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質量分析水平 支撐宏觀決策
質量分析是檢驗檢疫部門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通過質量分析,能使檢驗檢疫人員挖掘自身工作的亮點,發現質量工作的薄弱點,找出企業產品質量及管理水平的提升點,確立服務地方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切入點,也為上級及地方政府宏觀決策提供支撐點。筆者認為要做到“五個注重”,以此來提升質量分析工作的整體水平。
注重思想認識。思想認識的統一,能為扎實開展好質量分析工作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就檢驗監管而言,做好質量分析工作能全面掌握本地區進出口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和水平,以及影響質量進步的因素,了解進出口企業對檢驗監管的評價及需求,進而為上級部門了解、制訂和調整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就地方政府而言,通過專業性、科學性的質量分析報告,政府部門能進一步了解本地區產品質量狀況、企業發展水平、進出口總體狀況,為宏觀決策提供參考。同時,通過提交的分析報告,能進一步擴大檢驗檢疫部門的影響。就企業/行業而言,質量分析是風向標,有利于相關企業、行業掌握信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產品質量,有效規避風險。就檢驗監管人員而言,高質量的質量分析是自身綜合能力的展示,是素質再提高的過程,也有利于提升個人檢驗監管水平和工作質量。
注重組織發動。重點要抓好三個環節,即開好三個“會”:一是前期動員會,要第一時間做好策劃、專題動員;二是中期推進會,在分析過程中要交流進展,不斷改進;三是后期評估會,要組織專業骨干對已完成的質量分析進行評議、審定,并進一步修改完善。落實三個“定”:一是定人員,要慎重確定質量分析撰寫人,抽調相關專業骨干成立評估小組,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撰寫任務;二是定責任:明確撰寫人具體負責,業務科室質量把關,綜合部門牽頭協調,同時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三是定目標:要明確質量分析工作最終所達到的目標、效果。體現三個“合”。一是涉及到的部門及人員盡心配合;二是部門牽頭撰寫人員潛心整合;三是閘口部門精心綜合,以此提升質量分析整體水平。對出口退運核查、輸非產品檢驗監管等質量分析涉及多個部門、崗位,要提倡大家合心、合力、合作。
注重基礎積累。一篇內涵深厚的質量分析報告需要大量的原始資料和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來支撐。因此,要十分注重以下兩方面的基礎工作:第一,素材積累,具體做好三個收集;一是基礎數據收集,特別是對重要的典型質量數據的收集,并進行數據分析和提煉。二是實踐經驗收集,重點是對檢驗監管信息、工作實踐的思考等素材積累。三是背景資料收集,側重于國外技術法規、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的影響、國外相關產品通報、退運召回、外貿發展形勢、地區產業特點、相關技術資料等。第二,人才積累,一方面,注重培養每位檢驗監管人員愛崗敬業的精神,保持“嚴謹、細致、務實”的工作作風;另一方面注重學科帶頭人和專業骨干的培養、管理和使用,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提升全員整體專業水平。要采用崗位輪訓、技能競賽、輪崗交流等多種手段,促進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
注重撰寫質量。撰寫過程中要重點體現八個“性”,即格式規范性:撰寫格式、項目要素、層次表述等要符合規定要求;內容廣泛性:要從對產品的關注逐步延伸到對行業和產業的關注,從對本地區質量情況的關注逐步延伸到對全省乃至全國范圍的關注,使質量分析報告的內容更豐富、更翔實;用語嚴謹性:表述要妥帖,行文要流暢,選擇術語要專業、嚴謹,同時又簡潔明了;數據準確性:引用數據完整準確,不以偏概全,通過全面的原始數據分析,反映產品質量真實狀況,要采用柱形圖、餅形圖等使數據分析更直觀形象;案例典型性:注重典型案例的代表性和借鑒價值,突出典型案例對提高檢驗監管有效性所具有的指導意義;分析透徹性:對質量問題深入全面分析,寫深寫透,最終使分析材料能為產品質量提升、產業健康發展把脈問診,切中要害;建議前瞻性:質量分析人員站位要高,思路要清,提出的具體建議、創新措施等既要有前瞻性、又要切實可行;報送時效性:要按要求及時上報。
注重利用效果。一份高質量的質量分析傾注了一線檢驗監管人員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撰寫完成后不能束之高閣,要充分發揮宏觀質量分析效用,提升質量安全工作在政府、媒體、企業、自身的影響力,具體要做好“四個轉化”:一是轉化為政務信息:將質量分析材料整理、提煉后形成調查報告、專題信息等報地方領導和相關部門,擴大檢驗檢疫工作影響率。二是轉化為新聞稿件:質量分析有背景、有數據、有問題、有建議,經修改就可形成一篇新聞稿件或理論文章。三是轉化為培訓教材:要利用業務主管科室召開的企業、行業質量分析專題會,將質量分析作為培訓教材,因勢利導,促進行業發展。四是轉化為監管措施:檢驗監管人員要通過宏觀質量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不斷總結、思考,創新監管措施,提高工作質量。
質量分析是檢驗檢疫部門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通過質量分析,能使檢驗檢疫人員挖掘自身工作的亮點,發現質量工作的薄弱點,找出企業產品質量及管理水平的提升點,確立服務地方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切入點,也為上級及地方政府宏觀決策提供支撐點。筆者認為要做到“五個注重”,以此來提升質量分析工作的整體水平。
注重思想認識。思想認識的統一,能為扎實開展好質量分析工作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就檢驗監管而言,做好質量分析工作能全面掌握本地區進出口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和水平,以及影響質量進步的因素,了解進出口企業對檢驗監管的評價及需求,進而為上級部門了解、制訂和調整相關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就地方政府而言,通過專業性、科學性的質量分析報告,政府部門能進一步了解本地區產品質量狀況、企業發展水平、進出口總體狀況,為宏觀決策提供參考。同時,通過提交的分析報告,能進一步擴大檢驗檢疫部門的影響。就企業/行業而言,質量分析是風向標,有利于相關企業、行業掌握信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產品質量,有效規避風險。就檢驗監管人員而言,高質量的質量分析是自身綜合能力的展示,是素質再提高的過程,也有利于提升個人檢驗監管水平和工作質量。
注重組織發動。重點要抓好三個環節,即開好三個“會”:一是前期動員會,要第一時間做好策劃、專題動員;二是中期推進會,在分析過程中要交流進展,不斷改進;三是后期評估會,要組織專業骨干對已完成的質量分析進行評議、審定,并進一步修改完善。落實三個“定”:一是定人員,要慎重確定質量分析撰寫人,抽調相關專業骨干成立評估小組,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撰寫任務;二是定責任:明確撰寫人具體負責,業務科室質量把關,綜合部門牽頭協調,同時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三是定目標:要明確質量分析工作最終所達到的目標、效果。體現三個“合”。一是涉及到的部門及人員盡心配合;二是部門牽頭撰寫人員潛心整合;三是閘口部門精心綜合,以此提升質量分析整體水平。對出口退運核查、輸非產品檢驗監管等質量分析涉及多個部門、崗位,要提倡大家合心、合力、合作。
注重基礎積累。一篇內涵深厚的質量分析報告需要大量的原始資料和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來支撐。因此,要十分注重以下兩方面的基礎工作:第一,素材積累,具體做好三個收集;一是基礎數據收集,特別是對重要的典型質量數據的收集,并進行數據分析和提煉。二是實踐經驗收集,重點是對檢驗監管信息、工作實踐的思考等素材積累。三是背景資料收集,側重于國外技術法規、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的影響、國外相關產品通報、退運召回、外貿發展形勢、地區產業特點、相關技術資料等。第二,人才積累,一方面,注重培養每位檢驗監管人員愛崗敬業的精神,保持“嚴謹、細致、務實”的工作作風;另一方面注重學科帶頭人和專業骨干的培養、管理和使用,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提升全員整體專業水平。要采用崗位輪訓、技能競賽、輪崗交流等多種手段,促進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
注重撰寫質量。撰寫過程中要重點體現八個“性”,即格式規范性:撰寫格式、項目要素、層次表述等要符合規定要求;內容廣泛性:要從對產品的關注逐步延伸到對行業和產業的關注,從對本地區質量情況的關注逐步延伸到對全省乃至全國范圍的關注,使質量分析報告的內容更豐富、更翔實;用語嚴謹性:表述要妥帖,行文要流暢,選擇術語要專業、嚴謹,同時又簡潔明了;數據準確性:引用數據完整準確,不以偏概全,通過全面的原始數據分析,反映產品質量真實狀況,要采用柱形圖、餅形圖等使數據分析更直觀形象;案例典型性:注重典型案例的代表性和借鑒價值,突出典型案例對提高檢驗監管有效性所具有的指導意義;分析透徹性:對質量問題深入全面分析,寫深寫透,最終使分析材料能為產品質量提升、產業健康發展把脈問診,切中要害;建議前瞻性:質量分析人員站位要高,思路要清,提出的具體建議、創新措施等既要有前瞻性、又要切實可行;報送時效性:要按要求及時上報。
注重利用效果。一份高質量的質量分析傾注了一線檢驗監管人員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撰寫完成后不能束之高閣,要充分發揮宏觀質量分析效用,提升質量安全工作在政府、媒體、企業、自身的影響力,具體要做好“四個轉化”:一是轉化為政務信息:將質量分析材料整理、提煉后形成調查報告、專題信息等報地方領導和相關部門,擴大檢驗檢疫工作影響率。二是轉化為新聞稿件:質量分析有背景、有數據、有問題、有建議,經修改就可形成一篇新聞稿件或理論文章。三是轉化為培訓教材:要利用業務主管科室召開的企業、行業質量分析專題會,將質量分析作為培訓教材,因勢利導,促進行業發展。四是轉化為監管措施:檢驗監管人員要通過宏觀質量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不斷總結、思考,創新監管措施,提高工作質量。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