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系統發展紀實
1999年8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下發《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標志著全省質監系統正式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體制。轉瞬間,已是10年。
10年,對于改革開放的湖南來說,日新月異、翻天覆地!10年,對于湖南質監系統來說,風雨兼程、碩果滿枝。
10年來,湖南質監人血液中流淌著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品格基因,信念中充盈著自力更生、敢于拼搏的堅強韌勁,性格中飛揚著不甘落后、舍我其誰的壯志豪情,在三湘大地上忠誠履職、默默耕耘,一直讓質監事業發展呈現加速狀態:2000年到2009年,全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平均合格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91.7%,系統總收入由1.85億元增加到10.27億元,財政撥款由不到0.5億元增加到4.2億元,固定資產總額由1.53億元增加到11.45億元,房屋建筑面積由13.74萬平方米增加到45.83萬平方米……數字不是歷史的定格,卻是歷史的記憶。這些數字,是艱辛付出的血汗,是回首歷史的感慨,是收獲成績的喜悅,更是前瞻宏圖的豪邁。
謀劃蓄勢 雄關漫道真如鐵
2000年,注定是個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中國人民滿懷希望邁向了新紀元;這一年,全國質監系統開展體制改革,正式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開啟了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新征程。
垂管之初,面對積貧積弱、市場混亂的狀況,“打假局長”孔令志和省局黨組對癥下藥,大舉“旗幟工程”:對外,將行政執法作為一面旗幟,嚴格執法打假;對內,將基礎建設作為另一面旗幟,在短期內改變 “三無”狀況。一時間,質監部門聲名鵲起,全省系統激情高漲,事業發展風生水起。那段艱辛創業的歷程被湖南質監人譽為“激情燃燒的歲月”。
進入“十一五”后,以劉愛才局長為領頭人的省局黨組跳出質監看質監,立足中部看全國,審時度勢,自我加壓,科學、客觀地規劃了“一年一個新變化、三年再上一個新臺階、五年達到全國中等偏上水平”的新目標,提出了“五個著力”的新要求,在全新的歷史條件下,湖南質監工作穩定求發展,逐年上臺階,使得質監工作在湖南經濟社會建設中作用凸顯,為質監事業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去年以來,新任局長蔣新祺和省局黨組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出了“發展質監事業、服務經濟社會”的工作思路,要求把“服務經濟中心、保障質量安全、維護百姓民生、加強自身建設”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個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質量戰略應運而生,一項項針對改善民生、確保民生安全的有力舉措相繼出臺,一條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具有湖南特色的質監事業發展路子在質監人的腳下越拓越寬。
融合大局 百花齊放春滿園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湖南省質監系統以服務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履行職能,提升質量水平,凈化市場環境,主動服務發展。
2001年,湖南省政府出臺了《質量振興綱要(2000-2010)》,正式將質量工作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質量興市、質量興縣、質量興企活動全面鋪開,中國名牌產品、湖南名牌產品、地標保護推薦評選深入推進,省質量管理獎、省長質量獎等獎勵機制已經建立并取得實效。尤其是2007年4月原省委書記張春賢作出“實施質量興湘戰略”重要批示后,全省質量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質量和安全年”、“質量提升”活動深入開展,質量興湘和標準化兩大戰略有力推進,質量、計量、標準化、認證認可各項職能全面履行,社會質量意識和產品質量總體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全省基本消滅無標生產,主要行業采標率達60%以上;培育中國名牌29個、現有湖南名牌586個,26個產品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由2000年的62.3%上升到2009年的91.7%,質量興湘成為促進優勢產業發展、助推富民強省進程的強勁動力。
2007年12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確定,使長、株、潭三市一時成為輿論的焦點,把湖南正在蓬勃興起的新型工業化浪潮,推向了新的巔峰。三湘大地響起兩個新的流行詞——“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一場節能減排的大變革也隨之在高耗能企業中拉開帷幕。
為了解各企業高耗能特種設備耗能狀況,全省質監系統對能效情況進行了摸底,幫助企業發現生產中一些能耗高的問題,并積極幫助指導企業開展節能技改。其中,婁底市質監局通過對漣源鋼鐵公司、婁底市中心醫院等單位工業鍋爐的能效測試,找到了能耗偏大的原因,指導其成功地對所用鍋爐進行了節能改造。岳陽市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在當地質監局的指導下,電耗達2000kw/h的兩臺蒸汽鍋爐,改造后電耗降至1800kw/h,不到半年即收回改造投資。
全省質監系統圍繞服務新型工業化,寬嚴相濟,嚴格生產許可和強制認證,加強質量計量和標準管理,推進名牌培育和地標認可,深化技術服務和檢驗把關,規范了生產經營行為,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圍繞服務新農村建設,大力實施標準惠農、質量扶農、技術興農、打假助農工程,使質監工作更多惠及三湘四水;圍繞服務節能減排戰略,強化生產許可把關,加強能源計量管理,推進特種設備節能工程,組織節能產品執法打假,為完成全省節能20%的目標作出了貢獻;圍繞服務重點工程建設,加強對高速公路、火力電站、大型橋梁等重點工程所用特種設備的檢驗把關和技術服務,及時發現和解決了大量質量安全隱患,為工程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
全省質監系統始終把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作為神圣使命,十年間,全系統累計組織產品質量監督抽查49萬批次、食品質量監督抽查28萬批次。對抽查中發現的質量、計量問題,及時采取質量公告、產品召回、落實整改等后處理措施,消除了質量安全隱患。與此同時,全系統實施了高威懾、不間斷、全方位的執法打假行動,累計組織專項整治行動105次,針對潲水油、蘇丹紅、劣質建材等問題產品,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行動,查處各類案件1.8萬件,貨值金額24億元,打擊了違法行為,規范了市場秩序,“執法打假”成為湖南質監的一張閃亮名片。
維系民生 萬家憂樂系心頭
200平方米的倉庫內,堆積著廢棄回收的醫用纖維、工業下腳料和廢舊服裝,絮塵飛舞,氣味刺鼻。就是這樣的“黑心”窩點生產出的棉被,前幾年在長沙高校區周邊賣得火熱。這讓學生和家長們心有余悸,也引起了質檢部門的廣泛關注。
為了讓百姓穿蓋放心,2007年湖南省對《棉胎》和《針刺平面氈》進行了修訂,原本含糊的定義在新標準中得到了明確,為黑心棉執法打假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使“黑心棉”作坊猖獗的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作為保障人民利益和安全的主力軍,質監部門始終貫徹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堅持“服務百姓民生,建設和諧湖南”的指導思想,從老百姓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入手,大力實施“民生放心工程”,先后圍繞“民生安全”組織地條鋼、潲水油、土鍋爐等專項打假170余次,開展景區游藝設施安全檢查、海鮮餐飲計量、賓館日用品質量抽查等涉及百姓直接利益的行動96次,為人民群眾辦了不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確保了人民群眾穿蓋放心、吃喝安心、住行舒心、消費樂心、娛樂悅心。
垂直管理后,質監部門一直承擔著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和煙花爆竹質量安全監管重任,2004年又承接了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長期以來,堅持“以人為本、以安為先”的指導方針,普查三類企業的質量安全狀況,落實各級政府、廣大企業、監管部門和檢驗機構四方責任,嚴格把住生產許可、市場準入兩道關口,探索建立動態監管、監督抽查、分析報告、風險預警等有效機制,持續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設備的監管力度,基本實現責任全落實、監管全覆蓋、檢驗全到位,成功地應對非典、甲流、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及蘇丹紅、三聚氰胺、金浩茶油等突發事件,有效保障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慶60周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焰火燃放的絕對安全和效果。確保了三大安全實時在控,確保了安全形勢穩定好轉,確保了連續多年沒有發生較大以上質量安全責任事故。
強基固本 而今邁步從頭越
一個科學、高效、公正、透明運作的質監系統是確保質監事業持續發展的保障。十年間,全省質監系統苦練內功、強身健體,為推進質監事業科學發展,服務社會經濟大局夯實了基礎。
十年中,全省質監系統發揮垂管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機構建設,固定資產總額由1.53億元增加到11.45億元,增長6.5倍。14個市州局、62個縣級局新建了辦公檢測樓。投資2.2億元、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的省質量技術監督檢測中心項目已于今年3月正式破土動工。與此同時,質監技術保障能力和科技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系統新增實驗室面積13.29萬平方米,新購儀器設備12022臺套;新建國家質檢中心10個、國家型式實驗室4個、省級檢測中心10個、國家棉花公證檢驗實驗室4個;計算機硬件裝備全面普及,視頻會議、公文傳輸及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食品生產企業動態監管等系統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檢測和辦公現代化、自動化正在變成現實。
一支能戰能勝的隊伍是事業興旺的保障。為此,全省質監系統始終堅持從嚴治干和人才興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擴大黨內民主,充實人才隊伍,促進干部隊伍素質全面提高。目前,全系統共有博士研究生9名、碩士研究生81名,有本科、大專學歷人員4763名,占74.2%;教授級高工9名、高工159名、工程師639名。管理體系日趨完善,按章辦事漸成風氣,作風建設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切實推進,廉政文化深入人心,違法違紀行為得到遏制,政府、企業、群眾對質監部門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回眸十年,感慨萬千!湖南質監一路走來,盡管風雨兼程,足跡深深,但是歷史是滾滾向前的車輪,不允許我們在這人為劃定的紀念時刻打尖歇腳,逗留片刻。用心感受著這十年的艱辛與收獲,用心思索著這十年的奮斗與追求,用心承載著這十年的責任和使命!而今,“十二五”規劃即將如日之升,磅礴而出,為湖南質監下一個十年指明方向。
長風勁送千帆過,春風化雨萬木欣。歷史的進程不會給我們留下多少適應的空間,在這個用速度測量發展的年代,我們義無返顧地奮進在布滿鮮花和荊棘的路上。昨日的成就已成為記憶而珍藏,明天的輝煌才是新的渴望。作別曾經擁有的一切,湖南質監人將重拾行囊,再踏征程。
深情寄語
回顧十年,心潮澎湃!過去的十年,我們全局堅持“有為、有位、有威”的工作理念,高舉“打假治劣”大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距離黨和政府的要求還相差很遠,也離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很遠,務望全系統同志再接再厲,深刻理解省級垂直管理的涵義,認清自己的使命、責任,為創建和諧、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而繼續奮斗!
孔令志,2000年-2005年任湖南省質監局局長
“十一五”期間,全省質監系統按照“五個著力”,即:在繼續著力開展打假治劣的同時,著力加強技術機構建設,著力加強質檢隊伍建設,著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著力提高質檢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性的工作思路,和“一年要有一個新變化,三年再上一個新臺階,五年達到全國中等偏上水平”的階段性奮斗目標,實現了質監事業發展和服務經濟建設大局的“雙贏”!
劉愛才,2005-2009年任湖南省質監局局長
湖南質監系統自2000年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家質檢總局的正確領導下,勵精圖治,奮發事職,認真履行綜合管理、行政執法和技術檢驗三大職能,大力實施質量興湘戰略和標準化戰略,在促進湖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和技術保障作用,全系統也形成了風正勁足、心齊氣順的可貴局面。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湖南質監系統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發展質監事業、服務經濟社會”為主線,高起點、大手筆謀劃“十二五”質監工作,服務經濟,奉獻社會,成就事業,努力構建“服務質監、創新質監、法治質監、和諧質監”,在加快湖南“四化兩型”建設,推動“富民強省”進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蔣新祺,2009年至今任湖南省質監局局長
1999年8月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下發《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標志著全省質監系統正式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體制。轉瞬間,已是10年。
10年,對于改革開放的湖南來說,日新月異、翻天覆地!10年,對于湖南質監系統來說,風雨兼程、碩果滿枝。
10年來,湖南質監人血液中流淌著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品格基因,信念中充盈著自力更生、敢于拼搏的堅強韌勁,性格中飛揚著不甘落后、舍我其誰的壯志豪情,在三湘大地上忠誠履職、默默耕耘,一直讓質監事業發展呈現加速狀態:2000年到2009年,全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平均合格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91.7%,系統總收入由1.85億元增加到10.27億元,財政撥款由不到0.5億元增加到4.2億元,固定資產總額由1.53億元增加到11.45億元,房屋建筑面積由13.74萬平方米增加到45.83萬平方米……數字不是歷史的定格,卻是歷史的記憶。這些數字,是艱辛付出的血汗,是回首歷史的感慨,是收獲成績的喜悅,更是前瞻宏圖的豪邁。
謀劃蓄勢 雄關漫道真如鐵
2000年,注定是個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中國人民滿懷希望邁向了新紀元;這一年,全國質監系統開展體制改革,正式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開啟了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新征程。
垂管之初,面對積貧積弱、市場混亂的狀況,“打假局長”孔令志和省局黨組對癥下藥,大舉“旗幟工程”:對外,將行政執法作為一面旗幟,嚴格執法打假;對內,將基礎建設作為另一面旗幟,在短期內改變 “三無”狀況。一時間,質監部門聲名鵲起,全省系統激情高漲,事業發展風生水起。那段艱辛創業的歷程被湖南質監人譽為“激情燃燒的歲月”。
進入“十一五”后,以劉愛才局長為領頭人的省局黨組跳出質監看質監,立足中部看全國,審時度勢,自我加壓,科學、客觀地規劃了“一年一個新變化、三年再上一個新臺階、五年達到全國中等偏上水平”的新目標,提出了“五個著力”的新要求,在全新的歷史條件下,湖南質監工作穩定求發展,逐年上臺階,使得質監工作在湖南經濟社會建設中作用凸顯,為質監事業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去年以來,新任局長蔣新祺和省局黨組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出了“發展質監事業、服務經濟社會”的工作思路,要求把“服務經濟中心、保障質量安全、維護百姓民生、加強自身建設”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個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質量戰略應運而生,一項項針對改善民生、確保民生安全的有力舉措相繼出臺,一條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具有湖南特色的質監事業發展路子在質監人的腳下越拓越寬。
融合大局 百花齊放春滿園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湖南省質監系統以服務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履行職能,提升質量水平,凈化市場環境,主動服務發展。
2001年,湖南省政府出臺了《質量振興綱要(2000-2010)》,正式將質量工作納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質量興市、質量興縣、質量興企活動全面鋪開,中國名牌產品、湖南名牌產品、地標保護推薦評選深入推進,省質量管理獎、省長質量獎等獎勵機制已經建立并取得實效。尤其是2007年4月原省委書記張春賢作出“實施質量興湘戰略”重要批示后,全省質量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質量和安全年”、“質量提升”活動深入開展,質量興湘和標準化兩大戰略有力推進,質量、計量、標準化、認證認可各項職能全面履行,社會質量意識和產品質量總體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全省基本消滅無標生產,主要行業采標率達60%以上;培育中國名牌29個、現有湖南名牌586個,26個產品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由2000年的62.3%上升到2009年的91.7%,質量興湘成為促進優勢產業發展、助推富民強省進程的強勁動力。
2007年12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確定,使長、株、潭三市一時成為輿論的焦點,把湖南正在蓬勃興起的新型工業化浪潮,推向了新的巔峰。三湘大地響起兩個新的流行詞——“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一場節能減排的大變革也隨之在高耗能企業中拉開帷幕。
為了解各企業高耗能特種設備耗能狀況,全省質監系統對能效情況進行了摸底,幫助企業發現生產中一些能耗高的問題,并積極幫助指導企業開展節能技改。其中,婁底市質監局通過對漣源鋼鐵公司、婁底市中心醫院等單位工業鍋爐的能效測試,找到了能耗偏大的原因,指導其成功地對所用鍋爐進行了節能改造。岳陽市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在當地質監局的指導下,電耗達2000kw/h的兩臺蒸汽鍋爐,改造后電耗降至1800kw/h,不到半年即收回改造投資。
全省質監系統圍繞服務新型工業化,寬嚴相濟,嚴格生產許可和強制認證,加強質量計量和標準管理,推進名牌培育和地標認可,深化技術服務和檢驗把關,規范了生產經營行為,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圍繞服務新農村建設,大力實施標準惠農、質量扶農、技術興農、打假助農工程,使質監工作更多惠及三湘四水;圍繞服務節能減排戰略,強化生產許可把關,加強能源計量管理,推進特種設備節能工程,組織節能產品執法打假,為完成全省節能20%的目標作出了貢獻;圍繞服務重點工程建設,加強對高速公路、火力電站、大型橋梁等重點工程所用特種設備的檢驗把關和技術服務,及時發現和解決了大量質量安全隱患,為工程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
全省質監系統始終把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作為神圣使命,十年間,全系統累計組織產品質量監督抽查49萬批次、食品質量監督抽查28萬批次。對抽查中發現的質量、計量問題,及時采取質量公告、產品召回、落實整改等后處理措施,消除了質量安全隱患。與此同時,全系統實施了高威懾、不間斷、全方位的執法打假行動,累計組織專項整治行動105次,針對潲水油、蘇丹紅、劣質建材等問題產品,展開了聲勢浩大的行動,查處各類案件1.8萬件,貨值金額24億元,打擊了違法行為,規范了市場秩序,“執法打假”成為湖南質監的一張閃亮名片。
維系民生 萬家憂樂系心頭
200平方米的倉庫內,堆積著廢棄回收的醫用纖維、工業下腳料和廢舊服裝,絮塵飛舞,氣味刺鼻。就是這樣的“黑心”窩點生產出的棉被,前幾年在長沙高校區周邊賣得火熱。這讓學生和家長們心有余悸,也引起了質檢部門的廣泛關注。
為了讓百姓穿蓋放心,2007年湖南省對《棉胎》和《針刺平面氈》進行了修訂,原本含糊的定義在新標準中得到了明確,為黑心棉執法打假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使“黑心棉”作坊猖獗的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作為保障人民利益和安全的主力軍,質監部門始終貫徹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堅持“服務百姓民生,建設和諧湖南”的指導思想,從老百姓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入手,大力實施“民生放心工程”,先后圍繞“民生安全”組織地條鋼、潲水油、土鍋爐等專項打假170余次,開展景區游藝設施安全檢查、海鮮餐飲計量、賓館日用品質量抽查等涉及百姓直接利益的行動96次,為人民群眾辦了不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確保了人民群眾穿蓋放心、吃喝安心、住行舒心、消費樂心、娛樂悅心。
垂直管理后,質監部門一直承擔著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和煙花爆竹質量安全監管重任,2004年又承接了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長期以來,堅持“以人為本、以安為先”的指導方針,普查三類企業的質量安全狀況,落實各級政府、廣大企業、監管部門和檢驗機構四方責任,嚴格把住生產許可、市場準入兩道關口,探索建立動態監管、監督抽查、分析報告、風險預警等有效機制,持續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設備的監管力度,基本實現責任全落實、監管全覆蓋、檢驗全到位,成功地應對非典、甲流、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及蘇丹紅、三聚氰胺、金浩茶油等突發事件,有效保障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慶60周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焰火燃放的絕對安全和效果。確保了三大安全實時在控,確保了安全形勢穩定好轉,確保了連續多年沒有發生較大以上質量安全責任事故。
強基固本 而今邁步從頭越
一個科學、高效、公正、透明運作的質監系統是確保質監事業持續發展的保障。十年間,全省質監系統苦練內功、強身健體,為推進質監事業科學發展,服務社會經濟大局夯實了基礎。
十年中,全省質監系統發揮垂管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機構建設,固定資產總額由1.53億元增加到11.45億元,增長6.5倍。14個市州局、62個縣級局新建了辦公檢測樓。投資2.2億元、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的省質量技術監督檢測中心項目已于今年3月正式破土動工。與此同時,質監技術保障能力和科技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系統新增實驗室面積13.29萬平方米,新購儀器設備12022臺套;新建國家質檢中心10個、國家型式實驗室4個、省級檢測中心10個、國家棉花公證檢驗實驗室4個;計算機硬件裝備全面普及,視頻會議、公文傳輸及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食品生產企業動態監管等系統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檢測和辦公現代化、自動化正在變成現實。
一支能戰能勝的隊伍是事業興旺的保障。為此,全省質監系統始終堅持從嚴治干和人才興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擴大黨內民主,充實人才隊伍,促進干部隊伍素質全面提高。目前,全系統共有博士研究生9名、碩士研究生81名,有本科、大專學歷人員4763名,占74.2%;教授級高工9名、高工159名、工程師639名。管理體系日趨完善,按章辦事漸成風氣,作風建設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切實推進,廉政文化深入人心,違法違紀行為得到遏制,政府、企業、群眾對質監部門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回眸十年,感慨萬千!湖南質監一路走來,盡管風雨兼程,足跡深深,但是歷史是滾滾向前的車輪,不允許我們在這人為劃定的紀念時刻打尖歇腳,逗留片刻。用心感受著這十年的艱辛與收獲,用心思索著這十年的奮斗與追求,用心承載著這十年的責任和使命!而今,“十二五”規劃即將如日之升,磅礴而出,為湖南質監下一個十年指明方向。
長風勁送千帆過,春風化雨萬木欣。歷史的進程不會給我們留下多少適應的空間,在這個用速度測量發展的年代,我們義無返顧地奮進在布滿鮮花和荊棘的路上。昨日的成就已成為記憶而珍藏,明天的輝煌才是新的渴望。作別曾經擁有的一切,湖南質監人將重拾行囊,再踏征程。
深情寄語
回顧十年,心潮澎湃!過去的十年,我們全局堅持“有為、有位、有威”的工作理念,高舉“打假治劣”大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距離黨和政府的要求還相差很遠,也離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很遠,務望全系統同志再接再厲,深刻理解省級垂直管理的涵義,認清自己的使命、責任,為創建和諧、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而繼續奮斗!
孔令志,2000年-2005年任湖南省質監局局長
“十一五”期間,全省質監系統按照“五個著力”,即:在繼續著力開展打假治劣的同時,著力加強技術機構建設,著力加強質檢隊伍建設,著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著力提高質檢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性的工作思路,和“一年要有一個新變化,三年再上一個新臺階,五年達到全國中等偏上水平”的階段性奮斗目標,實現了質監事業發展和服務經濟建設大局的“雙贏”!
劉愛才,2005-2009年任湖南省質監局局長
湖南質監系統自2000年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家質檢總局的正確領導下,勵精圖治,奮發事職,認真履行綜合管理、行政執法和技術檢驗三大職能,大力實施質量興湘戰略和標準化戰略,在促進湖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和技術保障作用,全系統也形成了風正勁足、心齊氣順的可貴局面。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湖南質監系統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發展質監事業、服務經濟社會”為主線,高起點、大手筆謀劃“十二五”質監工作,服務經濟,奉獻社會,成就事業,努力構建“服務質監、創新質監、法治質監、和諧質監”,在加快湖南“四化兩型”建設,推動“富民強省”進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蔣新祺,2009年至今任湖南省質監局局長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