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依法行政 建設法治質檢
三問:建設法治質檢,首先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的法規體系是建設法治質檢的重要基礎和必要條件。質檢系統在推進依法行政的過程中,如何建立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質檢法規體系?
答:首先是大力推動法律法規制修訂工作。涉及質檢工作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是質檢法規體系的主干。要加快現行法律立法進程,配合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和制修訂工作,進一步完善質檢法規體系。《計量法》、《標準化法》、《國境衛生檢疫法》都是上世紀80年代制定發布的,還有部分法規也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這是法律法規中的重點,要全力推動修訂工作。質檢立法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的工作,國家質檢總局要牽頭組織,基層單位要積極參與。要通過具體監管工作,及時發現法律法規規定的不足,向質檢總局提出制修訂的建議,不斷完善質檢法規體系。
第二是著力抓好規章制度建設。質檢規章建設要注意反映客觀規律,調整好利益格局,厘定權限職責,做到權責一致。要注意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在借鑒國內外先進做法的同時,充分考慮國情和基層的實際能力。要繼續實行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開門立法,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的規章建設。在保障質量安全方面,要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產品質量監督、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國門安全等方面的部門規章。在服務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面,要加快質量提升、口岸通關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在推動節能減排方面,要完善能效標識、限制過度包裝等規章制度。在服務民生方面,要完善家用電器召回、“三包”等方面的后市場監管措施。在強化技術保障方面,要完善標準化、計量、認證認可和檢驗機構管理等方面的規定。在規范工作程序方面,盡快出臺案件辦理、現場處罰、案件審理、案件聽證、移交司法等程序規定。在自身建設方面,要完善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強化民主監督機制。
四問:在法律法規制修訂和規章制度建設過程中,哪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答:在法律法規制修訂和規章制度建設過程中,要切實保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從實踐情況看,有關單位和人員在起草規范性文件時,受工作領域所限,難免考慮不夠周全,往往不翻看法律法規條款,不查閱質檢機構出臺的規定,導致與上位法抵觸、與其他質檢政策打架,影響了質檢法規體系的統一性和權威性。因此,在法規制修訂和規章制度建設中,要以法律法規規定為依據,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認真制定有關的規范性文件。要顧全大局,注重從整個質檢法規體系的高度,切實做好與其他質檢政策的統一、協調,在規范性文件制定中,充分體現大質量工作機制和大質檢文化建設的要求。為了確保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必須由法制機構進行審查,特別是對涉及群眾重大利益的,還要通過政府公報、質檢門戶網站、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
五問:在建設法治質檢的過程中,科學規范和監督行政權力的運行尤為關鍵。決策、執行和監督,是行政權力運行的三部曲。那么,如何決策才能有效規范行政權力?
答:決策是質檢工作的核心。質檢業務范圍廣,監管難度大,社會關注多,因此要依法科學決策。公眾參與、專家咨詢、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是決策的必經程序,必須嚴格遵守。
堅持公眾參與,就是要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比如說,在修改《食品標識管理規定》時,國家質檢總局根據從網站收集到的各方面意見,給了一個合理的過渡期,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得到廣大企業的歡迎,充分說明堅持公眾參與、尊重群眾意愿的重要性。
堅持專家咨詢,就是要請專家對重大、敏感問題,從國際慣例、法律法規和質檢實踐等方面,進行科學論證,提供理論指導。今年5月,國家質檢總局成立了法律顧問委員會,對重大決策提供法律咨詢。有條件的各地兩局,可以參照總局的做法,成立相關的專家委員會。
堅持風險評估,就是要認真研究法律適用、輿論炒作、財務審計、干部使用、行政許可、行政執法、檢驗檢測和業務監管等方面可能引起的風險,把評估作為決策的前提,把評估結果作為決策內容的依據。在起草《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時,總局專門研究了原QS標志中“質量安全”字樣的潛在風險,調整為“生產許可”,及時化解了社會認為QS標志是政府部門對企業食品質量擔保的誤解。
堅持合法性審查,就是要做到決策未定、法律先行,審議前先送法制機構審查,審議時法制機構負責人要列席會議。
堅持集體討論決定,就是要經過組織程序,集體審議,作出決定。
通過這“五個堅持”,真正做到決策前看看依據是否合法,決策時看看程序是否合法,從而保證決策后執行合法。
三問:建設法治質檢,首先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的法規體系是建設法治質檢的重要基礎和必要條件。質檢系統在推進依法行政的過程中,如何建立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質檢法規體系?
答:首先是大力推動法律法規制修訂工作。涉及質檢工作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是質檢法規體系的主干。要加快現行法律立法進程,配合做好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和制修訂工作,進一步完善質檢法規體系。《計量法》、《標準化法》、《國境衛生檢疫法》都是上世紀80年代制定發布的,還有部分法規也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這是法律法規中的重點,要全力推動修訂工作。質檢立法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的工作,國家質檢總局要牽頭組織,基層單位要積極參與。要通過具體監管工作,及時發現法律法規規定的不足,向質檢總局提出制修訂的建議,不斷完善質檢法規體系。
第二是著力抓好規章制度建設。質檢規章建設要注意反映客觀規律,調整好利益格局,厘定權限職責,做到權責一致。要注意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在借鑒國內外先進做法的同時,充分考慮國情和基層的實際能力。要繼續實行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開門立法,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的規章建設。在保障質量安全方面,要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產品質量監督、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國門安全等方面的部門規章。在服務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面,要加快質量提升、口岸通關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在推動節能減排方面,要完善能效標識、限制過度包裝等規章制度。在服務民生方面,要完善家用電器召回、“三包”等方面的后市場監管措施。在強化技術保障方面,要完善標準化、計量、認證認可和檢驗機構管理等方面的規定。在規范工作程序方面,盡快出臺案件辦理、現場處罰、案件審理、案件聽證、移交司法等程序規定。在自身建設方面,要完善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強化民主監督機制。
四問:在法律法規制修訂和規章制度建設過程中,哪些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答:在法律法規制修訂和規章制度建設過程中,要切實保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從實踐情況看,有關單位和人員在起草規范性文件時,受工作領域所限,難免考慮不夠周全,往往不翻看法律法規條款,不查閱質檢機構出臺的規定,導致與上位法抵觸、與其他質檢政策打架,影響了質檢法規體系的統一性和權威性。因此,在法規制修訂和規章制度建設中,要以法律法規規定為依據,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認真制定有關的規范性文件。要顧全大局,注重從整個質檢法規體系的高度,切實做好與其他質檢政策的統一、協調,在規范性文件制定中,充分體現大質量工作機制和大質檢文化建設的要求。為了確保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必須由法制機構進行審查,特別是對涉及群眾重大利益的,還要通過政府公報、質檢門戶網站、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
五問:在建設法治質檢的過程中,科學規范和監督行政權力的運行尤為關鍵。決策、執行和監督,是行政權力運行的三部曲。那么,如何決策才能有效規范行政權力?
答:決策是質檢工作的核心。質檢業務范圍廣,監管難度大,社會關注多,因此要依法科學決策。公眾參與、專家咨詢、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是決策的必經程序,必須嚴格遵守。
堅持公眾參與,就是要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比如說,在修改《食品標識管理規定》時,國家質檢總局根據從網站收集到的各方面意見,給了一個合理的過渡期,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得到廣大企業的歡迎,充分說明堅持公眾參與、尊重群眾意愿的重要性。
堅持專家咨詢,就是要請專家對重大、敏感問題,從國際慣例、法律法規和質檢實踐等方面,進行科學論證,提供理論指導。今年5月,國家質檢總局成立了法律顧問委員會,對重大決策提供法律咨詢。有條件的各地兩局,可以參照總局的做法,成立相關的專家委員會。
堅持風險評估,就是要認真研究法律適用、輿論炒作、財務審計、干部使用、行政許可、行政執法、檢驗檢測和業務監管等方面可能引起的風險,把評估作為決策的前提,把評估結果作為決策內容的依據。在起草《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時,總局專門研究了原QS標志中“質量安全”字樣的潛在風險,調整為“生產許可”,及時化解了社會認為QS標志是政府部門對企業食品質量擔保的誤解。
堅持合法性審查,就是要做到決策未定、法律先行,審議前先送法制機構審查,審議時法制機構負責人要列席會議。
堅持集體討論決定,就是要經過組織程序,集體審議,作出決定。
通過這“五個堅持”,真正做到決策前看看依據是否合法,決策時看看程序是否合法,從而保證決策后執行合法。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