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提高質量監管水平的幾點思考
把握辯證關系 推動科學發展
——關于提高質量監管水平的幾點思考
提要
做好質監工作,推動監管工作科學有效,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妥善處理好戰略思維與創新工作的關系、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關系、行政監督與技術監督的關系等“十個關系”。
2008年夏秋之交,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曝光,掀起了中國乳制品行業的狂風暴雨。風暴過后看監管,三聚氰胺事件提醒我們,做好質監工作,推動監管工作科學有效,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妥善處理好“十個關系”。
一是戰略思維與創新工作的關系。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雖然誘因復雜,但從側面折射出質監部門戰略思維模糊不清、指導方針游移不定、工作部署脫離實際等問題,根子就在于應付日常事務,深層思考不夠,較少有人從機制體制層面、國家大局層面研究質監事業的新情況、新問題。因此,質監部門迫切需要設立專門機構議大事、謀全局,突出加強戰略研究,不斷創新理論方法,為質監事業提供理論指導。
二是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關系。質監部門職能龐雜,領域寬泛。但是,不講條件、不切實際的拓展工作領域和監管范圍,只是“種了別人地荒了自家田”。質監部門應找準位置,集中力量,妥善處理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關系,既要積極勇敢挑重擔,又要立足本職種好責任田。
三是良好愿望與尊重實際的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給質監事業提供了大發展的舞臺,但發展忌超越階段、超越實際、超越能力。質監事業是一項技術性、服務性很強的工作,需要用遠大目標、宏偉藍圖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更需要緊密聯系實際、尊重客觀規律的好戰略、好措施、好作風。
四是行政監督與技術監督的關系。質監部門有行政許可、執法檢查和技術檢驗等多種監管手段。在行政監督與技術監督的關系上,我們習慣于或者更善于用行政許可、執法檢查等行政性監督手段,不愛用、不會用技術監督方法,其結果是一些外顯性問題行政手段能發現,而那些隱含性、技術性缺陷發現不了,并逐步積聚成質量隱患。因此,必須理順、擺正兩者關系,在不放松行政監督的同時,切實加強技術平臺建設,提高技術監督的比重、頻率,改進技術監督手段與方法,為質量安全提供技術保障。
五是集中整治與常抓不懈的關系。事物發展是漸進的,嚴重違法行為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如果日常監管到位有力、常抓不懈,應該不需要通過“集中整治”來解決久拖不決的問題。我們工作的生命力在制度化和經常化,在一以貫之和常抓不懈,要少提、慎用集中整治,多做建章立制抓規范的工作,多做依法行政有錯必糾的工作。
六是服務企業與服務民生的關系。質監部門主要有行政服務、法律服務和技術服務,主戰場是企業。質監部門監管生產加工環節,但也不能簡單化、絕對化,不能偏離服務民生的軌道。服務企業與服務民生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差異性的一面。民生服務是一個永無止境、豐富多彩的領域,只要一切為群眾著想,從服務民生入手,為企業服務才能真正做到點子上、做到緊要處。
七是市場準入與證后監管的關系。行政許可等市場準入手段,是質監部門加強監管的有力武器,是保證質量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從現實情況看,市場退出機制遠沒有進入機制健全嚴格。我們要像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一樣,兌現證后監管的各項制度要求,把證后監管納入市場準入體系,實行最嚴格的退市機制。
八是“廠門內”與“廠門外”的關系。企業是質量安全的主體和第一責任人,承擔相應的質量安全責任、社會信用責任和相關法律責任。政府監管部門重在定規則、建機制、造平臺,兩者各司其職又相互依托,廠門內與廠門外有清晰的邊界。然而,由于我國市場經濟不成熟,法制和信用不健全,加之微觀管理思想根深蒂固,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形勢下,質監部門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廠門內顯身手,搞成廠門內與廠門外不分、監督與服務不分。
九是統一標準與科學建標的關系。標準是質量的基礎,需要統一規范,使其具有可測量性和可比性。然而,我國幅員遼闊,情況千差萬別,一些受地域性、季節性影響較大的產品,在制定標準時有一個滿足統一性、兼顧差異性的問題,切勿一刀切和簡單化。質監部門主管標準化工作,有責任有義務把好標準制定審查的科學關、可行關,努力制定實施符合經濟發展,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好標準。
十是符合性檢驗和否定性檢驗的關系。目前我們所做的檢驗主要是符合性檢驗,也就是對照標準參數,只要符合目標值就判定為合格。而國外的檢驗機構,對凡是涉及人體健康安全的重要產品,在做符合性檢驗的同時,也同樣重視檢測經過科學分析實驗、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超過限量值即判定為不合格,這就是否定性檢驗。我們不做否定性檢驗,不是不能為而是制度缺陷難為之、不為之。當務之急是健全檢驗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借鑒國外經驗,完善檢驗方法,加強科技攻關,遏制重特大質量安全事故就有了技術支撐。
把握辯證關系 推動科學發展
——關于提高質量監管水平的幾點思考
提要
做好質監工作,推動監管工作科學有效,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妥善處理好戰略思維與創新工作的關系、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關系、行政監督與技術監督的關系等“十個關系”。
2008年夏秋之交,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曝光,掀起了中國乳制品行業的狂風暴雨。風暴過后看監管,三聚氰胺事件提醒我們,做好質監工作,推動監管工作科學有效,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妥善處理好“十個關系”。
一是戰略思維與創新工作的關系。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雖然誘因復雜,但從側面折射出質監部門戰略思維模糊不清、指導方針游移不定、工作部署脫離實際等問題,根子就在于應付日常事務,深層思考不夠,較少有人從機制體制層面、國家大局層面研究質監事業的新情況、新問題。因此,質監部門迫切需要設立專門機構議大事、謀全局,突出加強戰略研究,不斷創新理論方法,為質監事業提供理論指導。
二是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關系。質監部門職能龐雜,領域寬泛。但是,不講條件、不切實際的拓展工作領域和監管范圍,只是“種了別人地荒了自家田”。質監部門應找準位置,集中力量,妥善處理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關系,既要積極勇敢挑重擔,又要立足本職種好責任田。
三是良好愿望與尊重實際的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給質監事業提供了大發展的舞臺,但發展忌超越階段、超越實際、超越能力。質監事業是一項技術性、服務性很強的工作,需要用遠大目標、宏偉藍圖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更需要緊密聯系實際、尊重客觀規律的好戰略、好措施、好作風。
四是行政監督與技術監督的關系。質監部門有行政許可、執法檢查和技術檢驗等多種監管手段。在行政監督與技術監督的關系上,我們習慣于或者更善于用行政許可、執法檢查等行政性監督手段,不愛用、不會用技術監督方法,其結果是一些外顯性問題行政手段能發現,而那些隱含性、技術性缺陷發現不了,并逐步積聚成質量隱患。因此,必須理順、擺正兩者關系,在不放松行政監督的同時,切實加強技術平臺建設,提高技術監督的比重、頻率,改進技術監督手段與方法,為質量安全提供技術保障。
五是集中整治與常抓不懈的關系。事物發展是漸進的,嚴重違法行為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如果日常監管到位有力、常抓不懈,應該不需要通過“集中整治”來解決久拖不決的問題。我們工作的生命力在制度化和經常化,在一以貫之和常抓不懈,要少提、慎用集中整治,多做建章立制抓規范的工作,多做依法行政有錯必糾的工作。
六是服務企業與服務民生的關系。質監部門主要有行政服務、法律服務和技術服務,主戰場是企業。質監部門監管生產加工環節,但也不能簡單化、絕對化,不能偏離服務民生的軌道。服務企業與服務民生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差異性的一面。民生服務是一個永無止境、豐富多彩的領域,只要一切為群眾著想,從服務民生入手,為企業服務才能真正做到點子上、做到緊要處。
七是市場準入與證后監管的關系。行政許可等市場準入手段,是質監部門加強監管的有力武器,是保證質量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從現實情況看,市場退出機制遠沒有進入機制健全嚴格。我們要像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一樣,兌現證后監管的各項制度要求,把證后監管納入市場準入體系,實行最嚴格的退市機制。
八是“廠門內”與“廠門外”的關系。企業是質量安全的主體和第一責任人,承擔相應的質量安全責任、社會信用責任和相關法律責任。政府監管部門重在定規則、建機制、造平臺,兩者各司其職又相互依托,廠門內與廠門外有清晰的邊界。然而,由于我國市場經濟不成熟,法制和信用不健全,加之微觀管理思想根深蒂固,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形勢下,質監部門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廠門內顯身手,搞成廠門內與廠門外不分、監督與服務不分。
九是統一標準與科學建標的關系。標準是質量的基礎,需要統一規范,使其具有可測量性和可比性。然而,我國幅員遼闊,情況千差萬別,一些受地域性、季節性影響較大的產品,在制定標準時有一個滿足統一性、兼顧差異性的問題,切勿一刀切和簡單化。質監部門主管標準化工作,有責任有義務把好標準制定審查的科學關、可行關,努力制定實施符合經濟發展,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好標準。
十是符合性檢驗和否定性檢驗的關系。目前我們所做的檢驗主要是符合性檢驗,也就是對照標準參數,只要符合目標值就判定為合格。而國外的檢驗機構,對凡是涉及人體健康安全的重要產品,在做符合性檢驗的同時,也同樣重視檢測經過科學分析實驗、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超過限量值即判定為不合格,這就是否定性檢驗。我們不做否定性檢驗,不是不能為而是制度缺陷難為之、不為之。當務之急是健全檢驗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借鑒國外經驗,完善檢驗方法,加強科技攻關,遏制重特大質量安全事故就有了技術支撐。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