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工作動態

鋪設標準化大軌道 助推經濟發展快車

2010年12月22日 17:57????信息來源:http://www.aqsiq.gov.cn/ztlm/zlts/

編者按:近年來,內蒙古的經濟增速引起全國矚目,在國內經濟發展史上,創造了連續8年增速第一的奇跡,被經濟界稱為“內蒙古現象”。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力推行標準化戰略,是服務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十一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推行了系統的標準化戰略規劃,通過用標準化服務于經濟發展,經濟運行方式發生了實質性轉變,收到了顯著成效。自治區質監局在推進標準化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在農牧業、技術創新和服務業的發展上,大顯威力,使標準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農牧業大文章的

點睛之筆

作為我國農牧業大區、國家重要的農畜產品基地,內蒙古自治區已跨入國家13個重點產糧省區序列。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農業標準化工作緊緊圍繞自治區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推進“轉方式、調結構”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戰略,創造性、高效率地推進農牧業標準化工作。

營造大機制 形成大氣候

標準化戰略的實施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近些年來,內蒙古質監局起草和參與起草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的意見》、《內蒙古黨委、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組織編印了包括《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通知》等在內的《農業標準化工作政策匯編》,并列入標準化基礎知識培訓內容。

農牧業標準化大機制的形成,除了上述有關政策的制定,一個關鍵性節點,就是建立和完善推進農業標準化協作機制。

內蒙古建立了自治區、盟市和部分旗縣三級人民政府領導任負責人,包括農牧、林業、氣象、水利、發改、財政等部門在內的農業標準化協調領導機構。巴彥淖爾市成立了市農、牧、林、水等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負責相關標準制修訂和技術指導工作,形成了全市上下對口協調一致的農業標準化組織領導體系。

內蒙古以農牧業產業化六大主導產業為對象,制定農業地方標準和各級農業地方技術操作規范877項,不斷完善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技術操作規范)、企業標準(基地標準)相配套的自治區農業標準體系。在推廣普及農業標準化知識上,各地不拘一格,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農牧業技術標準推廣模式。烏蘭察布市農業標準化指導中心,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農業技術推廣站),加強對基層農戶標準應用的指導。一些旗縣編印大量的通俗易懂的標準宣貫材料,有些還翻譯成蒙文發放。

內蒙古質監局還與自治區農牧廳聯合制定了全區農牧業標準培訓計劃,按計劃組織自治區龍頭企業和各地標準化工作人員開展培訓。在國家第六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區3年的建設期間,累計培訓484期,培訓8.9萬人,發放標準化宣傳材料9.8萬份,蒙文資料兩萬余冊。有效機制,形成了推行標準化的大氣候。

為農牧業產業化鼓風揚帆

農牧業產業化建設是內蒙古自治區近些年來全力經營的一步大棋,農牧業標準化和示范區建設是這局大棋中的重要一子、為農牧業產業化的推進鼓風揚帆,是農牧業標準化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內蒙古按照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綱要統籌農業標準化和示范區建設,以乳、肉、絨、糧油、馬鈴薯(蔬菜、瓜果)、飼草為重點,將具有地方特色且經濟效益好的農產品項目列為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把示范區建設與農業科技推廣、無公害生產基地、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等規模化程度較高的項目緊密結合。目前,全自治區有20個農牧業標準化示范縣,98個農牧業標準化示范區,涵蓋了自治區農牧業6大優勢主導產業。

農牧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在引導農牧產品質量提升、競爭力增強、形成強勢產業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一批產品成為供應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農產品。多倫縣無公害蔬菜種植標準化示范區建設3年來,通過標準化生產,示范區農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吸引了京津冀魯等10多個地區的客商到多倫競相采購,并在今年成為上海世博會蔬菜生產基地供應地區。武川縣綠色馬鈴薯種植標準化示范區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90%以上,綠色馬鈴薯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5%以上,產品商品化率達到87%。2008年示范基地為北京奧運會特供馬鈴薯6500噸,2010年該縣又成為上海世博會綠色馬鈴薯專供基地。

龍頭帶動品牌出彩

如果說標準化在農牧業產業化中的實施側重于廣度,那么在促進龍頭企業和品牌產品上則體現了它的高度和深度。抓好農業龍頭企業的標準化實施工作,促進品牌的萌生和壯大,是內蒙古在標準化實施中的又一亮點。

項目實施中推行“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運作模式,積極推廣“選好一個項目,建立一個體系(標準體系),形成一個龍頭,創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先進經驗,并落實在產業化經營和農牧民增收上。全區涌現一大批伊利、蒙牛、科爾沁、小肥羊等國內外影響比較大的龍頭企業和品牌。

龍頭企業既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載體,也是帶動農民實行標準化生產的主要力量。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番茄種植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依托中基、屯河、富源等龍頭企業,建設綠色番茄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6800公頃,建設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19.2萬公頃,番茄“紅色”產業已向周邊旗縣擴展壯大。

農牧業標準化建設與龍頭企業品牌建設互相促進,良性循環。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優質馬鈴薯綜合標準化示范區,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全旗馬鈴薯種植面積的65.5%,示范區富奇牌馬鈴薯被評為自治區名牌產品,并取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烏海市蛋雞養殖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單位巴音寶養殖發展有限公司通過了有機農產品認證,巴音寶牌烏雞蛋在吉林長春召開的第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獲金獎。

技術標準

為標準化事業淬火

內蒙古以推進技術標準戰略為抓手,加強與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溝通與協調,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標準化工作新機制,促進了標準化事業科學發展。

構建標準化事業的“龍骨”

技術標準是標準化事業的“龍骨”,這是一個并不夸張的比喻。早在2008年,自治區政府明確提出制定和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是增強自治區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和產品的綜合競爭力,推動創新型內蒙古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

技術標準與科技研發協調發展,促進科學技術成果及時轉化為技術標準,循著這一運作模式,內蒙古自治區圍繞農牧業和農畜產品加工業、能源、冶金、化工、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重點領域,構建了以國家標準為基礎,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相互配套的技術標準體系。同時積極支持科研院所、檢測機構和行業龍頭企業積極承擔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十一五”期間,包頭稀土研究院、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202廠、北重、一機、伊利等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完成300多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研究。鄂爾多斯羊絨集團提出并組織起草的《羊絨針織物起球試驗方法》標準草案已通過國際毛紡組織(IWTO)批準,該集團還成為國際天然蛋白纖維標準工作組會議召集人,為中國羊絨標準走向國際邁出了關鍵性的步伐。

內蒙古通過積極爭取,在自治區設立了全國冷凍飲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羊絨制品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全國稀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貯氫材料工作組和全國金屬切削機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機床附件分技術委員會卡盤工作組由內蒙古龍頭企業牽頭。全國風力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的“風力發電機組標準研究與制定”科研項目列入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并得到資金支持。北方重工集團研發的水冷金屬型離心鑄造球墨鑄鐵管模企業標準獲2009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三等獎。地方標準《內蒙古自治區公路風吹雪雪害防治技術》被評為2010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二等獎。

內蒙古通過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形成了三大模式。

——重大科技項目帶動模式。通過奶業重大科技專項的研究實施,共獲得國家專利204項,轉化地方標準30項,開發新產品26個,有力地提升了乳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實施草業重大科技項目,在牧草種子、種植、采收、加工和運輸銷售等環節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技術標準體系。通過蒙藥標準化體系的研究,自治區蒙藥標準化研究在我國處于領先地位。

——科技創新平臺支撐模式。鄂爾多斯羊絨集團依托國家級羊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自治區科技計劃支持下,開展了一系列高檔羊絨制品生產關鍵技術及特種功能產品的研究攻關,相繼獲得國家專利50多項,之后將專利上升為標準,相繼制定了多個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形成了“技術—專利—標準—名牌”的有效聯動和良性循環。

——產學研聯盟推進模式。包頭稀土研究院依托內蒙古稀土產學研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利用國家級包頭稀土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優勢,重點在稀土產品和分析方法方面起草標準77項。

截至2010年年底,自治區共審批發布地方標準367項,全區備案企業產品標準5026項。全區有802種產品采用了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其中有571種產品辦理了采標標志。同時制定了農業地方標準231項,建立了75個國家級和23個自治區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有兩項農產品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初步形成了技術標準體系。

力促技術標準早成正果

內蒙古在積極促進科研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的同時,千方百計使之早成正果——創造經濟等效益。在這方面可謂碩果累累。

以根河市有機黑木耳種植綜合標準化示范區為依托的“高寒地區林下黑木耳栽培技術標準集成”獲得科技部、財政部公益性標準化科研項目立項。“天然針葉林下有機黑木耳地擺栽培標準化技術”利用針葉林松香揮發油抑菌作用,選六陽四陰針葉林片構建優良的有機黑木耳生產小環境等都是全國首創,也因此造就了根河有機黑木耳的優良品質,該技術2009年獲自治區農業豐收二等獎。

滿洲里市水貂養殖標準化示范區探索出“一籠雙養”、“給水降溫”等創新方式,養殖戶年平均收入增幅達10%以上,極大地提高了飼養戶參與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積極性。

巴彥淖爾市食用葵花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中,杭錦后旗科技人員總結出“小麥套種雜交向日葵標準化栽培技術”,充分利用空間優勢和縮短兩種作物之間共生期的矛盾,采用機播機收技術,在不影響經濟收入的前提下,既增加了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又優化了食用葵花的種植結構,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基礎和保障。由于“小麥套雜交向日葵標準化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農民收入穩步提高。

標準化之花

朵朵開

通過近年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廣袤的內蒙古大地上,標準化花兒盛開在各個領域,其靚麗展示,引起廣泛矚目,對進一步推行標準化,產生了強有力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小嘎查的大飛躍

巴彥托海是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的一個牧業嘎查(村),2007年,被自治區列為第一示范嘎查。2007年,國家質檢總局駐內蒙古督察組在呼倫貝爾督察時,倡導當地開展綜合性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也是用標準化手段和方法,為新農村新牧區脫貧致富探索一種示范模式。

巴彥托海嗄查標準化體系建設始于2008年,現已圓滿完成。新農村新牧區脫貧致富綜合標準化體系的制定與初步實施,內容包括全封閉式、半封閉式塑料暖棚牛舍標準;犢牛、育成母牛、奶牛飼養管理標準;北方牧區奶牛養殖技術規程;草場管理使用標準;奶牛精料補充料標準;飼料衛生標準和多種牲畜疫病防治標準等共計28項。

開展標準化工作以來,全嘎查建成永久性棚舍195座,共計26856平方米。建設飼料基地650多公頃,人工草地450多公頃,圍欄封育草場3800公頃,劃區輪牧1000多公頃,栽植草地防護林9.2公頃,建青貯窖70處,打機井66眼,使360多公頃飼料基地實現了節水灌溉,畜牧業機械化已初具規模。嘎查綜合實力增強了,巴彥托海奶牛的數量由原來的2000頭增到了2783頭;牛奶產量由原來的6000噸增加到10000噸。牧民收入增加了,巴彥托海嘎查牧民居住條件和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蓋公寓樓6棟258戶,195戶牧民全部搬出了破舊的土房,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和樓房,醫療教育條件也大大改善,徹底告別了過去老人就醫難,兒童就學遠的局面。嘎查新蓋辦公樓985平方米,新建了兩條過境公路、4條沙石路,生活和取暖由過去的以牛糞為主發展到以煤和液化氣為主,移動網絡、寬帶覆蓋整個嘎查。

經過3年多努力,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綜合標準化框架已經構成,“奶牛飼養標準體系”已完善,嘎查奶源基地建設初具規模,草原生態建設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標準化+合作社+牧戶”的模式,提高了畜牧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在取得社會效益的同時,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2009年集體經濟創收135萬元,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4700元上升到現在的12000元。相隨的還有喜人的生態效益。標準化示范區項目改變了飼養管理模式,從原始的全年放牧飼養方式,轉為半舍飼和草場輪換放牧。減少草原沙化速度,合理利用草場,使人和自然合諧發展。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美麗與發展雙贏。為創鄂溫克旗“綠色品牌”和“特色品牌”奠定了基礎。

克什克騰——全國首個

“國家級旅游服務標準化示范旗”

8月10日,全國首個旅游服務標準化示范旗(縣)——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授牌。這一稱號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有“山水草原,北方石林”之稱的克什克騰旅游區,美景得天獨厚,深受游客青睞。但同全國許許多多旅游區一樣,缺少科學規范。這不僅使游客得不到良好服務,而且嚴重影響了景區的科學發展,標準化建設成為預防和治療上述弊病的良藥。

自2007年10月,國家標準委批準克什克騰旗開展生態旅游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以來,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和克什克騰旗三級質監部門,充分發揮創建“國家生態旅游服務標準化示范區”牽頭單位的作用,通過采取“政府推動、部門聯合、企業為主、有序實施”的工作模式,積極推動克什克騰旗旅游行業建立了從服務設施、標志、環境、管理到服務質量及評價等全過程的標準體系,制定了50項通用基礎標準。旅游企業采用、制定標準共計1400多項,覆蓋了景區、交通、賓館、餐飲、娛樂、購物6大領域。同時,結合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克旗質監局發布了《篝火晚會程序規范》、《獻哈達程序規范》、《手把肉工藝規范》等地方標準,標準覆蓋率達到90%,標準貫徹實施率達到95%。克旗日益完善的生態旅游服務標準化綜合體系的建設,對促進全旗旅游產業向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開展生態旅游服務標準化工作,規范了旅游服務,提高了旅游質量,推動了克什克騰旗經濟和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也促進了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國家標準委負責人在授牌儀式上指出,內蒙古克什克騰旗旅游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工作成效顯著。他說,領導高度重視、多方聯合、因地制宜、企業積極參與的經驗和做法值得肯定。

通過開展試點工作,克什克騰旗旅游服務質量大幅提升,“山水草原,北方石林”、“品味原生態草原,享受標準化服務”的生態旅游服務品牌已經樹立,旅游服務行業整體形象顯著提升,同時旅游業收入穩步提高,并構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旅游發展模式,為加速克什克騰旗旅游品牌化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正如內蒙古自治區質監局張鐵網局長在揭牌儀式所強調的:國家標準委授予克什克騰旗“國家級旅游服務標準化示范旗”稱號,是內蒙古服務業標準化工作的一個重大成績,也是內蒙古旅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久久精品女人热,久久最新金品视频免费播放,欧美国产主播在线,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精品专区一二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另类 | 亚洲人成欧美人中文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日本片 | 中文字幕无线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