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探索建設大質量工作機制全面提升質量工作地位和作用
近日,本報記者走進溫州,就“十一五”以來溫州以推進大質量工作機制、落實大監管、建設大平臺、開展大服務、促進大發展的情況進行了全面采訪并形成了一組報道,今天刊發第一篇。
在11月18日召開的浙江省政府質量獎頒獎大會上,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指出,溫州是全國質量振興的一面旗幟。他對溫州的質量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的確,自1993年實施質量立市以來,溫州在質量建設方面的成就舉國矚目,今年溫州瑞安又被浙江省確定為質量強省建設試點市。
溫州市質監局局長吳一新告訴記者,對于正在開展的質量強市建設,溫州人充滿了憧憬和信心。作為質量強市工作的牽頭部門,溫州市質監局在“十一五”期間,為推進樹立大質量觀,探索構建大質量工作機制,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轉型升級和人民生活質量持續提升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努力。目前在溫州已經形成了“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注質量”的良好氛圍,初步構成了各部門、各行業、各領域合力推進質量建設的工作機制。
政府重視質量
一把手牽頭抓
最近,溫州市政府下發文件,在全市正式啟動了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創建活動。要求以鄉鎮(街道)作為創建主體,加大對特定行政區域內集聚程度較高產業的質量和品牌提升力度,打造成為全省、全國知名的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或區域名牌。
溫州市質量立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品牌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溫州市質監局局長吳一新認為,溫州率先在全省推出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建設,有著兩層含義,一是溫州市把進一步擴大溫州特色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同行業中的競爭力和美譽度的抓手又落實在了質量提升上;二是提升了鄉鎮(街道)政府的質量工作。
通過一把手牽頭抓來落實質量工作,是溫州大質量工作機制的重要內容。從2006年開始,溫州市市長每年至少要主持召開一次全市質量和品牌工作聯席會議,參加對象是政府30多個相關部門和各個縣、市、區的主要負責人,會議要研究當年的質量和品牌工作任務,同時將這些任務分解到與會各個單位并在年底組織考核。
翻看歷次聯席會議記錄本,我們會發現,整個“十一五”期間,質量兩個字的分量在溫州市領導的心中是越來越重的。
2006年,溫州市政府出臺了《溫州市質量與品牌發展規劃(2006-2020)》、《溫州市千家企業名牌培育工程(2006-2010)》。
2007年,溫州市又將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寫入市黨代會、人代會工作報告,并列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
2008年,出臺《關于深化名牌發展戰略 創建區域品牌的指導意見》,提出扎實做好皮鞋、合成革、制筆、電能表、汽摩配、服裝等產業的區域名牌培育工作。
2009年,出臺了《溫州市市長質量獎評審管理辦法》,通過開展市長質量獎評審活動引導大企業追求卓越績效。
2010年,出臺《溫州市質量與品牌工作考核辦法》,健全和完善對縣(市、區)政府和部門的考核機制。
部門聯動社會關注
多頭共抓質量工作
財政部門為質量與品牌戰略實施列出了專項獎勵扶持資金,激發企業創業、創新和創牌的積極性。
經貿部門牽頭實施“溫州名購”推進計劃,在全國建設溫州名品購物中心,并舉辦“名品進名店”對接展會,從整體上為溫州品牌產品的發展和擴張創造良好的環境。
農辦和工商局積極實施農產品商標戰略,出臺了《深化溫州市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力促農業走品牌化之路。
溫州鞋革工業協會聯合質監部門共同推進溫州鞋都區域品牌和聯盟標準。
樂清市小型斷路器行業協會聯合質監部門共同在行業內實施零部件質量聯盟標準,同時建立合格供應商考核制度。
鹿城區餐飲協會主動聯系區質監局舉辦首屆餐飲服務標準化試點培訓班……
此外,各縣、鄉級基層政府因地制宜開展了“質量強縣”、“質量強鎮”和“質量強業”創建工作,進一步落實質量責任制度。
記者注意到,在溫州,抓質量樹品牌已經成為各個部門、基層政府和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一種共同職責。
作為質量工作牽頭部門,溫州市質監局在系統內外資源整合上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今年他們十分注重加強部門之間以及區域之間的質量工作聯動合作機制建設,與溫州檢驗檢疫局簽署了關于建立“大質量”和“大質檢文化”合作機制備忘錄,與市發改、建設、環保等部門分別就服務、工程、環境等各自領域的質量建設工作進行研究部署。9月份,在溫州市質監局和福建寧德市質監局的推動下,浙閩邊界質監部門首次簽訂了大質量合作協議。溫州各縣(市、區)質監局也都進一步加強了與科技、農業、旅游等部門聯系,共同研究質量工作,共同下發品牌建設、標準化建設等提升質量工作文件。
在質監部門內部力量整合上,溫州市質監局調整建立了包括“大質量建設機制協調委員會”在內的6個重點工作協調委員會,努力實現系統內部資源優化整合、部門統籌協調、業務相互融合。
企業追求質量
爭優創牌蔚然成風
在11月18日浙江省政府質量獎頒獎大會上,兩家溫州企業正泰集團和康奈集團獲得了首屆浙江省政府質量獎。5家獲獎企業中,溫州贏得兩個,這與溫州企業主動追求質量密不可分。
吳一新認為,質量與品牌戰略能否真正落實到位,關鍵是企業經營者是否具有質量主體責任意識,自覺在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走以質取勝的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
溫州市為了在企業界培育一種追求高質量的風氣,出臺各種引導政策,一是榮譽激勵,溫州市每年都要召開大會對質量上取得成就的企業進行隆重表彰,還專門設立了質量榮譽室;二是通過要素資源調配引導,盡管溫州的要素資源極為緊張,溫州各級政府在配置時盡可能做到向質量優勢企業傾斜。市政府規定,要在項目審批、工業用地、資金投向、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輔助,在科研孵化、名牌申報、商標注冊、產品通關等方面提供便利。
溫州質監部門更是想方設法落實企業主體意識,如樂清市質監局實施“企業家成長工程”,以公益性大講堂、藍劍論壇等為載體,強化企業的法治、責任意識和商業倫理。
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廣大企業質量意識不斷增強,他們積極引進人才,實施技術改造、質量攻關等一系列活動,開展技術創新。目前全市規模企業80%以上有了保證自己產品質量的必要的計量和檢測手段,有3616家企業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597家企業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規模以上企業重點產品采標率從1993年的40%提高到現在的85%以上。
通過以品牌帶質量,以質量促品牌,溫州質量形象和品牌美譽度大幅提升,省級以上名牌產品擁有量居全國同類城市前茅。截至目前,溫州企業共獲得中國名牌38個、全國質量獎5個、浙江省政府質量獎2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4個、浙江名牌249個,溫州皮鞋、瑞安汽摩配和永嘉閥門3個產業品牌還榮獲浙江區域名牌。
近日,本報記者走進溫州,就“十一五”以來溫州以推進大質量工作機制、落實大監管、建設大平臺、開展大服務、促進大發展的情況進行了全面采訪并形成了一組報道,今天刊發第一篇。
在11月18日召開的浙江省政府質量獎頒獎大會上,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指出,溫州是全國質量振興的一面旗幟。他對溫州的質量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的確,自1993年實施質量立市以來,溫州在質量建設方面的成就舉國矚目,今年溫州瑞安又被浙江省確定為質量強省建設試點市。
溫州市質監局局長吳一新告訴記者,對于正在開展的質量強市建設,溫州人充滿了憧憬和信心。作為質量強市工作的牽頭部門,溫州市質監局在“十一五”期間,為推進樹立大質量觀,探索構建大質量工作機制,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轉型升級和人民生活質量持續提升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努力。目前在溫州已經形成了“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注質量”的良好氛圍,初步構成了各部門、各行業、各領域合力推進質量建設的工作機制。
政府重視質量
一把手牽頭抓
最近,溫州市政府下發文件,在全市正式啟動了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創建活動。要求以鄉鎮(街道)作為創建主體,加大對特定行政區域內集聚程度較高產業的質量和品牌提升力度,打造成為全省、全國知名的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或區域名牌。
溫州市質量立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品牌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溫州市質監局局長吳一新認為,溫州率先在全省推出優質產品生產示范區建設,有著兩層含義,一是溫州市把進一步擴大溫州特色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同行業中的競爭力和美譽度的抓手又落實在了質量提升上;二是提升了鄉鎮(街道)政府的質量工作。
通過一把手牽頭抓來落實質量工作,是溫州大質量工作機制的重要內容。從2006年開始,溫州市市長每年至少要主持召開一次全市質量和品牌工作聯席會議,參加對象是政府30多個相關部門和各個縣、市、區的主要負責人,會議要研究當年的質量和品牌工作任務,同時將這些任務分解到與會各個單位并在年底組織考核。
翻看歷次聯席會議記錄本,我們會發現,整個“十一五”期間,質量兩個字的分量在溫州市領導的心中是越來越重的。
2006年,溫州市政府出臺了《溫州市質量與品牌發展規劃(2006-2020)》、《溫州市千家企業名牌培育工程(2006-2010)》。
2007年,溫州市又將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寫入市黨代會、人代會工作報告,并列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
2008年,出臺《關于深化名牌發展戰略 創建區域品牌的指導意見》,提出扎實做好皮鞋、合成革、制筆、電能表、汽摩配、服裝等產業的區域名牌培育工作。
2009年,出臺了《溫州市市長質量獎評審管理辦法》,通過開展市長質量獎評審活動引導大企業追求卓越績效。
2010年,出臺《溫州市質量與品牌工作考核辦法》,健全和完善對縣(市、區)政府和部門的考核機制。
部門聯動社會關注
多頭共抓質量工作
財政部門為質量與品牌戰略實施列出了專項獎勵扶持資金,激發企業創業、創新和創牌的積極性。
經貿部門牽頭實施“溫州名購”推進計劃,在全國建設溫州名品購物中心,并舉辦“名品進名店”對接展會,從整體上為溫州品牌產品的發展和擴張創造良好的環境。
農辦和工商局積極實施農產品商標戰略,出臺了《深化溫州市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力促農業走品牌化之路。
溫州鞋革工業協會聯合質監部門共同推進溫州鞋都區域品牌和聯盟標準。
樂清市小型斷路器行業協會聯合質監部門共同在行業內實施零部件質量聯盟標準,同時建立合格供應商考核制度。
鹿城區餐飲協會主動聯系區質監局舉辦首屆餐飲服務標準化試點培訓班……
此外,各縣、鄉級基層政府因地制宜開展了“質量強縣”、“質量強鎮”和“質量強業”創建工作,進一步落實質量責任制度。
記者注意到,在溫州,抓質量樹品牌已經成為各個部門、基層政府和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一種共同職責。
作為質量工作牽頭部門,溫州市質監局在系統內外資源整合上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今年他們十分注重加強部門之間以及區域之間的質量工作聯動合作機制建設,與溫州檢驗檢疫局簽署了關于建立“大質量”和“大質檢文化”合作機制備忘錄,與市發改、建設、環保等部門分別就服務、工程、環境等各自領域的質量建設工作進行研究部署。9月份,在溫州市質監局和福建寧德市質監局的推動下,浙閩邊界質監部門首次簽訂了大質量合作協議。溫州各縣(市、區)質監局也都進一步加強了與科技、農業、旅游等部門聯系,共同研究質量工作,共同下發品牌建設、標準化建設等提升質量工作文件。
在質監部門內部力量整合上,溫州市質監局調整建立了包括“大質量建設機制協調委員會”在內的6個重點工作協調委員會,努力實現系統內部資源優化整合、部門統籌協調、業務相互融合。
企業追求質量
爭優創牌蔚然成風
在11月18日浙江省政府質量獎頒獎大會上,兩家溫州企業正泰集團和康奈集團獲得了首屆浙江省政府質量獎。5家獲獎企業中,溫州贏得兩個,這與溫州企業主動追求質量密不可分。
吳一新認為,質量與品牌戰略能否真正落實到位,關鍵是企業經營者是否具有質量主體責任意識,自覺在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走以質取勝的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
溫州市為了在企業界培育一種追求高質量的風氣,出臺各種引導政策,一是榮譽激勵,溫州市每年都要召開大會對質量上取得成就的企業進行隆重表彰,還專門設立了質量榮譽室;二是通過要素資源調配引導,盡管溫州的要素資源極為緊張,溫州各級政府在配置時盡可能做到向質量優勢企業傾斜。市政府規定,要在項目審批、工業用地、資金投向、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輔助,在科研孵化、名牌申報、商標注冊、產品通關等方面提供便利。
溫州質監部門更是想方設法落實企業主體意識,如樂清市質監局實施“企業家成長工程”,以公益性大講堂、藍劍論壇等為載體,強化企業的法治、責任意識和商業倫理。
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廣大企業質量意識不斷增強,他們積極引進人才,實施技術改造、質量攻關等一系列活動,開展技術創新。目前全市規模企業80%以上有了保證自己產品質量的必要的計量和檢測手段,有3616家企業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597家企業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規模以上企業重點產品采標率從1993年的40%提高到現在的85%以上。
通過以品牌帶質量,以質量促品牌,溫州質量形象和品牌美譽度大幅提升,省級以上名牌產品擁有量居全國同類城市前茅。截至目前,溫州企業共獲得中國名牌38個、全國質量獎5個、浙江省政府質量獎2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4個、浙江名牌249個,溫州皮鞋、瑞安汽摩配和永嘉閥門3個產業品牌還榮獲浙江區域名牌。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