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市質監工作五年回眸
孝感,因東漢孝子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F轄孝南區、漢川市、應城市、安陸市和云夢縣、大悟縣、孝昌縣。轄區面積8910平方公里,總人口525萬人。
孝感,是全國唯一一座因“孝”得名的城市,是中國孝文化名城;
孝感,是一座“軍”城,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十五軍軍部和湖北軍民結合產業化示范基地所在地,連續五屆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孝感也是一座“紅”城,中原突圍第一槍在大悟宣化店打響,由此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孝感物華天寶、資源豐富。以孝感麻糖、米酒為代表的名優特產久負盛名。
“十一五”期間,孝感搶抓“兩型社會”示范區建設和融入武漢城市圈的良好機遇,作出了“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戰略決策,制定了示范區總體規劃,努力把孝感打造成武漢城市圈的工業協作配套基地、農副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商貿物流集散基地、旅游休閑度假基地、人力資源培訓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5年來,在孝感市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歷史進程中,孝感質監系統高舉質量興市的大旗,始終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的理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孝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孝感今天的成就凝聚著孝感質監人的辛勤和汗水。孝感今天的發展,閃耀著孝感質監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光芒!
市局篇
“十一五”是孝感高舉質量興市大旗,質量工作蓬勃開展并取得顯著成就的5年。目前,全市7個縣、市、區全部開展了質量興縣活動,覆蓋面達到100%;連續5年獲得全省質量興省工作先進單位;累計創中國名牌4個,中國馳名商標3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個,湖北名牌70個,湖北省長江質量獎提名獎1項;建立國家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39個;擁有“楚天杯”優質工程獎53項,4A國家旅游景區4個,全國服務行業先進單位3個。全市主要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8%,大中型工程竣工質量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
5年來,孝感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質量興市工作的決定》,明確了著力提升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的6大任務、4項保障措施和22項具體目標,建立了質量興市的四大工作機制,率先出臺了《孝感市政府質量獎管理辦法》。孝感市政府還與湖北省質監局聯合簽署了《關于推進產業倍增促進孝感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設合作備忘錄》。
孝感市質監局為助推質量興市工作,提出并實施了質量興市8項重點工作和支持產業倍增工作方案。在今年開展的“質量提升”活動中,孝感市質監系統共組織企業“質量診斷”和“質量專家行”活動103人次,培訓質量人員2096人(次),質量攻關96項,獲得全國質量QC小組優秀獎3項,省優QC小組獎15項,直接或間接為企業創造利潤1360多萬元。目前,孝感90%以上的規模企業建立了計量管理體系,405家企業通過計量合格確認,47家企業采用國際先進標準組織生產,157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8家企業的122個系列產品通過3C認證,623個產品取得工業產品和食品生產許可證。名牌產品企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應顯現。2009年,孝感名牌產品企業實現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8.1%,利稅占32.3%,拉動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長9.1個百分點。
為切實提高質監部門服務發展、科學監管的要求,孝感市質監局創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實行了每季度質量運行情況報告制度和一線工作法,得到了各級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孝感市市委書記黃關春、市長梁偉年、副市長李海華等領導多次作出批示,贊揚和肯定質監工作。
“十一五”是孝感質監事業快速發展、實力明顯增強的5年。一是固定資產大幅增長。2009年底全市系統固定資產達到6500萬元,辦公檢測面積51100平方米,全局徹底告別了無辦公檢測場所的時代。二是技術裝備迅速提升。2009年底全市系統技術裝備價值達1651萬元,辦公裝備價值達1224萬元。三是檢驗檢測能力不斷增強,檢驗檢測產品由2005年的411個增加到836個,檢驗技術參數由2005年的88個提高到126個,建立公用計量標準100個,具備了對長度、熱學、力學、電磁等10大類48項計量檢測測試出具科學數據的能力,可對棉、麻、毛、絲、化五大纖維進行檢驗,具備對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氣瓶、電梯、起重機械、廠內機動車輛、游藝機及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進行檢驗檢測的能力。5年來,孝感相繼建成有1個國家級實驗室、2個省級質檢中心,在建4個省級質檢中心,改寫了孝感省級以上質檢中心為零的歷史。四是質監隊伍素質明顯提高。大質量工作機制的逐步建立和大質檢文化的建設,有效增強了孝感質監隊伍的素質。據統計,大專以上學歷者已占全體在職人員的77%,取得中高級職稱149人,占全體技術人員的32%。全市系統現有國家質量體系審核員41人,國家注冊律師2人,注冊檢驗師18人。
縣局篇
漢川——“十一五”期間,漢川市質監局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深入開展質量興市、品牌強市的活動,牢固樹立大質量、大監管、大服務的理念,在提升服務功能上下工夫,促進了地方經濟和質監事業的科學發展。
5年來,在全市鄉鎮和50家重點企業開展“質量興鎮”和“質量興企”活動,爭創中國名牌1個,湖北省名牌9個,建成水產養殖、富硒蓮藕、無公害養雞3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其數量位居孝感市各縣(市、區)首位,居全省縣級市前列。到2009年底,漢川市質監局擁有固定資產774.9萬元,辦公面積6402.83平方米,檢測面積900平方米。漢川市質檢所先后獲得“中國考核合格檢驗實驗室”證書和“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證書,已具備開展對食品類、化工類、紡織類、輕工類等514種產品和62個參數的檢驗能力;計量檢測方面,已建立計量標準18項,可開展對砝碼、非自動天平等5大類28種計量器具的檢定測試工作。湖北省童車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也已落戶漢川,填補了湖北省無童車產品檢驗實驗室的空白。
應城——“十一五”期間,應城質監局以區域監管為依托,以依法履職為重點,以服務發展為中心,通過創新、改革、發展,使質監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積極探索區域監管。2006年,該局率先在全省實行了區域監管,實行“一個窗口對企業”,避免了以往各個職能股室、技術機構頻繁到企業開展工作的舊模式。區域監管使應城獲得中國名牌2個,湖北名牌3個,居湖北省縣市前列,并連續多年保持食品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零事故”。應城質監局大膽進行管理體制的改革。其重點就是改革服務方式和行政執法模式,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贊揚,連續5年被應城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2008年,應城質監局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評為“全省十佳行政執法單位”。
5年來,該局計量所建立了10項社會公用標準,可以開展16種計量器具的檢定工作,強檢計量器具數從1000余臺(件)增加到3220臺(件),強檢覆蓋率達到90%以上,強檢合格率達到96%。質檢所檢驗范圍從“十一五”初的76種產品14個參數,擴大到目前可對7大類174個產品和40個參數出具公正數據,實現了檢測能力的大提升。
2006年底,一座2800平方米具有綜合功能的檢測大樓落成,為全省縣局之冠。2008年,投資500余萬元,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的湖北省石膏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應城,再譜發展新篇章。
安陸——“十一五”期間,安陸質監局突出農業標準化工作,大力開展質量興縣活動,促進了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獲得8個湖北名牌產品,完成6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建設,示范項目數量在全省縣市中位居第一。神丹公司皮蛋標準和蛋制品加工企業安全管理規范升級為國家標準,保潔蛋企業標準升級為湖北省地方標準引人注目。目前,投資200余萬元、建筑面積達2000余平米的省級糧油機械產品檢測中心樓已落戶安陸。全局資產總值由2005年的不足100萬元增加到近800萬元;質量檢驗能力由2005年底的36個產品12個參數,增加到目前113個產品105個參數。全局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大專以上學歷人員由2005年的41人增加到64人,取得職稱、職業資格證書由26人增加到39人。5年來,安陸質監局持續保持了無行政復議撤銷案件、無訴訟敗訴案件等“六無”局面,先后被授予“孝感市最佳文明單位”、安陸市“績效考核先進單位”、“優化發展環境先進單位”、“湖北省青年文明號”稱號。
大悟——大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當地質監局克服縣域經濟落后,工業經濟薄弱的困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質監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一是檢驗能力增強。到2010年,大悟質監局已擁有檢測辦公用房1660平方米、車庫436平方米、職工宿舍樓20套2100平方米;檢測設備56臺(套),能開展對12類計量器具的檢定和59種產品22個參數的質量檢驗業務。二是業務上水平。5年來,全縣工業生產企業產品標準覆蓋率保持在97%以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率達95%以上,產品質量合格率穩步提高。全縣各類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強檢覆蓋率、計量器具周檢率、特種設備定檢率均達到98%以上,保持了特種設備安全零事故的紀錄,年年都被評為縣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三是標準化工作取得新突破。大悟縣綠色食品地膜花生標準化種植國家級示范區以92分的優異成績通過國家考核驗收,成為大悟縣首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大悟質監局還制定了《大悟綠茶》推薦性地方標準;2010年10月,大悟縣地膜花生系列地方標準修訂通過了專家評審,進一步規范了地膜花生的栽培、加工和銷售行為,提升了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
云夢——5年來,云夢質監局以練內功強素質、帶隊伍塑形象為工作重點,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8年,一棟2800平方米的檢測大樓落成,實現了云夢質監人20多年的夢想。目前全局已有39人分別獲得初、中、高級技術職稱,技術人員由原來社會上俗稱的“修秤匠”成長為能提供多項檢驗檢測服務的復合型技術人才。5年來,檢驗檢測服務能力基本覆蓋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82種產品,執法管理延伸到各行各業,業務工作量是5年前的5倍多,干部職工收入是5年前的3倍。全局先后有近20人受到市局表彰。全縣擁有“宏博”牌食用鹽等中國名牌和湖北名牌產品5個、有中國馳名商標和湖北省著名商標6個。全縣品牌企業工業增加值達6.7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0.5億元、利潤0.875億元,分別占縣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的65.2%、銷售收入的66.8%、利潤的81.5%,品牌對經濟的拉動日益顯現。云夢縣質監局的工作多次受到地方政府表揚。2010年6月4日,孝感市委、市政府授予云夢縣質監局“孝感市最佳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孝昌——孝昌建縣較晚,是國家級貧困縣,1999年建局時上無片瓦,下無寸土。2004年孝昌質監局自籌資金新建了1600平方米的辦公檢測大樓,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全局固定資產由建局之初的不足20萬元增長到現在的500余萬元。檢驗檢測能力明顯增強。該局堅持每年投入不低于年總收入10%的經費,用于加強技術機構建設。2006年,孝昌縣質量計量檢驗檢測所通過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計量認證/審查認可(驗收)”雙認證,目前已具備食品、建材類近百個產品的質量檢驗能力和衡器、加油機等6大類計量器具的檢定維修能力。干部隊伍素質顯著提高。目前,局系統在崗的34人中,取得大專以上學歷的由建局之初的不足10人增加到33人,取得中、初級以上職稱13人。近年來還涌現出全市系統技術能手3人,執法能手3人,管理能手1人。質量興縣工作機制取得新突破。孝昌縣質監局先后出臺了《質量興縣工作實施方案》、《精品名牌獎勵辦法》、《質量興縣考核細則》等工作文件,將質量興縣工作列入政府綜合目標考核,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機制。5年來,該縣已創湖北名牌產品4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促進了當地太子米產業的發展壯大,受到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贊揚。
孝南——5年來,孝南區質監局緊扣加強內部管理,轉變工作作風,充分履行職能等重點,實現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部門形象的同步提升。該局先后為肖港小香蔥、朱湖糯米、毛陳蓮藕、楊店早蜜桃制定了產品種植管理標準。其中楊店早蜜桃基地被國家批準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朱湖糯米”、“肖港小香蔥”兩個產品成功申報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實現了地理標志產品零的突破。
質量興區工作整體推進。一是在全區26家重點骨干企業開展了“質量興企”活動。二是積極服務重點產業倍增計劃,緊緊圍繞紙品等7大產業集群開展服務。組織紙品企業召開全區質量興區暨紙品行業品牌建設研討會,增強企業爭創品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意識。在歷次參加市局組織的執法打假和檢測技能大比武活動中,該局分別獲得團體和個人第一名的好成績。孝南區質監局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深入企業開展“溫馨提示”服務,向企業發放“溫馨提示”卡200余份,共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190余件,減免企業各項費用100多萬元。扎實有效的工作,提升了該局在全區的位次。2009年,在孝南區三級干部會議上,孝南區質監局被區委區政府分別授予“最佳服務”、“目標責任制管理先進單位”等5項榮譽。
孝感,因東漢孝子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F轄孝南區、漢川市、應城市、安陸市和云夢縣、大悟縣、孝昌縣。轄區面積8910平方公里,總人口525萬人。
孝感,是全國唯一一座因“孝”得名的城市,是中國孝文化名城;
孝感,是一座“軍”城,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十五軍軍部和湖北軍民結合產業化示范基地所在地,連續五屆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孝感也是一座“紅”城,中原突圍第一槍在大悟宣化店打響,由此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孝感物華天寶、資源豐富。以孝感麻糖、米酒為代表的名優特產久負盛名。
“十一五”期間,孝感搶抓“兩型社會”示范區建設和融入武漢城市圈的良好機遇,作出了“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戰略決策,制定了示范區總體規劃,努力把孝感打造成武漢城市圈的工業協作配套基地、農副產品加工供應基地、商貿物流集散基地、旅游休閑度假基地、人力資源培訓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5年來,在孝感市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歷史進程中,孝感質監系統高舉質量興市的大旗,始終堅持監管與服務并重的理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孝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孝感今天的成就凝聚著孝感質監人的辛勤和汗水。孝感今天的發展,閃耀著孝感質監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光芒!
市局篇
“十一五”是孝感高舉質量興市大旗,質量工作蓬勃開展并取得顯著成就的5年。目前,全市7個縣、市、區全部開展了質量興縣活動,覆蓋面達到100%;連續5年獲得全省質量興省工作先進單位;累計創中國名牌4個,中國馳名商標3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個,湖北名牌70個,湖北省長江質量獎提名獎1項;建立國家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39個;擁有“楚天杯”優質工程獎53項,4A國家旅游景區4個,全國服務行業先進單位3個。全市主要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8%,大中型工程竣工質量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
5年來,孝感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質量興市工作的決定》,明確了著力提升產品、工程、服務、環境質量的6大任務、4項保障措施和22項具體目標,建立了質量興市的四大工作機制,率先出臺了《孝感市政府質量獎管理辦法》。孝感市政府還與湖北省質監局聯合簽署了《關于推進產業倍增促進孝感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設合作備忘錄》。
孝感市質監局為助推質量興市工作,提出并實施了質量興市8項重點工作和支持產業倍增工作方案。在今年開展的“質量提升”活動中,孝感市質監系統共組織企業“質量診斷”和“質量專家行”活動103人次,培訓質量人員2096人(次),質量攻關96項,獲得全國質量QC小組優秀獎3項,省優QC小組獎15項,直接或間接為企業創造利潤1360多萬元。目前,孝感90%以上的規模企業建立了計量管理體系,405家企業通過計量合格確認,47家企業采用國際先進標準組織生產,157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8家企業的122個系列產品通過3C認證,623個產品取得工業產品和食品生產許可證。名牌產品企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應顯現。2009年,孝感名牌產品企業實現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8.1%,利稅占32.3%,拉動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長9.1個百分點。
為切實提高質監部門服務發展、科學監管的要求,孝感市質監局創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實行了每季度質量運行情況報告制度和一線工作法,得到了各級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孝感市市委書記黃關春、市長梁偉年、副市長李海華等領導多次作出批示,贊揚和肯定質監工作。
“十一五”是孝感質監事業快速發展、實力明顯增強的5年。一是固定資產大幅增長。2009年底全市系統固定資產達到6500萬元,辦公檢測面積51100平方米,全局徹底告別了無辦公檢測場所的時代。二是技術裝備迅速提升。2009年底全市系統技術裝備價值達1651萬元,辦公裝備價值達1224萬元。三是檢驗檢測能力不斷增強,檢驗檢測產品由2005年的411個增加到836個,檢驗技術參數由2005年的88個提高到126個,建立公用計量標準100個,具備了對長度、熱學、力學、電磁等10大類48項計量檢測測試出具科學數據的能力,可對棉、麻、毛、絲、化五大纖維進行檢驗,具備對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氣瓶、電梯、起重機械、廠內機動車輛、游藝機及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進行檢驗檢測的能力。5年來,孝感相繼建成有1個國家級實驗室、2個省級質檢中心,在建4個省級質檢中心,改寫了孝感省級以上質檢中心為零的歷史。四是質監隊伍素質明顯提高。大質量工作機制的逐步建立和大質檢文化的建設,有效增強了孝感質監隊伍的素質。據統計,大專以上學歷者已占全體在職人員的77%,取得中高級職稱149人,占全體技術人員的32%。全市系統現有國家質量體系審核員41人,國家注冊律師2人,注冊檢驗師18人。
縣局篇
漢川——“十一五”期間,漢川市質監局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戰略,深入開展質量興市、品牌強市的活動,牢固樹立大質量、大監管、大服務的理念,在提升服務功能上下工夫,促進了地方經濟和質監事業的科學發展。
5年來,在全市鄉鎮和50家重點企業開展“質量興鎮”和“質量興企”活動,爭創中國名牌1個,湖北省名牌9個,建成水產養殖、富硒蓮藕、無公害養雞3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其數量位居孝感市各縣(市、區)首位,居全省縣級市前列。到2009年底,漢川市質監局擁有固定資產774.9萬元,辦公面積6402.83平方米,檢測面積900平方米。漢川市質檢所先后獲得“中國考核合格檢驗實驗室”證書和“產品質量檢驗機構認證”證書,已具備開展對食品類、化工類、紡織類、輕工類等514種產品和62個參數的檢驗能力;計量檢測方面,已建立計量標準18項,可開展對砝碼、非自動天平等5大類28種計量器具的檢定測試工作。湖北省童車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也已落戶漢川,填補了湖北省無童車產品檢驗實驗室的空白。
應城——“十一五”期間,應城質監局以區域監管為依托,以依法履職為重點,以服務發展為中心,通過創新、改革、發展,使質監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積極探索區域監管。2006年,該局率先在全省實行了區域監管,實行“一個窗口對企業”,避免了以往各個職能股室、技術機構頻繁到企業開展工作的舊模式。區域監管使應城獲得中國名牌2個,湖北名牌3個,居湖北省縣市前列,并連續多年保持食品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零事故”。應城質監局大膽進行管理體制的改革。其重點就是改革服務方式和行政執法模式,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贊揚,連續5年被應城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2008年,應城質監局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評為“全省十佳行政執法單位”。
5年來,該局計量所建立了10項社會公用標準,可以開展16種計量器具的檢定工作,強檢計量器具數從1000余臺(件)增加到3220臺(件),強檢覆蓋率達到90%以上,強檢合格率達到96%。質檢所檢驗范圍從“十一五”初的76種產品14個參數,擴大到目前可對7大類174個產品和40個參數出具公正數據,實現了檢測能力的大提升。
2006年底,一座2800平方米具有綜合功能的檢測大樓落成,為全省縣局之冠。2008年,投資500余萬元,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的湖北省石膏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應城,再譜發展新篇章。
安陸——“十一五”期間,安陸質監局突出農業標準化工作,大力開展質量興縣活動,促進了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獲得8個湖北名牌產品,完成6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建設,示范項目數量在全省縣市中位居第一。神丹公司皮蛋標準和蛋制品加工企業安全管理規范升級為國家標準,保潔蛋企業標準升級為湖北省地方標準引人注目。目前,投資200余萬元、建筑面積達2000余平米的省級糧油機械產品檢測中心樓已落戶安陸。全局資產總值由2005年的不足100萬元增加到近800萬元;質量檢驗能力由2005年底的36個產品12個參數,增加到目前113個產品105個參數。全局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大專以上學歷人員由2005年的41人增加到64人,取得職稱、職業資格證書由26人增加到39人。5年來,安陸質監局持續保持了無行政復議撤銷案件、無訴訟敗訴案件等“六無”局面,先后被授予“孝感市最佳文明單位”、安陸市“績效考核先進單位”、“優化發展環境先進單位”、“湖北省青年文明號”稱號。
大悟——大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當地質監局克服縣域經濟落后,工業經濟薄弱的困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質監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一是檢驗能力增強。到2010年,大悟質監局已擁有檢測辦公用房1660平方米、車庫436平方米、職工宿舍樓20套2100平方米;檢測設備56臺(套),能開展對12類計量器具的檢定和59種產品22個參數的質量檢驗業務。二是業務上水平。5年來,全縣工業生產企業產品標準覆蓋率保持在97%以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率達95%以上,產品質量合格率穩步提高。全縣各類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強檢覆蓋率、計量器具周檢率、特種設備定檢率均達到98%以上,保持了特種設備安全零事故的紀錄,年年都被評為縣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三是標準化工作取得新突破。大悟縣綠色食品地膜花生標準化種植國家級示范區以92分的優異成績通過國家考核驗收,成為大悟縣首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大悟質監局還制定了《大悟綠茶》推薦性地方標準;2010年10月,大悟縣地膜花生系列地方標準修訂通過了專家評審,進一步規范了地膜花生的栽培、加工和銷售行為,提升了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
云夢——5年來,云夢質監局以練內功強素質、帶隊伍塑形象為工作重點,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8年,一棟2800平方米的檢測大樓落成,實現了云夢質監人20多年的夢想。目前全局已有39人分別獲得初、中、高級技術職稱,技術人員由原來社會上俗稱的“修秤匠”成長為能提供多項檢驗檢測服務的復合型技術人才。5年來,檢驗檢測服務能力基本覆蓋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82種產品,執法管理延伸到各行各業,業務工作量是5年前的5倍多,干部職工收入是5年前的3倍。全局先后有近20人受到市局表彰。全縣擁有“宏博”牌食用鹽等中國名牌和湖北名牌產品5個、有中國馳名商標和湖北省著名商標6個。全縣品牌企業工業增加值達6.7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0.5億元、利潤0.875億元,分別占縣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的65.2%、銷售收入的66.8%、利潤的81.5%,品牌對經濟的拉動日益顯現。云夢縣質監局的工作多次受到地方政府表揚。2010年6月4日,孝感市委、市政府授予云夢縣質監局“孝感市最佳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孝昌——孝昌建縣較晚,是國家級貧困縣,1999年建局時上無片瓦,下無寸土。2004年孝昌質監局自籌資金新建了1600平方米的辦公檢測大樓,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全局固定資產由建局之初的不足20萬元增長到現在的500余萬元。檢驗檢測能力明顯增強。該局堅持每年投入不低于年總收入10%的經費,用于加強技術機構建設。2006年,孝昌縣質量計量檢驗檢測所通過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計量認證/審查認可(驗收)”雙認證,目前已具備食品、建材類近百個產品的質量檢驗能力和衡器、加油機等6大類計量器具的檢定維修能力。干部隊伍素質顯著提高。目前,局系統在崗的34人中,取得大專以上學歷的由建局之初的不足10人增加到33人,取得中、初級以上職稱13人。近年來還涌現出全市系統技術能手3人,執法能手3人,管理能手1人。質量興縣工作機制取得新突破。孝昌縣質監局先后出臺了《質量興縣工作實施方案》、《精品名牌獎勵辦法》、《質量興縣考核細則》等工作文件,將質量興縣工作列入政府綜合目標考核,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機制。5年來,該縣已創湖北名牌產品4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促進了當地太子米產業的發展壯大,受到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贊揚。
孝南——5年來,孝南區質監局緊扣加強內部管理,轉變工作作風,充分履行職能等重點,實現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部門形象的同步提升。該局先后為肖港小香蔥、朱湖糯米、毛陳蓮藕、楊店早蜜桃制定了產品種植管理標準。其中楊店早蜜桃基地被國家批準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朱湖糯米”、“肖港小香蔥”兩個產品成功申報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實現了地理標志產品零的突破。
質量興區工作整體推進。一是在全區26家重點骨干企業開展了“質量興企”活動。二是積極服務重點產業倍增計劃,緊緊圍繞紙品等7大產業集群開展服務。組織紙品企業召開全區質量興區暨紙品行業品牌建設研討會,增強企業爭創品牌、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意識。在歷次參加市局組織的執法打假和檢測技能大比武活動中,該局分別獲得團體和個人第一名的好成績。孝南區質監局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深入企業開展“溫馨提示”服務,向企業發放“溫馨提示”卡200余份,共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190余件,減免企業各項費用100多萬元。扎實有效的工作,提升了該局在全區的位次。2009年,在孝南區三級干部會議上,孝南區質監局被區委區政府分別授予“最佳服務”、“目標責任制管理先進單位”等5項榮譽。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