼紅瑪鋼廠經理杜繼梅很有感觸地說:“節能降耗是國家的大政方針,我們瑪鋼企業使用的沖天爐如果不改造,只有死路一條。是質監部門挽救了我們整個行業啊。”金谷、富貴等瑪鋼企業的老板也紛紛表示,要盡快將這種新技術推廣開來,讓這種傳統的高污染行業享受到科技成果,走進低碳世界。
6月1日上午11時20分,隨著出鐵口的捅開,一條金色的鐵流奔騰而出。“成功了,成功了!”人們望著這滾滾“金龍”,一起歡呼起來。
雖然是在瑪鋼生產現場,但是卻看不到一絲粉塵,空氣中也沒有任何氣味,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這是山西太谷縣繼紅瑪鋼廠“天然氣熱風爐氣凈化沖天爐”試驗現場,由該縣質監局主持設計和制作的新型沖天爐煉制鐵水的試驗成功,標志著瑪鋼產業生產核心設備——沖天爐的高污染、高能耗的時代即將結束,瑪鋼行業“綠色、低碳”時代即將到來。這種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沖天爐順利運行在全國還是首例。
在現場,看著每一組數據都與設計預算不斷吻合,溫度、升溫按既定程序進行,太谷縣質監局局長尹世偉和副局長丁利斌懸著的心終于落了下來。一年多來,多少個不眠之夜終于迎來了成功的喜悅。
瑪鋼鑄造業作為太谷傳統支柱產業,已經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現在全縣有鑄造加工企業180多家,年產值20多億元,占到全縣工業總產值的40%,年出口能力占全國管件的1/3。雖然瑪鋼產業為太谷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同時也付出了過多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代價。尤其是熔煉爐用的關鍵設備沖天爐,至今仍處于較低的水平,與國內外先進的沖天爐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因而造成耗能大、成本高、污染不達標、資源浪費大等問題。
如何對沖天爐進行改造創新,解決瑪鋼產業污染瓶頸,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就成為太谷縣質監局近年來不斷思考的問題。
沖天爐的革新在太谷經歷了兩個階段。2007年太谷縣質監局先后組織專家對原有的沖天爐進行改造,最后采用沖天爐專用的高壓離心鼓風機,可節約焦炭10%;采用隧道式退火工藝,使平均每噸鐵水降低124.69元,平均每噸成品節約焦炭25%。但是,隨著國家對能源消耗控制力度的加大,太谷縣質監局負責人認識到采用焦炭這種能源不能最終達到清潔、環保的目的,于是考慮到了在燃料方面開展創新。2009年,隨著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不斷進展,天然氣進入太谷,為沖天爐的改造帶來了新的契機。但是怎樣才能實現天然氣代替焦炭呢?
2009年春節過后,太谷縣質監局副局長丁利斌在回原平老家探親時,看到當地采用煤氣燒制耐火材料,就詢問能否把這種技術應用到天然氣沖天爐的研制上來。當了解到有這種可能時,他顧不上回家,立即來到原平市萬和工業有限公司與技術人員一起探討,并當即帶領技術人員回到繼紅瑪鋼廠,實地調研考察。
2009年4月,太谷縣質監局成立了天然氣沖天爐研發領導小組,并委托該局下設的瑪鋼檢驗中心負責此項目研發工作。工作人員先后到天津、北京、上海,尋找專家,查找資料,經過半年多的調研考察、圖紙設計、論證,于2009年12月19日在太谷繼紅瑪鋼有限公司第一次點火試驗。隨后,在進行了近半年的改進后,第二次點火試驗終于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太谷瑪鋼檢驗站高級工程師孫秉功為我們算了這樣一筆賬,從經濟上來說,天然氣每立方2.63元,焦炭每公斤2.5~2.6元,生產每噸鐵水需焦炭125公斤,需天然氣70~90立方,這樣使用天然氣每噸大約節約100元左右,這還不算焦炭場地費用和焦炭價格浮動損失的費用。另外,更主要的是從環保上,使用天然氣的沖天爐沒有紛塵,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火電低8倍,這些指標更是原來使用焦炭沖天爐遠遠不能比擬的。還有就是鐵水的各項質量指標也大大提升,這對于瑪鋼質量提升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繼紅瑪鋼廠經理杜繼梅很有感觸地說:“節能降耗是國家的大政方針,我們瑪鋼企業使用的沖天爐如果不改造,只有死路一條。是質監部門挽救了我們整個行業啊。”金谷、富貴等瑪鋼企業的老板也紛紛表示,要盡快將這種新技術推廣開來,讓這種傳統的高污染行業享受到科技成果,走進低碳世界。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