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雙基”建設 促進“質量提升”
閱讀提示
縣級局是質監系統的最基層單位,也是質監工作最基礎的主體責任單位。只有把縣級局建強建好,質監事業發展的根基才會牢、活力才會大、后勁才會足。近年來,山東省質監系統緊緊圍繞總局部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全面加大基層基礎建設力度,取得了可喜成就,他們的做法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為了把基層基礎建設工作真正抓到位,今年以來,山東省質監局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工作部署,圍繞提升質量安全水平、服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一條主線,深入實施質量興省戰略,全面加大對基層能力建設支持力度,通過抓基層、打基礎,進一步強化了服務理念,提高了檢測水平,規范了執法行為,使基層質監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撲下身子 深入基層摸實情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部署要求,今年年初,山東質監局再次召開全省系統基層基礎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動員全省系統振奮精神,再接再厲,把基層基礎建設工作不斷引向深入,提高到新的水平。
會上,省局局長叢大鳴要求全省系統要進一步認清形勢,理清思路,扎扎實實地把基層基礎建設工作引向深入。他強調,基層基礎建設工作要深刻理解“三確立”的雙基工作目標,即“確立縣級局工作的主體地位,確立以市局為主的縣級局管理框架,確立縣級局的發展模式和考核體系”;需要全面把握“三深入”的雙基工作路徑,即“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調研”;需要切實加大雙基工作力度,把雙基工作扎實引向深入。
會議確定了按照“雙基主導、三級聯動、全員參與、重在落實”的思路,定好了開展雙基建設工作的調子。
為深入傾聽基層呼聲,切實了解基層所盼,找準當前基層基礎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研究制定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法,動員會結束后,山東省局組成了8個調研組,由局領導分別帶隊到各市、縣局開展調研活動。調研工作由省、市、縣局三級共同參與、共同開展、共同落實。
各調研組針對基層局貫徹落實省局基層基礎建設工作部署情況,對做好基層基礎建設工作的意見建議;對編制質監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意見建議;圍繞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等五個重點帶動戰略,圍繞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區域優勢產業,推動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以及服務企業發展等方面;質監部門如何履行職能,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要做好哪些工作,有哪些具體辦法和措施這些實際內容分頭進行實地調研。
省局各處室、直屬單位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能,結合調研活動,研究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和扶持基層基礎建設的措施和意見。各市、縣局圍繞省局提出的調研內容,制定了工作方案,組織人員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制定了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調研工作中,省局領導每到一處,都深入到工作一線,詳細詢問工作開展情況以及面臨的實際困難,與工作人員熱情交談,仔細傾聽工作人員的情況介紹,探討進一步規范基層管理、加強基礎建設的工作措施和意見,并深入企業實驗室和生產車間,仔細查看產品的檢驗程序,了解產品品種和性能等情況,研討如何進一步幫扶企業加快發展。
通過“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調研”活動的開展,摸清了基層質監工作責任重、壓力大、事務多的實際情況,找出了基層存在的基礎比較薄弱、發展負擔比較重、檢驗檢測能力比較弱和人員素質相對較低等困難和問題,提出了推動基層局管理規范化、提高基層局業務能力和人員素質等一些具體的建議措施,為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奠定了基礎。
活躍腦子 規范管理抓隊伍
質監工作創新,就是要創新工作思路,探索管理模式,完善各項制度,提升隊伍素質,破解監管難題,提高行政效能。
為全面加強人事、財務和綜合業務的管理,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和行風廉政建設,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省局明確了“確立縣級局工作的主體地位,確立以市局為主的縣級局管理框架,確立縣級局的發展模式和考核體系”的工作思路。
針對基層局管理制度不健全,檢驗報告、檢定證書不規范等問題,為全面規范基層局內部管理,省局研究開發了“山東金質縣級局綜合管理系統”。該系統針對縣級局的業務工作特點和需求,經過認真梳理和流程再造,設置了包括業務工作、人事管理、財務及固定資產等13個模塊,涵蓋縣級局全部工作范疇。在17個縣級質監局試點應用的基礎上,在全省系統基層局進行了全面推廣。該系統的使用,有力推動了基層局綜合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信息化,進一步提高了基層局的管理水平、業務能力和人員素質。
濰坊諸城市局局長王磊說:“山東金質縣級局綜合管理系統運行以來,全局步入了信息化管理軌道,達到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的目的,促進了機關管理的規范、有序運行。每名工作人員對企業的服務情況都在全局領導、職工的監督下進行,避免了暗箱操作。所有收費由財務人員統一輸入上網,做到收費數額的公開化、透明化,提高了收費、辦案的透明度。”
在大力推廣應用山東金質縣級局綜合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省局還為基層局配置了檢驗檢測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區域網絡,使基層局各項工作規范統一、檢驗報告可查可控、監督管理高效迅捷,建立起了科學、合理的業務管理新模式。“山東金質縣級局綜合管理系統可以查閱企業電子影像檔案,企業需要哪方面的服務一目了然,避免了服務‘死角’。還規范了檢驗檢測業務受理、報告出具流程,提高了檢驗檢測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水平,食品檢驗樣品處理時間從72小時降低到1小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萊蕪市局局長陳玉彬說。
針對基層局干部職工普遍學歷不高、綜合素質相對較低等問題,山東局按照“著眼于推動基層發展、著眼于服務區域經濟和著眼于建立長效機制”的原則,制定了培訓計劃和方案,從政策法規、業務知識、科學管理、綜合協調等方面,按區域、分層次對基層局干部開展了有針對性地輪訓,提高了基層局干部的綜合素質和工作水平。去年以來,先后與國家行政學院、清華大學聯合舉辦了領導干部培訓班和質量管理高級研修班,對2206名省、市、縣三級領導干部、專業技術人員、軍轉干部、新招錄公務員進行了培訓。
省局還分三批組織90名基層局領導干部赴江蘇、浙江、天津、東北、安徽和廣西等省份進行了考察學習。學習外地各基層局在圍繞區域經濟發展創新思路、加強技術機構建設、規范人員隊伍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縣級局局長們考察結束后紛紛表示,通過考察學習,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激發了干事創業的熱情。
針對基層局行政執法不規范、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他們按照“精心、精細、精準、精益求精”的要求,立足關口前移,源頭治理,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規范執法監管行為,落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在醒目位置懸掛國家質檢總局新頒布的“十不準”、“五公開”規定,完善了行風監督卡制度、走訪企業制度、領導接訪等制度,暢通公開渠道,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取得了顯著成效。
德州禹城市局針對縣級質監部門執法、技術服務等易造成違法行為處罰不到位、滋生不廉行為的關鍵崗位,制定措施進行內控,通過實施排查、監控、問責“三位一體”的互聯內控機制,增強了關鍵崗位人員的危機意識和風險意識,促進了質監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確保了嚴格執法、廉潔執法。2010年,該局案件辦理質量同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計量器具檢定率和產品定檢率提高了3個百分點,行風評議名次從去年的第22位提高到第5名。近日,滕州市質監局因連續兩年位居行評前5名被滕州市委、市政府確定為2010年度“政風行風建設免評單位”。
創新路子 科技興檢促發展
科技興檢是質監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圍繞地區產業升級、質量提升等工作動腦筋,大力增強檢驗檢測能力,提高服務經濟發展水平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才能有威信、有作為、有地位。
山東省質監局主動把技術機構的發展放到全省經濟發展的全局中思考和謀劃,為技術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平臺和空間,提供政策支持。自2004年開始,籌劃建設了被冠稱“三大質檢高地”的國家質檢中心(山東)、魯南質檢中心和膠東質檢中心。其中,國家質檢中心(山東)一期工程建筑面積5.08萬平方米,完成投資3億多元,整合了山東省質檢院、山東省計量院、山東省局信息中心、濟南市質檢所等多家技術機構,合計入住8家國家級質檢中心,各部門實現了業務互補、資源共享,實現了1+1>2的建設能效。近日,占地7公頃,總投資13280萬元,包含5個國家級質檢中心和5個省級質檢中心的魯北質檢中心又已破土動工。截至目前,山東省質監系統已成功建設了28家國家質檢中心,各國家中心新增設備總值2.2億元。
質檢中心的建設實現了對原有人力資源、檢測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更合理、更規范的整合與配置。目前,各國家中心擁有國家質檢總局優秀中青年專家兩人、國家質檢總局學術骨干6人、省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省局首席檢測師20人、博士研究生66人。“十一五”期間已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97項,人才的凝聚帶動全省整個質監事業科學可持續發展。通過資源的合理重組與配置,解決了影響質監事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從根本上消除了職能不清、業務重疊以及發展滯后等問題。
圍繞基層技術機構建設相對薄弱,技術裝備水平不高,檢不了、檢不準、檢不快等問題,山東質監局在自身技術能力突出,產業聚集明顯,政府支持力度大的縣級局設立省級質檢中心,提升檢驗檢測水平,切實做到了想政府之所想、急產業之所急,貼近產業、深入企業,履行監督把關、技術服務的質監職能。目前,全省擁有省級質檢中心69家,其中縣級省中心29家,這些中心的設立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已有不少縣、區將縣級質監技術機構實驗室建設納入了當地產業進步、經濟發展的通盤規劃。
質檢中心的建設避免了儀器設備和基礎設施重復建設,把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在高、精、尖項目建設上,統籌業務發展,為企業提供了及時、周到、全方位的服務,為今后質量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技術咨詢等業務的開展搭建了統一的技術平臺。目前質檢中心檢測項目涵蓋食品、化工、輕工、建材、纖維紡織、特種設備等山東省支柱產業領域,形成了門類齊全、技術先進的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在促進全國相關產業進步,推動山東省產業集群發展,服務經濟建設大局等方面均發揮了積極作用。
邁開步子 質監事業譜新篇
邁開步子,就是要多動腦、善思考、加快基層質監事業發展的步伐。山東質監局在經費保障、設備配置、能力提升、監管機制等各方面加大對基層單位的扶持力度,邁開了基層質監事業發展的步子。
對基層局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撥付資金3900余萬元對各單位行政人員支出缺口進行補助,保障了基層局行政人員的日常公用支出。加大了對基層局的投入,對財務狀況差的基層局給予困難補助,撥付2100余萬元幫扶全省30個財政困難基層局還清了歷史負債,卸下了阻礙基層事業發展的包袱,為促進基層質監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縣級計量檢測能力大幅提升。為進一步提升基層局檢驗檢測能力,山東省質監局重點對省級質檢中心、計量檢測和當地政府支持力度大的縣級局實驗室技術裝備投入予以扶持,共扶持資金900萬元幫助試點單位購置計量檢定設備300余臺套。今年,又補助資金690萬元,同時各基層局拿出配套資金500萬元,為新確定的47個縣級局配備計量檢測設備,進行能力提升。通過計量能力提升活動的開展,第一批10個試點縣局目前共擁有計量標準131項,增長24%;檢定計量器具臺(件)數10.17萬臺件,增長19.8%;計量實驗室面積增加972㎡,達到2101㎡,增長86.09%。
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機制逐步完善。從省財政廳下達食品安全專項經費中安排基層食品裝備經費1100余萬元購置檢驗檢測設備,撥付306.5萬元基層食品監管經費。加強了對基層監管人員以《食品安全法》為主要內容的法律法規及業務知識教育培訓,提高了依法監管、履行職責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食品生產監管工作的有效性。加強了對食品檢驗機構的管理,立足食品生產監管工作的需求,不斷提高檢驗檢測能力,進一步完善檢驗機構的內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確保檢驗數據準確可靠,實現檢驗機構的“公正性、科學性和權威性”。建立和完善應急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增強應急意識,進一步提高了應對和處置食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
基層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力度進一步加大。安排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經費2350萬元為基層局配備了“兩個安全”監察用車、辦公自動化設備和執法裝備。健全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考核體系,制定了以基礎建設、內部管理、業務管理、事故情況為基本內容的市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考核細則,完善了基層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機制。根據基層局管轄特種設備的數量、開展專項整治和宣傳、培訓教育所需的費用,制定基層安全監察經費使用預算,并加強使用監督,切實做到專款專用,確保了安全監察經費真正落實到基層。
基層稽查執法能力得到提升。開展了全省稽查機構基本情況、經費保障、執法裝備調查,制定執法交通工具、執法通訊工具、執法取證工具、執法現場快速檢測儀器等執法裝備配備標準,做好執法裝備配備和辦公設備的配備和經費保障工作。安排辦公自動化裝備預算40萬元,加強全省系統12365建設。加強了基層執法人員業務技能培訓,組織工作研討、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等活動,提高基層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完善了聯合辦案制度,提升基層局行政執法辦案水平。建立了大案要案報告制度、信息通報制度、相對統一的執法辦案制度等,規范了基層執法。
通過加大對基層局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基層局檢驗檢測水平,完善了食品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機制,增強了基層局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鼓足了基層單位自我發展的后勁。圍繞服務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山東省質監局今年分別和濱州、濰坊、德州、臨沂4個市政府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將質監工作融入政府中心工作,納入政府考核工作體系,又為基層質監事業發展搭建了廣闊平臺。
“你們代表國家維護了廠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你們的這種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值得我們廠家學習,同時也激勵我們加倍努力,生產出更多更好的高質量產品滿足農民朋友們的需要!”11月6日,成武縣質監局收到了一封來自千里之外的云南金星化工有限公司的感謝信,信中真誠地對成武質監局積極履行職責,打擊制售假冒“金星”磷肥違法行為,維護企業聲譽的做法表達了深深的謝意。
招遠質監局積極幫扶企業發展,今年向粉絲出口企業傳遞優惠政策17項,累計為企業節省各種費用1000余萬元。參與制定6個國家標準、3個行業標準和1個山東省地方標準,截至10月份該市因完善了各種生產標準,已招商22個項目,協議投資總額1.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500萬美元,同比增長4.1%。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46個,辦好事、實事23件,為企業節約資金、增加效益達500余萬元。11月4日,招遠市委、市政府召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總結大會,授予招遠質監局“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惠民縣有各類繩網生產加工企業280家,取得國家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僅有39家。惠民縣質監局在深入鄉鎮和企業調研時,了解到個體私營企業由于對辦證條件、程序及其他一些相關業務不熟悉,致使投入的設備無法生產運營這一情況,立即組織人員主動上門服務,極大的節省了企業的人力、物力,縮短了辦證周期,使企業很快就投入生產。
“質監部門拿企業的訴求當大事辦,沒有工作人員幫忙,費錢費力不說,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辦成。”11月4日,惠民縣亮雁繩網等4家繩網生產加工企業自發組織,一起到縣質監局將寫有“全心為企服務 一流質量監督”等字樣的4面錦旗送到了工作人員手中,對質監部門高效幫助企業辦理生產許可證表示感謝。
通過規范基層管理加強基礎建設工作的開展,山東全省質監系統人事、財務和業務管理進一步理順,基層干部隊伍素質進一步提高,服務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得到了群眾、企業、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進一步樹立了山東質監系統的良好形象。
閱讀提示
縣級局是質監系統的最基層單位,也是質監工作最基礎的主體責任單位。只有把縣級局建強建好,質監事業發展的根基才會牢、活力才會大、后勁才會足。近年來,山東省質監系統緊緊圍繞總局部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全面加大基層基礎建設力度,取得了可喜成就,他們的做法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為了把基層基礎建設工作真正抓到位,今年以來,山東省質監局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的工作部署,圍繞提升質量安全水平、服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一條主線,深入實施質量興省戰略,全面加大對基層能力建設支持力度,通過抓基層、打基礎,進一步強化了服務理念,提高了檢測水平,規范了執法行為,使基層質監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撲下身子 深入基層摸實情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部署要求,今年年初,山東質監局再次召開全省系統基層基礎建設工作視頻會議,動員全省系統振奮精神,再接再厲,把基層基礎建設工作不斷引向深入,提高到新的水平。
會上,省局局長叢大鳴要求全省系統要進一步認清形勢,理清思路,扎扎實實地把基層基礎建設工作引向深入。他強調,基層基礎建設工作要深刻理解“三確立”的雙基工作目標,即“確立縣級局工作的主體地位,確立以市局為主的縣級局管理框架,確立縣級局的發展模式和考核體系”;需要全面把握“三深入”的雙基工作路徑,即“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調研”;需要切實加大雙基工作力度,把雙基工作扎實引向深入。
會議確定了按照“雙基主導、三級聯動、全員參與、重在落實”的思路,定好了開展雙基建設工作的調子。
為深入傾聽基層呼聲,切實了解基層所盼,找準當前基層基礎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研究制定解決問題的措施和方法,動員會結束后,山東省局組成了8個調研組,由局領導分別帶隊到各市、縣局開展調研活動。調研工作由省、市、縣局三級共同參與、共同開展、共同落實。
各調研組針對基層局貫徹落實省局基層基礎建設工作部署情況,對做好基層基礎建設工作的意見建議;對編制質監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意見建議;圍繞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等五個重點帶動戰略,圍繞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區域優勢產業,推動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以及服務企業發展等方面;質監部門如何履行職能,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和結合點,要做好哪些工作,有哪些具體辦法和措施這些實際內容分頭進行實地調研。
省局各處室、直屬單位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能,結合調研活動,研究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和扶持基層基礎建設的措施和意見。各市、縣局圍繞省局提出的調研內容,制定了工作方案,組織人員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制定了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調研工作中,省局領導每到一處,都深入到工作一線,詳細詢問工作開展情況以及面臨的實際困難,與工作人員熱情交談,仔細傾聽工作人員的情況介紹,探討進一步規范基層管理、加強基礎建設的工作措施和意見,并深入企業實驗室和生產車間,仔細查看產品的檢驗程序,了解產品品種和性能等情況,研討如何進一步幫扶企業加快發展。
通過“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調研”活動的開展,摸清了基層質監工作責任重、壓力大、事務多的實際情況,找出了基層存在的基礎比較薄弱、發展負擔比較重、檢驗檢測能力比較弱和人員素質相對較低等困難和問題,提出了推動基層局管理規范化、提高基層局業務能力和人員素質等一些具體的建議措施,為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奠定了基礎。
活躍腦子 規范管理抓隊伍
質監工作創新,就是要創新工作思路,探索管理模式,完善各項制度,提升隊伍素質,破解監管難題,提高行政效能。
為全面加強人事、財務和綜合業務的管理,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和行風廉政建設,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省局明確了“確立縣級局工作的主體地位,確立以市局為主的縣級局管理框架,確立縣級局的發展模式和考核體系”的工作思路。
針對基層局管理制度不健全,檢驗報告、檢定證書不規范等問題,為全面規范基層局內部管理,省局研究開發了“山東金質縣級局綜合管理系統”。該系統針對縣級局的業務工作特點和需求,經過認真梳理和流程再造,設置了包括業務工作、人事管理、財務及固定資產等13個模塊,涵蓋縣級局全部工作范疇。在17個縣級質監局試點應用的基礎上,在全省系統基層局進行了全面推廣。該系統的使用,有力推動了基層局綜合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信息化,進一步提高了基層局的管理水平、業務能力和人員素質。
濰坊諸城市局局長王磊說:“山東金質縣級局綜合管理系統運行以來,全局步入了信息化管理軌道,達到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的目的,促進了機關管理的規范、有序運行。每名工作人員對企業的服務情況都在全局領導、職工的監督下進行,避免了暗箱操作。所有收費由財務人員統一輸入上網,做到收費數額的公開化、透明化,提高了收費、辦案的透明度。”
在大力推廣應用山東金質縣級局綜合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省局還為基層局配置了檢驗檢測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區域網絡,使基層局各項工作規范統一、檢驗報告可查可控、監督管理高效迅捷,建立起了科學、合理的業務管理新模式。“山東金質縣級局綜合管理系統可以查閱企業電子影像檔案,企業需要哪方面的服務一目了然,避免了服務‘死角’。還規范了檢驗檢測業務受理、報告出具流程,提高了檢驗檢測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水平,食品檢驗樣品處理時間從72小時降低到1小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萊蕪市局局長陳玉彬說。
針對基層局干部職工普遍學歷不高、綜合素質相對較低等問題,山東局按照“著眼于推動基層發展、著眼于服務區域經濟和著眼于建立長效機制”的原則,制定了培訓計劃和方案,從政策法規、業務知識、科學管理、綜合協調等方面,按區域、分層次對基層局干部開展了有針對性地輪訓,提高了基層局干部的綜合素質和工作水平。去年以來,先后與國家行政學院、清華大學聯合舉辦了領導干部培訓班和質量管理高級研修班,對2206名省、市、縣三級領導干部、專業技術人員、軍轉干部、新招錄公務員進行了培訓。
省局還分三批組織90名基層局領導干部赴江蘇、浙江、天津、東北、安徽和廣西等省份進行了考察學習。學習外地各基層局在圍繞區域經濟發展創新思路、加強技術機構建設、規范人員隊伍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縣級局局長們考察結束后紛紛表示,通過考察學習,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解放了思想,看到了差距,激發了干事創業的熱情。
針對基層局行政執法不規范、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他們按照“精心、精細、精準、精益求精”的要求,立足關口前移,源頭治理,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規范執法監管行為,落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在醒目位置懸掛國家質檢總局新頒布的“十不準”、“五公開”規定,完善了行風監督卡制度、走訪企業制度、領導接訪等制度,暢通公開渠道,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取得了顯著成效。
德州禹城市局針對縣級質監部門執法、技術服務等易造成違法行為處罰不到位、滋生不廉行為的關鍵崗位,制定措施進行內控,通過實施排查、監控、問責“三位一體”的互聯內控機制,增強了關鍵崗位人員的危機意識和風險意識,促進了質監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確保了嚴格執法、廉潔執法。2010年,該局案件辦理質量同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計量器具檢定率和產品定檢率提高了3個百分點,行風評議名次從去年的第22位提高到第5名。近日,滕州市質監局因連續兩年位居行評前5名被滕州市委、市政府確定為2010年度“政風行風建設免評單位”。
創新路子 科技興檢促發展
科技興檢是質監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圍繞地區產業升級、質量提升等工作動腦筋,大力增強檢驗檢測能力,提高服務經濟發展水平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才能有威信、有作為、有地位。
山東省質監局主動把技術機構的發展放到全省經濟發展的全局中思考和謀劃,為技術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平臺和空間,提供政策支持。自2004年開始,籌劃建設了被冠稱“三大質檢高地”的國家質檢中心(山東)、魯南質檢中心和膠東質檢中心。其中,國家質檢中心(山東)一期工程建筑面積5.08萬平方米,完成投資3億多元,整合了山東省質檢院、山東省計量院、山東省局信息中心、濟南市質檢所等多家技術機構,合計入住8家國家級質檢中心,各部門實現了業務互補、資源共享,實現了1+1>2的建設能效。近日,占地7公頃,總投資13280萬元,包含5個國家級質檢中心和5個省級質檢中心的魯北質檢中心又已破土動工。截至目前,山東省質監系統已成功建設了28家國家質檢中心,各國家中心新增設備總值2.2億元。
質檢中心的建設實現了對原有人力資源、檢測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更合理、更規范的整合與配置。目前,各國家中心擁有國家質檢總局優秀中青年專家兩人、國家質檢總局學術骨干6人、省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省局首席檢測師20人、博士研究生66人。“十一五”期間已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97項,人才的凝聚帶動全省整個質監事業科學可持續發展。通過資源的合理重組與配置,解決了影響質監事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從根本上消除了職能不清、業務重疊以及發展滯后等問題。
圍繞基層技術機構建設相對薄弱,技術裝備水平不高,檢不了、檢不準、檢不快等問題,山東質監局在自身技術能力突出,產業聚集明顯,政府支持力度大的縣級局設立省級質檢中心,提升檢驗檢測水平,切實做到了想政府之所想、急產業之所急,貼近產業、深入企業,履行監督把關、技術服務的質監職能。目前,全省擁有省級質檢中心69家,其中縣級省中心29家,這些中心的設立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已有不少縣、區將縣級質監技術機構實驗室建設納入了當地產業進步、經濟發展的通盤規劃。
質檢中心的建設避免了儀器設備和基礎設施重復建設,把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在高、精、尖項目建設上,統籌業務發展,為企業提供了及時、周到、全方位的服務,為今后質量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技術咨詢等業務的開展搭建了統一的技術平臺。目前質檢中心檢測項目涵蓋食品、化工、輕工、建材、纖維紡織、特種設備等山東省支柱產業領域,形成了門類齊全、技術先進的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在促進全國相關產業進步,推動山東省產業集群發展,服務經濟建設大局等方面均發揮了積極作用。
邁開步子 質監事業譜新篇
邁開步子,就是要多動腦、善思考、加快基層質監事業發展的步伐。山東質監局在經費保障、設備配置、能力提升、監管機制等各方面加大對基層單位的扶持力度,邁開了基層質監事業發展的步子。
對基層局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撥付資金3900余萬元對各單位行政人員支出缺口進行補助,保障了基層局行政人員的日常公用支出。加大了對基層局的投入,對財務狀況差的基層局給予困難補助,撥付2100余萬元幫扶全省30個財政困難基層局還清了歷史負債,卸下了阻礙基層事業發展的包袱,為促進基層質監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縣級計量檢測能力大幅提升。為進一步提升基層局檢驗檢測能力,山東省質監局重點對省級質檢中心、計量檢測和當地政府支持力度大的縣級局實驗室技術裝備投入予以扶持,共扶持資金900萬元幫助試點單位購置計量檢定設備300余臺套。今年,又補助資金690萬元,同時各基層局拿出配套資金500萬元,為新確定的47個縣級局配備計量檢測設備,進行能力提升。通過計量能力提升活動的開展,第一批10個試點縣局目前共擁有計量標準131項,增長24%;檢定計量器具臺(件)數10.17萬臺件,增長19.8%;計量實驗室面積增加972㎡,達到2101㎡,增長86.09%。
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機制逐步完善。從省財政廳下達食品安全專項經費中安排基層食品裝備經費1100余萬元購置檢驗檢測設備,撥付306.5萬元基層食品監管經費。加強了對基層監管人員以《食品安全法》為主要內容的法律法規及業務知識教育培訓,提高了依法監管、履行職責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食品生產監管工作的有效性。加強了對食品檢驗機構的管理,立足食品生產監管工作的需求,不斷提高檢驗檢測能力,進一步完善檢驗機構的內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確保檢驗數據準確可靠,實現檢驗機構的“公正性、科學性和權威性”。建立和完善應急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增強應急意識,進一步提高了應對和處置食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
基層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力度進一步加大。安排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經費2350萬元為基層局配備了“兩個安全”監察用車、辦公自動化設備和執法裝備。健全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考核體系,制定了以基礎建設、內部管理、業務管理、事故情況為基本內容的市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考核細則,完善了基層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機制。根據基層局管轄特種設備的數量、開展專項整治和宣傳、培訓教育所需的費用,制定基層安全監察經費使用預算,并加強使用監督,切實做到專款專用,確保了安全監察經費真正落實到基層。
基層稽查執法能力得到提升。開展了全省稽查機構基本情況、經費保障、執法裝備調查,制定執法交通工具、執法通訊工具、執法取證工具、執法現場快速檢測儀器等執法裝備配備標準,做好執法裝備配備和辦公設備的配備和經費保障工作。安排辦公自動化裝備預算40萬元,加強全省系統12365建設。加強了基層執法人員業務技能培訓,組織工作研討、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等活動,提高基層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完善了聯合辦案制度,提升基層局行政執法辦案水平。建立了大案要案報告制度、信息通報制度、相對統一的執法辦案制度等,規范了基層執法。
通過加大對基層局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基層局檢驗檢測水平,完善了食品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機制,增強了基層局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鼓足了基層單位自我發展的后勁。圍繞服務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山東省質監局今年分別和濱州、濰坊、德州、臨沂4個市政府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將質監工作融入政府中心工作,納入政府考核工作體系,又為基層質監事業發展搭建了廣闊平臺。
“你們代表國家維護了廠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你們的這種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值得我們廠家學習,同時也激勵我們加倍努力,生產出更多更好的高質量產品滿足農民朋友們的需要!”11月6日,成武縣質監局收到了一封來自千里之外的云南金星化工有限公司的感謝信,信中真誠地對成武質監局積極履行職責,打擊制售假冒“金星”磷肥違法行為,維護企業聲譽的做法表達了深深的謝意。
招遠質監局積極幫扶企業發展,今年向粉絲出口企業傳遞優惠政策17項,累計為企業節省各種費用1000余萬元。參與制定6個國家標準、3個行業標準和1個山東省地方標準,截至10月份該市因完善了各種生產標準,已招商22個項目,協議投資總額1.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500萬美元,同比增長4.1%。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46個,辦好事、實事23件,為企業節約資金、增加效益達500余萬元。11月4日,招遠市委、市政府召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總結大會,授予招遠質監局“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惠民縣有各類繩網生產加工企業280家,取得國家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僅有39家。惠民縣質監局在深入鄉鎮和企業調研時,了解到個體私營企業由于對辦證條件、程序及其他一些相關業務不熟悉,致使投入的設備無法生產運營這一情況,立即組織人員主動上門服務,極大的節省了企業的人力、物力,縮短了辦證周期,使企業很快就投入生產。
“質監部門拿企業的訴求當大事辦,沒有工作人員幫忙,費錢費力不說,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辦成。”11月4日,惠民縣亮雁繩網等4家繩網生產加工企業自發組織,一起到縣質監局將寫有“全心為企服務 一流質量監督”等字樣的4面錦旗送到了工作人員手中,對質監部門高效幫助企業辦理生產許可證表示感謝。
通過規范基層管理加強基礎建設工作的開展,山東全省質監系統人事、財務和業務管理進一步理順,基層干部隊伍素質進一步提高,服務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得到了群眾、企業、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進一步樹立了山東質監系統的良好形象。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