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工作動態

為了中國質檢更美好的

2010年11月25日 17:48????信息來源:http://www.aqsiq.gov.cn/ztlm/zlts/

11月22日,北京。

沒有凜冽的寒風,沒有漫天的大雪,有的是一方如海的天空,是溫暖燦爛的陽光。這一天,《中國國門時報》迎來十五歲生日。

從1995年《中國商檢報》到1999年《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報》再到2000年《中國國門時報》,從最初黑白報到今天的彩報,3137期報紙,忠實地記錄和見證了我國商檢事業、出入境檢驗檢疫事業和我國質檢事業的巨大發展和變遷,真實地反映了共和國國門衛士們的艱辛努力和突出貢獻。

打開記憶的閘門,歷史從昨天走來……

對每一位《中國國門時報》報人來說,1995年11月22日,是一個永遠銘記的日子。

這一天,報社創刊人、現任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魏傳忠陪同時任國家領導人的陳慕華、外經貿部部長吳儀、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李仁臣和國家商檢局的領導同志步入人民大會堂,共同見證了這個令人激動的歷史時刻———《中國國門時報》的前身《中國商檢報》宣告誕生。對這張襁褓中的新報刊,當時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給予了殷切期許,黨的總書記江澤民欣然題詞勉勵:“辦好中國商檢報,為發展對外經濟貿易事業服務。”李鵬總理題詞:“發揮商檢優勢,促進對外經濟發展。”李嵐清副總理題詞:“為促進我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田紀云副總理題詞寄語:“發揚‘四鐵’精神,強化執法意識。”此外,薄一波、姜春云、鄒家華、陳慕華等中央領導同志也相繼題詞。

一張最早起步于魯西小城的報紙,終于蹣跚步入首都,成為我國商檢事業重要的新聞宣傳平臺和陣地。帶著新生的喜悅與豪情,一批熱血青年在魏傳忠的帶領下,借居一兩間簡陋小屋,僅以每人每月二三百元的補助,開始了理想藍圖的策劃,謳歌時代風云的艱苦創業……

十五年來,我們的國家處在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同時也處于一個巨變的時代。吸吮時代的甘霖,沐浴改革的春風,報紙隨著主管機關的變化和業務需要,三定其名,四度擴版,數次改版,走過了一條不斷壯大的發展之路。

1999年1月1日,隨著“三檢合一”以后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成立,《中國商檢報》更名為《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報》。2000年4月1日,《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更名為《中國國門時報》,成為覆蓋檢驗檢疫、外經貿、海關、港務、航運和邊防等領域的中央級涉外經濟類報紙,被譽為“國門第一報”。2001年4月10日,國家質檢總局宣告成立,成為我國負責質量工作的主管部門,中國國門時報人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情系質檢事業,筆頌國門風采。按照“立足檢驗檢疫、服務外經貿、輻射口岸、面向社會”的定位,提出了“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危機意識”的辦報原則,樹立了“大國門、大口岸、大經貿、大世貿”的嶄新理念,確立了“報刊為本、多元經營、全面發展”和“把報刊作為事業來發展,作為產業來經營”的發展思路。

在此期間,1997年1月1日《中國商檢報》由周二刊變更為周三刊,2001年1月1日《中國國門時報》由周三刊變更為周四刊,2001年7月1日由周四刊變更為周五刊,2003年5月17日由周五刊變更為周六刊,2005年1月1日由周六刊變更為周五刊。此間,《中國檢驗檢疫》和《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并入報社。到目前為止,已發展為擁有“一報二刊一網”和一個影視中心的具有一定實力的行業性宣傳媒體,初步形成了以報紙為核心、多種媒介相配合、優勢互補的格局。

“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

對于記者的職責,美國著名報人約瑟夫·普利策有著這樣的論述:“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的確,社會賦予記者和媒體以守望公眾利益的一個基本使命,這也是由于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的屬性所決定的。

十五年來,時代在變遷,歷史在發展,中國國門時報人和《中國國門時報》的社會責任卻始終沒有變。尤其是國家質檢總局成立以來,質檢事業既關系到國家經濟的正常發展又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緊密相聯,質檢部門時常面對大事多、急事多、難事多的局面,質檢工作經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新聞的焦點。對此,《中國國門時報》充分發揮行業機關報的思想文化優勢,堅守質檢新聞主戰場,弘揚質檢輿論主旋律,見證了質檢工作的波瀾壯闊,見證了質檢系統的風起云涌,見證了質檢事業開拓進取的腳步。

2003年,幽靈般的SARS病毒驟然襲來,給中國以及民眾帶來了很大的恐慌和影響。與此同時,某些西方發達國家乘我國遭遇“非典”疫情之機對中國出口動植物產品設禁、設限。整個4月里,國家質檢總局領導一直跟隨國務院領導奔波在機場、碼頭、港口和疫情防治第一線進行調研視察,多次深入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商檢研究所)就抗擊SARS疫情和防范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提出殷切希望和具體要求……面對來勢洶涌的疫情,質檢人深深感受到:“責任”二字,重如千鈞。危急當頭,中國商檢研究所主動請纓,研制開發“食品、動植物及其產品SARS病毒檢測技術”,在“遠離SARS,保護生命”成為北京城里的一句流行語時,技術人員卻千方百計地尋找這一毒魔,主動與其零距離接觸……就在質檢科技隊伍投身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的同時,深深扎根于質檢這片沃土中的《中國國門時報》和中國國門時報人也沖到了輿論宣傳的前沿陣地,親歷、見證、記錄和謳歌質檢人抗擊SARS的艱辛付出與巨大貢獻。經歷18個日日夜夜的連續奮戰之后,中國商檢研究所成功地研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動植物及其產品中SARS病毒的檢測技術。5月8日專家組鑒定后,5月9日清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6點30分的“新聞與報紙摘要”節目中,率先播報了《中國國門時報》在頭版頭條刊登的這一重大消息。隨后,報紙又在頭版頭條發表了《用生命挑戰SARS幽靈———中國商檢研究所研發食品、動植物及其產品中SARS病毒的檢測技術紀實》。在該文的采訪報道過程中,采編人員歷時3天,采訪數十人,了解每一細節,核實每一信息,對稿件反復修正,用原創的深度報道,真實再現了質檢人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關鍵時刻拉得出、沖得上、打得響的精神風貌。《中國國門時報》新聞采訪中心被評為“全國質檢系統抗擊非典先進集體”。

正如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在《中國國門時報》成立十周年慶典上所要求的:“報社一定要在‘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上狠下工夫,多到質檢工作的第一線去采訪報道,多采用群眾中鮮活的事例,多運用群眾中生動的語言,多出好新聞,多出好欄目,使這張報紙可讀、可信、可親,讀者想看、愛看、要看,用我們質檢行業的話來講———‘以質取勝’,打出品牌,制出名牌”,中國國門時報人,就是這樣用手中的筆記錄著中國質檢事業開創與發展的歷史,關注著這段不平凡歷史長河中翻滾的每一束值得頌揚的浪花……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后,質檢人在第一時間背上行囊,檢驗檢測、衛生檢疫、特種設備等29支技術服務隊先后奔赴災區。《中國國門時報》也緊急行動起來,以對祖國、對民族、對災區人民的真摯感情和對新聞事業的不懈追求,克服采編人員不到40人的困難,迅速從北京和各地組織派出記者11名,分赴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綿陽市、北川縣、平武縣,重慶市,陜西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寶雞市,甘肅隴南市、康縣、武都、成縣、禮縣、天水市等地,哪里最緊急、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中國國門時報人活躍的身影。他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深入采訪,對抗震救災這場驚心動魄、激昂悲壯的特殊戰役,對質檢系統舉全系統之力、全力投入抗震救災的行動作了系統的、全景式的描繪。《質檢深情送災區系列部署到一線》、《有一種責任叫堅守》、《大災面前,一位質檢人的淚水與勇氣》、《為了災區學校如期開學》、《衛生檢疫突擊隊在行動》、《再見、平武!》等近10萬字的消息和通訊,近百幅新聞照片以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方式,反映了質檢戰士用不分晝夜的專業工作,和災難一較高下的精神風貌。可以說,在質檢部門抗震救災的戰場上,幾乎每一個關鍵地點、每場重大戰役、每一次突發事件,都在《中國國門時報》記者的視野內,都留下了充滿激情的文字和呼之欲出的形象。讀這些文章仿佛能聽到質檢人“不完成任務,絕不離開”的吶喊,能看到災區干部群眾面對災難時悲痛而堅毅的神色,能看到衛生防疫戰士將自己長時間包裹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里,用雙手將消毒藥水噴灑到災區的每一個角落的身影……其字里行間強烈的現場感,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在這場大災難面前,黨中央決策的果敢,中華民族的偉力,質檢隊伍的無畏。

高度關注民生,確保質量安全,維護消費者權益,是國家質檢總局永恒的主題和神圣的職責。身為質檢總局機關和質檢系統行業重要平面媒體的《中國國門時報》,對于口岸和外經貿領域的重大新聞事件、熱點難點以及與現實生活關系緊密的話題,也都總是率先作出具有很高可信度和很強說服力的報道,一步步將自己的公信力樹立起來。在2004年的防控禽流感疫情,2005年的應對蘇丹紅、豬鏈球菌、紅火蟻、孔雀石綠、甲醛啤酒、PVC保鮮膜、輸韓泡菜等一系列突發事件,2007年針對國際上部分媒體對“中國制造”的惡意炒作和“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2009年的“質量和安全年”以及今年的“質量提升”活動和上海世博會,報紙全力做好宣傳工作,營造輿論氛圍,為嚴把國門、維護安全、澄清是非、化解矛盾、打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促進進出口貿易、維護和提升質檢部門形象作出了貢獻。

針對今年10月召開的全國質檢科技工作會議和質檢部門援疆工作座談會,《中國國門時報》切實增強做好“兩會”宣傳報道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成立了由總編輯牽頭、數名采編骨干組成的報道組,制定了詳盡的宣傳報道方案,專設了數十個版面,充分發揮記者站、通訊員的作用,對會議開閉幕式、會議中等重大新聞節點進行重點策劃,重點宣傳,充分利用報紙、雜志、網絡等,達到了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效果。

《中國國門時報》用一字一句、一篇一章、一個欄目一個版面向世人證明:報紙始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大局意識,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全心全意地服務于質檢中心工作,為宣傳質檢事業,尤其是為宣傳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從中央領導對質檢工作的關懷重視,到質檢部門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從每年的“兩會”,到一年一度的全國質檢工作會議;從質檢總局的重要工作部署,到一些突發的熱點、重點事件,《中國國門時報》都能夠及時、準確、全面地進行宣傳報道,使全系統能夠及時了解黨和政府關于加強質檢工作的重要方針、政策,及時了解總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及時了解口岸工作的改革發展措施,對全系統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信息溝通作用、輿論導向作用和工作指導作用。通過將質檢工作大眾化、群眾化、科普化,使社會更多地了解質檢工作,從而更好地宣傳質檢工作,發揮他們的監督作用。

15年間,特別是2010年3月以來,一支幾經風雨洗禮、堅守公正誠實、勤于學習思考、忠誠于祖國和人民、熱愛黨的質檢事業、熟悉專業知識、活躍于口岸國門檢驗檢疫一線的采編骨干隊伍已經基本形成。他們有著扎實的理論功底、政策法律紀律功底、群眾功底、知識功底和新聞業務功底,有著愛崗敬業、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嚴謹細致、勇于創新的作風,甘于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年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采編人員為完成當天的重大報道任務要加班加點到深夜12點,甚至凌晨兩三點鐘,平均日工作量在15個小時左右。

15年間,《中國國門時報》曾多次在首都報業編校質量評選中名列前茅;曾連續11年參加“兩會”的入會報道,并兩次被大會新聞發言人齊懷遠、曾建微點名提問;曾多次成為“廣交會”、“南博會”、“農博會”等國際性大型展會組委會的指定上會報刊;本報記者還親歷九屆全國人大27次常委會的采訪,親身感受了《商檢法》及其《條例》(修正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討論通過的莊嚴歷史時刻;本報記者采寫的重大報道,總計千余篇在《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主流媒體上刊登、轉載、播報,有些報道還被海外媒體刊登。

在改革創新的征途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我們必須在堅持黨的新聞工作基本方針的前提下,大膽改革創新,不僅在欄目、版面、報道方式上改革創新,而且在體制、機制上改革創新,充分地激發這張報紙的活力。”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對《中國國門時報》的寄語,激勵著中國國門時報人在改革創新的征途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進入新世紀,傳媒業發展迎來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新興媒體來勢洶洶,文化體制改革浪潮風起云涌,報紙產業屬性日益凸顯。其中,2009年《中華新聞報》的轟然倒下和文化部直屬的《中國文化報》整體轉企改制,這兩大事件成為當年報業的熱點,也成為所有新聞媒體人關注的焦點。對于報業發展來說,這是一個希望與痛楚交織的時代。站在這樣的歷史節點上,《中國國門時報》要往何處去?中國國門時報人要往何處去?

復雜環境中的抉擇,更顯勇氣和智慧。回首15年走過的歷程,中國國門時報人享受過成功的喜悅,也飽嘗了挫折的困惑。2010年3月,新一屆中國質檢報刊社領導班子成立后,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程杰社長、路維金書記的帶領下,全體干部職工抖擻精神再出發,明確提出建設全國一流行業報的奮斗目標。

今年以來,《中國國門時報》深入開展大質檢文化建設“三項活動”和“創先爭優”活動,通過開展“建文化走廊”、“看兩本書”和組織“黨在我心中”詩歌朗誦等活動,改善了報社的人際關系,出現多年未見的心齊、氣順、社風好轉的良好局面。5月份,《中國國門時報》將過去在農業部北區舊辦公樓“燈黑”、“墻黑”的辦公走廊建成了“創先爭優”評報欄、圖片、書畫三個文化走廊,廣大職工人人獻藝,通過創作反映質檢工作生活的藝術照片、油畫、水墨畫等,使走廊燈亮了起來,色彩豐富起來,文化藝術氛圍濃起來,農業部北區許多同志和系統內有關領導也專門來觀看。與此同時,報社領導還推薦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牛虻》兩本世界名著,聯系實際開展學英雄、見行動的讀書活動,在廣大職工中提倡“誠實做人、踏實做事、與人為善、創一流傳媒”的良好風氣。“七一”期間,《中國國門時報》黨支部還組織開展了“黨在我心中”詩歌朗誦會,質檢總局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朱光沛到會參加,并希望中國國門時報“為總局新聞宣傳作更大貢獻”。報刊社程杰社長親臨活動現場,鼓勵全體黨員“發揮愛質檢、愛事業、愛報社的先鋒模范作用”,讓報社不再有告狀信、匿名信、上訪者及各類影響報社發展與形象的矛盾和事件發生。報刊社黨委書記路維金對活動十分重視,委托總編輯常青代表他給予鼓勵。

今年以來,《中國國門時報》強化“以經營創收為重點”的工作思路,以報刊為平臺,積極拓展廣告經營空間,開發廣告市場。除組織正常的廣告活動外,還緊緊抓住社會活動策劃及報紙版面策劃等創收渠道,有效整合各種資源,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經營活動。例如,利用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出版《3·15專刊》;為配合廈門“9·8投洽會”的舉辦,出版了專刊;抓住舉行“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契機,使本報繼續成為上會報紙……此外,在當前報紙“新聞、專版、周刊”三位一體的版面格局基礎上,進一步拓寬了宣傳報道領域,加大了對企業、尤其是外經外貿企業的宣傳服務力度,并把為企業服務作為報紙長期追求的目標。

到目前為止,《中國國門時報》已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不僅報紙采編質量有所提高,發表了《大質檢揚帆浦江》、《火紅七月火熱情》、《質檢“紅星”映“世博”》等一批重點文章和《質檢大愛》等電視片,以及《企業老總話質量提升》等一批有影響的專欄系列文章。其中,僅僅10分鐘的電視短片《質檢大愛》5月18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小會議廳首映后,當天就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中國之聲”滾動新聞中發布了消息。在短短24小時內,先由《中國廣播網》轉載,隨后網易、百度、新浪、搜狐、雅虎、騰訊、新華網、Google資訊網、中國質量新聞網都對此消息做了轉載,甚至首都出行網、農機化肥網、廣告配音網、中國演藝經紀網、溫州網、安徽新聞網、星島環球網這樣的專業網、地區網和境外網也都做了轉發和鏈接。不但展現了質檢人在大災大難中挺身而出,在國家最需要時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和力量,更讓很多局外人通過其認識了質檢、了解了質檢、理解了質檢,進而更加崇敬、尊重這一平凡而閃光的工作崗位。

從今年3月起,《中國國門時報》加大了對重點企業的聯誼和宣傳,僅僅8個月廣告收入比往年增收200多萬元,不僅職工工資有所提高,照排采編及辦公環境也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此外,《中國國門時報》、《中國檢驗檢疫》雜志一報一刊均在首都機場、河北石家莊、山海關、寧波櫟社國際機場及廈金五通航線、中山港客運口岸開展了閱讀活動,擴大了質檢事業的社會影響。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今天的中國國門時報人對前途充滿信心。下一步,報社將團結奮進,在變革中促進發展。在辦報觀念上,由媒體中心觀向信息資源中心觀轉變;在發展方式上,由辦報向打造信息資源平臺轉變;在產品形態上,由平面紙質媒體向立體多媒體轉變。報紙要唱響質檢之聲,鋪平經營之路;經營上要內挖潛力,外拓空間,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伴隨質檢事業成長的《中國國門時報》,為了中國質檢更美好的明天,將牢記使命,再接再厲,譜寫出一支支更加響亮的國門之歌。


久久精品女人热,久久最新金品视频免费播放,欧美国产主播在线,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免费 |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 日韩新片免费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偷窥国产在线91 | 亚洲偷自拍手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