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老農場邁向新天地
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發達的海陸運輸能力,使連云港口岸成為我國主要的農產品出口港。如何在連云港市內發展基地?怎樣讓蔬菜基地在連云港扎下根?連云港檢驗檢疫局創新性地將蔬菜加工企業和農場有機結合起來,建設農場式蔬菜種植示范區,既解決了源頭遠離港口的問題,又解決了生產企業種植力量弱的問題。
“直到現在我依然感到很興奮,回想創建質量安全示范區的一幕幕,如果沒有連云港檢驗檢疫局的支持與幫助,我們不知道還要走多少彎路。”連云港花果山出口蔬菜安全示范區負責人繆素華說。
今年8月19日,江蘇檢驗檢疫局、江蘇省農業委員會、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聯合為江蘇首批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授牌。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親自把“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這一金字招牌交到繆素華手中時,猶如交托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期望,讓繆素華非常激動:“十分感謝連云港檢驗檢疫局的大力支持,為我們搭建了這么重要的平臺,連云港出口食品農產品離不開這個平臺。”
是瓶頸,更是起點
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發達的海陸運輸能力,使連云港口岸成為我國主要的農產品出口港。農產品出口多年穩居江蘇省第一,保鮮牛蒡、洋蔥等優勢品種出口量在全國名列前茅。然而在創建花果山出口示范區之前,連云港農產品出口面臨著兩大瓶頸:口岸遠離源頭,基地管理情況無法進行全面細致的監管;企業外貿力量強,基地力量弱,無法滿足食品安全要求日益增長的需要。始終制約著連云港“三農”事業的發展。
如何在連云港市內發展基地?怎樣讓蔬菜基地在連云港扎下根?是破解瓶頸的關鍵。在進行多方考察后,連云港檢驗檢疫局發現連云港雖地處海濱,大面積的灘涂和鹽堿地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但農懇系統發達,國內很多大型農場諸如云臺農場、崗埠農場、新浦農場,甚至全國土地面積最大的東辛農場也坐落在連云港市內,而且每家農場都有萬畝良田,擁有高級的農業管理人員和技術,是建立蔬菜基地的最佳選擇。于是,連云港檢驗檢疫局創新性地將蔬菜加工企業和農場有機結合起來,建設農場式蔬菜種植示范區,既解決了源頭遠離港口的問題,又解決了生產企業種植力量弱的問題,兩大瓶頸可謂一招破解。
為了順利打造這一新基地新平臺,連云港檢驗檢疫局主動出擊,多次聯系政府部門、行業協會、農場、生產企業召開聯席會議,商討建立政府主管、檢驗檢疫部門指導、協會協調、農場實施的多部門聯動新型示范區管理模式。建設的出口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初始規劃總面積達1.6萬畝,其中連片種植1.2萬畝。主要種植洋蔥、西蘭花、辣椒、甘藍、蓮藕等連云港品牌蔬菜品種。示范區按照科學規劃、規范管理,依托龍頭企業帶動,實行市場化運作,采取“公司+農場”的基本組織形式經營,充分發揮農場土地資源集中流轉、連片種植和組織化管理程度高的優勢,利用農場工廠化育苗的技術優勢,統一管理的組織優勢,植保技術優勢,采取蔬菜生產企業租賃土地、提供種子,由農場實施統一育苗、種植管理、產品采收,企業接收原料的模式運營,推行檢驗檢疫部門、地方政府、協會、進區企業聯合實施監管,多方合力,成功創造出連云港模式,讓原來的老農場邁向新天地。
抓管理,促進發展
老農場搖身一變,順利升級為省內首家農場式種植示范區,給連云港農產品出口翻開了新的一頁,然而偌大的示范區如何管理?如何發展?是亟待解決的另一主題。為此,連云港檢驗檢疫局積極探索,將示范區的下一步管理與進一步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寓發展于管理,善管理促發展”之路。
目前,示范區內有出口蔬菜、水生花卉、設施瓜果、種苗培育等多種作物,不同作物農業投入品的使用不同,針對這一情況,連云港檢驗檢疫局主動和國家認監委聯系,在示范區內率先引入世界最先進的GAP管理理念,規范示范區農業投入品的使用,今年5月,示范區和生產企業順利取得國家認監委的GAP證書。同時,積極引入先進的ISO管理理念,進一步加強企業“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意識,督促企業安全生產,以先進的管理提升示范區的產品質量。
從源頭到餐桌的可追溯管理是食品農產品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連云港檢驗檢疫局一方面積極推廣電子監管和視頻監控在檢驗檢疫工作中的應用,通過網絡傳輸,實現全天候全方位的監督管理,有效提升出口食品農產品的關鍵環節控制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協助示范區和南京林業大學合作,開展出口蔬菜原料追溯系統研究,提高監管技術水平。目前,在輻射區域達3萬多畝的整個示范區,只要通過一張條形碼就可以了解產品的整個種植、生產過程,產品可追溯能力大大提升。
促轉型,全面升級
“創新的構思+先進有效的管理模式+成功的經驗”能否等于“再升級”?為將花果山出口蔬菜示范區成功打造成為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連云港檢驗檢疫局主動跟進,幫促轉型,加快示范區升級步伐。
連云港花果山出口蔬菜示范區面積大,資源多,針對這些優勢,連云港檢驗檢疫局主動幫助示范區合理規劃,推進示范區加快轉型步伐,以“科技領先,效益顯著,世外桃園,詩情畫意”為要求,將花果山示范區成功升級為集生產、加工、示范、推廣、科研、觀光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生態、高效、外向型”綜合性出口蔬菜農業開發示范區,走出一條政府推動、龍頭拉動、協會帶動、市場驅動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進一步擴大示范區輻射作用。
利用示范區逐漸擴大的輻射作用,連云港檢驗檢疫局順勢打出組合拳,積極推動企業把示范區內成功的管理方法引入企業自備基地建設中,帶動全市種植水平提升;充分利用市內現有5家大中型國有農場的優勢,聯合開展農場式蔬菜種植示范區建設試點,進一步將“農場式種植”做大做強。由云臺農場投資控股的連云港云盛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總投資4000萬元,占地面積120畝,主要生產鹽漬、保鮮、水煮調味和速凍等四大類出口蔬菜,在示范區的輻射帶動下,該企業規范管理,實施“工廠化”蔬菜種植,創匯不斷增多,到2012年企業年創匯額將突破1000萬美元,同時帶動基地5萬畝以上。這樣的例子在示范區內還有很多。
如今的花果山示范區已呈現出嶄新的模樣,顯示出強勁的勢頭,示范區生產的產品每周都有20多個貨柜,發往世界各地。示范區順利晉升為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不僅為連云港食品農產品出口產業樹立了標桿,更為其跨越發展埋下伏筆。
“一備雙控”提升出口產品質量
在實施監管方面,連云港檢驗檢疫局率先探索“一備雙控”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對企業、產品、檢測項目和頻率實行分類動態管理,加強企業原輔料、添加劑備案管理,推動企業強化農用化學投入品、添加劑、加工助劑規范管理和自檢自控,開展連云港市130余家食品生產企業原輔料備案工作。
該局還在示范區內試點推廣“進出口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制度”,積極建立社會監督員隊伍,編制并發放社會監管員工作手冊,組織社會監督員針對示范區內農藥銷售使用、原料種植、原料收購、生產加工、出口等環節開展信息收集。幫助示范區建立起了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立體監督網絡,豐富了食品農產品安全信息反饋途徑,促進示范區出口產品質量提升。
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發達的海陸運輸能力,使連云港口岸成為我國主要的農產品出口港。如何在連云港市內發展基地?怎樣讓蔬菜基地在連云港扎下根?連云港檢驗檢疫局創新性地將蔬菜加工企業和農場有機結合起來,建設農場式蔬菜種植示范區,既解決了源頭遠離港口的問題,又解決了生產企業種植力量弱的問題。
“直到現在我依然感到很興奮,回想創建質量安全示范區的一幕幕,如果沒有連云港檢驗檢疫局的支持與幫助,我們不知道還要走多少彎路。”連云港花果山出口蔬菜安全示范區負責人繆素華說。
今年8月19日,江蘇檢驗檢疫局、江蘇省農業委員會、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聯合為江蘇首批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授牌。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親自把“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這一金字招牌交到繆素華手中時,猶如交托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期望,讓繆素華非常激動:“十分感謝連云港檢驗檢疫局的大力支持,為我們搭建了這么重要的平臺,連云港出口食品農產品離不開這個平臺。”
是瓶頸,更是起點
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發達的海陸運輸能力,使連云港口岸成為我國主要的農產品出口港。農產品出口多年穩居江蘇省第一,保鮮牛蒡、洋蔥等優勢品種出口量在全國名列前茅。然而在創建花果山出口示范區之前,連云港農產品出口面臨著兩大瓶頸:口岸遠離源頭,基地管理情況無法進行全面細致的監管;企業外貿力量強,基地力量弱,無法滿足食品安全要求日益增長的需要。始終制約著連云港“三農”事業的發展。
如何在連云港市內發展基地?怎樣讓蔬菜基地在連云港扎下根?是破解瓶頸的關鍵。在進行多方考察后,連云港檢驗檢疫局發現連云港雖地處海濱,大面積的灘涂和鹽堿地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但農懇系統發達,國內很多大型農場諸如云臺農場、崗埠農場、新浦農場,甚至全國土地面積最大的東辛農場也坐落在連云港市內,而且每家農場都有萬畝良田,擁有高級的農業管理人員和技術,是建立蔬菜基地的最佳選擇。于是,連云港檢驗檢疫局創新性地將蔬菜加工企業和農場有機結合起來,建設農場式蔬菜種植示范區,既解決了源頭遠離港口的問題,又解決了生產企業種植力量弱的問題,兩大瓶頸可謂一招破解。
為了順利打造這一新基地新平臺,連云港檢驗檢疫局主動出擊,多次聯系政府部門、行業協會、農場、生產企業召開聯席會議,商討建立政府主管、檢驗檢疫部門指導、協會協調、農場實施的多部門聯動新型示范區管理模式。建設的出口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初始規劃總面積達1.6萬畝,其中連片種植1.2萬畝。主要種植洋蔥、西蘭花、辣椒、甘藍、蓮藕等連云港品牌蔬菜品種。示范區按照科學規劃、規范管理,依托龍頭企業帶動,實行市場化運作,采取“公司+農場”的基本組織形式經營,充分發揮農場土地資源集中流轉、連片種植和組織化管理程度高的優勢,利用農場工廠化育苗的技術優勢,統一管理的組織優勢,植保技術優勢,采取蔬菜生產企業租賃土地、提供種子,由農場實施統一育苗、種植管理、產品采收,企業接收原料的模式運營,推行檢驗檢疫部門、地方政府、協會、進區企業聯合實施監管,多方合力,成功創造出連云港模式,讓原來的老農場邁向新天地。
抓管理,促進發展
老農場搖身一變,順利升級為省內首家農場式種植示范區,給連云港農產品出口翻開了新的一頁,然而偌大的示范區如何管理?如何發展?是亟待解決的另一主題。為此,連云港檢驗檢疫局積極探索,將示范區的下一步管理與進一步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寓發展于管理,善管理促發展”之路。
目前,示范區內有出口蔬菜、水生花卉、設施瓜果、種苗培育等多種作物,不同作物農業投入品的使用不同,針對這一情況,連云港檢驗檢疫局主動和國家認監委聯系,在示范區內率先引入世界最先進的GAP管理理念,規范示范區農業投入品的使用,今年5月,示范區和生產企業順利取得國家認監委的GAP證書。同時,積極引入先進的ISO管理理念,進一步加強企業“產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意識,督促企業安全生產,以先進的管理提升示范區的產品質量。
從源頭到餐桌的可追溯管理是食品農產品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連云港檢驗檢疫局一方面積極推廣電子監管和視頻監控在檢驗檢疫工作中的應用,通過網絡傳輸,實現全天候全方位的監督管理,有效提升出口食品農產品的關鍵環節控制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協助示范區和南京林業大學合作,開展出口蔬菜原料追溯系統研究,提高監管技術水平。目前,在輻射區域達3萬多畝的整個示范區,只要通過一張條形碼就可以了解產品的整個種植、生產過程,產品可追溯能力大大提升。
促轉型,全面升級
“創新的構思+先進有效的管理模式+成功的經驗”能否等于“再升級”?為將花果山出口蔬菜示范區成功打造成為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連云港檢驗檢疫局主動跟進,幫促轉型,加快示范區升級步伐。
連云港花果山出口蔬菜示范區面積大,資源多,針對這些優勢,連云港檢驗檢疫局主動幫助示范區合理規劃,推進示范區加快轉型步伐,以“科技領先,效益顯著,世外桃園,詩情畫意”為要求,將花果山示范區成功升級為集生產、加工、示范、推廣、科研、觀光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生態、高效、外向型”綜合性出口蔬菜農業開發示范區,走出一條政府推動、龍頭拉動、協會帶動、市場驅動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進一步擴大示范區輻射作用。
利用示范區逐漸擴大的輻射作用,連云港檢驗檢疫局順勢打出組合拳,積極推動企業把示范區內成功的管理方法引入企業自備基地建設中,帶動全市種植水平提升;充分利用市內現有5家大中型國有農場的優勢,聯合開展農場式蔬菜種植示范區建設試點,進一步將“農場式種植”做大做強。由云臺農場投資控股的連云港云盛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總投資4000萬元,占地面積120畝,主要生產鹽漬、保鮮、水煮調味和速凍等四大類出口蔬菜,在示范區的輻射帶動下,該企業規范管理,實施“工廠化”蔬菜種植,創匯不斷增多,到2012年企業年創匯額將突破1000萬美元,同時帶動基地5萬畝以上。這樣的例子在示范區內還有很多。
如今的花果山示范區已呈現出嶄新的模樣,顯示出強勁的勢頭,示范區生產的產品每周都有20多個貨柜,發往世界各地。示范區順利晉升為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不僅為連云港食品農產品出口產業樹立了標桿,更為其跨越發展埋下伏筆。
“一備雙控”提升出口產品質量
在實施監管方面,連云港檢驗檢疫局率先探索“一備雙控”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對企業、產品、檢測項目和頻率實行分類動態管理,加強企業原輔料、添加劑備案管理,推動企業強化農用化學投入品、添加劑、加工助劑規范管理和自檢自控,開展連云港市130余家食品生產企業原輔料備案工作。
該局還在示范區內試點推廣“進出口食品安全社會監督員制度”,積極建立社會監督員隊伍,編制并發放社會監管員工作手冊,組織社會監督員針對示范區內農藥銷售使用、原料種植、原料收購、生產加工、出口等環節開展信息收集。幫助示范區建立起了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立體監督網絡,豐富了食品農產品安全信息反饋途徑,促進示范區出口產品質量提升。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