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地方政府履行質量安全責任政策措施研究”結果表明 各級黨委政府對質量安全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地方黨委政府對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質量安全負總責的意識越來越強,對質檢工作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這是質檢總局辦公廳政策研究室承擔的研究課題“促進地方政府履行質量安全責任政策措施研究”得出的結論。
為加強質檢工作宏觀研究,推動落實質量安全責任,努力形成質檢工作合力,質檢總局辦公廳政策研究室近期開展了“促進地方政府履行質量安全責任政策措施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座談討論、綜合分析等方式,對地方政府近年來履行質量安全責任的現狀、成效、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推動地方政府履行質量安全責任的政策、措施和建議。
大量的數據表明,地方政府對質量安全負總責的意識不斷增強,對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為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維護產品質量安全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力度不斷加大,各地質檢部門的執法監管條件和工作環境總體向好。特別是2009年以來,通過深入扎實的“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各地政府重視質檢工作、加強質量監管、維護質量安全的力度明顯加大。目前,已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將質量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將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納入對地方政府目標考核體系,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政府質量獎制度,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質量興省(2009年新增5個)活動,有2024個市(縣、區)開展質量興市(2009年新增409個)活動。近年來,許多省、自治區、直轄市以政府名義召開質量工作會議,許多地方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大力推動實施質量振興、以質取勝、技術標準和名牌帶動戰略。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質檢部門,對質檢工作越來越關注,在政策、機構、編制和經費方面給予越來越大的支持。越來越多的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親臨質檢部門調研、指導工作,幾乎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分管領導都出席質檢部門的年度工作會議,許多地方以政府名義下發質量安全工作文件,各級黨政領導關于質量安全、質檢工作的批示越來越多。
研究中也發現,政府在履行質量安全責任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有的地方政府片面強調優化投資環境、保護企業利益,隨意減免質監收費,限制質監部門進企業檢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質檢部門正常履行職責。有的地方政府要求加快通關速度,促進外貿發展,而對從嚴把關、嚴格監管、履行維護產品質量安全職責關注不多,對口岸基礎設施薄弱、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不足等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支持。有的地方政府沒有把質量安全擺上應有的位置,對質檢工作重視不夠。有的地方政府對質檢工作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不舍得投入,質檢部門經費不足問題日益突出。
研究認為,質量工作關系國計民生,涉及各行各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監管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牽頭抓總、綜合協調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對質量安全負總責,在《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4部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的規定。
該研究緊密結合質量工作的現狀,提出了推動地方政府履行質量安全責任的政策、措施和建議。在質檢總局自身層面,要大力推動以依靠地方、聯合部門、抓住企業、監管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大質量工作機制建設,做好完善質量狀況分析制度、出臺新的《質量發展綱要》、建立質量宏觀評價指標體系、提交有關產品質量安全問責制、爭取建立質量興省考核評價獎勵機制、與地方政府建立密切的工作聯系和溝通機制等16項工作。在地方政府方面,要促進各級政府強化質量安全責任,著力做好將質量安全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體系、建立健全質量狀況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和通報制度、進一步加強社會質量安全意識宣傳教育工作、保障質檢部門有效履職5項工作。在各地質檢部門層面,要主動作為、促進政府負責,密切聯系、爭取政府負責,借助質量安全重大行動、推動政府負責,抓住質量安全事故、要求政府負責,以主動的作為、扎實的工作,爭取地方政府的信賴和支持,推動形成各級政府抓質量安全、對質量安全負總責的工作格局。特別是上級質檢部門要注意幫助下級質檢部門加強與當地黨委政府的溝通聯系,爭取對下級質檢工作的最大支持。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各直屬檢驗檢疫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監局認真負責,積極參與,提供了大量資料和相關數字。安徽檢驗檢疫局、安徽省質監局、福建檢驗檢疫局、福建省質監局參與了調研工作。
地方黨委政府對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質量安全負總責的意識越來越強,對質檢工作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這是質檢總局辦公廳政策研究室承擔的研究課題“促進地方政府履行質量安全責任政策措施研究”得出的結論。
為加強質檢工作宏觀研究,推動落實質量安全責任,努力形成質檢工作合力,質檢總局辦公廳政策研究室近期開展了“促進地方政府履行質量安全責任政策措施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研、座談討論、綜合分析等方式,對地方政府近年來履行質量安全責任的現狀、成效、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推動地方政府履行質量安全責任的政策、措施和建議。
大量的數據表明,地方政府對質量安全負總責的意識不斷增強,對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為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維護產品質量安全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力度不斷加大,各地質檢部門的執法監管條件和工作環境總體向好。特別是2009年以來,通過深入扎實的“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各地政府重視質檢工作、加強質量監管、維護質量安全的力度明顯加大。目前,已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將質量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將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納入對地方政府目標考核體系,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政府質量獎制度,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質量興省(2009年新增5個)活動,有2024個市(縣、區)開展質量興市(2009年新增409個)活動。近年來,許多省、自治區、直轄市以政府名義召開質量工作會議,許多地方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大力推動實施質量振興、以質取勝、技術標準和名牌帶動戰略。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質檢部門,對質檢工作越來越關注,在政策、機構、編制和經費方面給予越來越大的支持。越來越多的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親臨質檢部門調研、指導工作,幾乎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分管領導都出席質檢部門的年度工作會議,許多地方以政府名義下發質量安全工作文件,各級黨政領導關于質量安全、質檢工作的批示越來越多。
研究中也發現,政府在履行質量安全責任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有的地方政府片面強調優化投資環境、保護企業利益,隨意減免質監收費,限制質監部門進企業檢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質檢部門正常履行職責。有的地方政府要求加快通關速度,促進外貿發展,而對從嚴把關、嚴格監管、履行維護產品質量安全職責關注不多,對口岸基礎設施薄弱、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不足等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支持。有的地方政府沒有把質量安全擺上應有的位置,對質檢工作重視不夠。有的地方政府對質檢工作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不舍得投入,質檢部門經費不足問題日益突出。
研究認為,質量工作關系國計民生,涉及各行各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監管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牽頭抓總、綜合協調的作用不可替代。政府對質量安全負總責,在《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4部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的規定。
該研究緊密結合質量工作的現狀,提出了推動地方政府履行質量安全責任的政策、措施和建議。在質檢總局自身層面,要大力推動以依靠地方、聯合部門、抓住企業、監管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大質量工作機制建設,做好完善質量狀況分析制度、出臺新的《質量發展綱要》、建立質量宏觀評價指標體系、提交有關產品質量安全問責制、爭取建立質量興省考核評價獎勵機制、與地方政府建立密切的工作聯系和溝通機制等16項工作。在地方政府方面,要促進各級政府強化質量安全責任,著力做好將質量安全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體系、建立健全質量狀況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和通報制度、進一步加強社會質量安全意識宣傳教育工作、保障質檢部門有效履職5項工作。在各地質檢部門層面,要主動作為、促進政府負責,密切聯系、爭取政府負責,借助質量安全重大行動、推動政府負責,抓住質量安全事故、要求政府負責,以主動的作為、扎實的工作,爭取地方政府的信賴和支持,推動形成各級政府抓質量安全、對質量安全負總責的工作格局。特別是上級質檢部門要注意幫助下級質檢部門加強與當地黨委政府的溝通聯系,爭取對下級質檢工作的最大支持。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各直屬檢驗檢疫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監局認真負責,積極參與,提供了大量資料和相關數字。安徽檢驗檢疫局、安徽省質監局、福建檢驗檢疫局、福建省質監局參與了調研工作。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