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全球合作 維護食品安全——支樹平在第四屆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上的講話
11月6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上,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發表了《加強全球合作 維護食品安全》的重要講話,特全文發表,以饗讀者。
——編者
很高興參加第四屆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與全球企業界精英和各界領軍人物歡聚一堂,“零距離對話,無障礙討論”。首先,我代表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對論壇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中國自古有兩句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食品安全廣為世人矚目。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是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部門,維護食品安全責無旁貸。借此機會,我以“加強全球合作,維護食品安全”為題,與大家交流。
中國政府
高度重視食品安全
中國擁有13億人口,既是食品生產大國,也是食品消費大國。中國政府歷來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食品安全作為執政為民的大事來抓,近年來更是加強了監管。為保證食品安全有法可依,頒布了食品安全法及其條例;為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統一領導,國務院專門成立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副總理李克強親自擔任主任,回良玉、王岐山副總理任副主任,15個部委的領導是成員;為保證食品安全的有效監管,確立了分工負責與統一協調相結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為加強食品安全的國際合作,舉辦了世界食品安全論壇;為切實解決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全國食品安全整頓。目前,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已經形成。
經過努力,中國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28大類525種食品抽查合格率一直在90%以上;中國食品出口合格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9.8%以上,遠遠高于我國進口食品的合格率。中國食品以質優、味美、價廉的鮮明特色,滿足了全世界眾多消費者對美食的追求。
中國質檢部門
努力維護食品安全
中國目前實行以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監管模式,在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統一協調領導下,衛生、農業、工商、質檢、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加強配合,共同維護食品安全。國家質檢總局是國務院主管產品質量監管、出入境檢驗檢疫、標準化、計量、認證認可的質量綜合管理部門和行政執法機關,負責國內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和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
在食品生產加工監管方面。我們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監管體系,設立了分布廣泛的食品安全檢驗機構,目前全國食品檢驗機構已接近6000家。我們實施了生產許可制度,有12萬家食品生產企業、1837家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和10938家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獲得了生產許可。對獲得生產許可的企業,實施監督抽查、監督檢查、召回監管、風險管理、標簽監管等基本制度相結合的監管制度體系。今年以來抽查1985家企業的結果表明,食品批次抽樣合格率達93.5%,實物質量抽樣合格率達到98.3%。
在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方面。我們建立了從源頭備案、過程監督、產品抽檢的出口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從種植養殖源頭、生產加工過程和裝運出口等環節的各項監管制度。目前,已對6000多個出口食品原料的種植養殖基地進行了備案,建立了260多個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有效保證了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食品安全。我們還建立了基于風險分析、符合國際慣例的進口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全面加強入境前的市場準入、入境時的現場查驗和入境后的監督管理,每年對來自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食品依法實施檢驗檢疫,有效保證了進口食品安全。
近年來,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我們深入開展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質量和安全年”等一系列重大行動,把組織集中整治與加強日常監管相結合,大力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管理,促進企業落實質量安全責任,幫扶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嚴厲打擊各類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僅去年,我們在食品生產加工區域性小企業小作坊專項整治中,共查處食品質量違法案件4.3萬起,注銷了5654家企業的6045張食品生產許可證書。加強對出口食品的檢驗監管,清查10640家出口食品企業,注銷706家、暫停361家企業相關資質。加強對進口食品的檢驗監管,檢出并依法處理了來自85個國家和地區33類、9755批次不合格食品。在維護食品安全中,質檢部門忠于職守,勇于負責,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做出了應有的努力。
企業和社會各界要為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共同努力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食品行業工業化起步晚、起點低。現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45萬多家,相當一部分是小企業、小作坊,生產技術水平還不高,食品安全基礎還很薄弱,在食品安全的監管機制、檢驗檢測能力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任務十分艱巨。
溫家寶總理曾經指出,產品質量出問題,根子在企業,責任也在企業。生產、經營食品的企業,都是食品質量安全的責任主體。保障食品安全,關鍵是企業要落實主體責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品產業迅猛發展,一大批骨干企業為滿足人民生活需求、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不少中外跨國公司,起點高、規模大、管理好,在帶動產業進步、提升質量水平中作出了貢獻。我們要認真總結推廣這些好企業的好經驗,敦促所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完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有效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風險。
維護食品安全,提升質量水平,還需要國內外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媒體等各方力量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各方要積極參與完善食品安全法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探索長效監管機制。有效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共同開展科技攻關,克服制約食品安全的“技術瓶頸”,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歡迎輿論監督,營造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良好社會氛圍。
各國攜手
共筑食品安全體系
食品安全沒有國界。世界各國,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擁有獨善其身之術。食品安全不僅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也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難題。特別是由于各國在生產技術水平、法律法規和標準、檢驗檢疫制度、飲食文化等方面存大差異性,食品國際貿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因素、文化背景、技術措施等的影響,容易引起貿易摩擦。食品貿易全球化客觀上使食品安全涉及面日趨廣泛,復雜性和難度不斷加大。我們真誠希望,各個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攜起手來,加強食品安全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全球食品安全整體水平的提高。我們真誠希望,發達國家更多地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標準水平,改良食品生產技術,加強食品安全生產和監管能力建設。我們真誠希望,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解決國際食品安全問題,對于食品安全事件和貿易糾紛,本著客觀、公正、科學的態度,通過對話、談判、調查,實事求是地加以解決。我們也真誠希望,中外跨國公司要強化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共同保障食品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相聚雖然短暫,心靈彼此相通。我們呼吁:加強全球合作,維護食品安全。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并肩攜手、不懈努力,人類食品安全,定能得到保障!
11月6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上,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發表了《加強全球合作 維護食品安全》的重要講話,特全文發表,以饗讀者。
——編者
很高興參加第四屆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與全球企業界精英和各界領軍人物歡聚一堂,“零距離對話,無障礙討論”。首先,我代表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對論壇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中國自古有兩句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食品安全廣為世人矚目。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是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部門,維護食品安全責無旁貸。借此機會,我以“加強全球合作,維護食品安全”為題,與大家交流。
中國政府
高度重視食品安全
中國擁有13億人口,既是食品生產大國,也是食品消費大國。中國政府歷來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食品安全作為執政為民的大事來抓,近年來更是加強了監管。為保證食品安全有法可依,頒布了食品安全法及其條例;為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統一領導,國務院專門成立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副總理李克強親自擔任主任,回良玉、王岐山副總理任副主任,15個部委的領導是成員;為保證食品安全的有效監管,確立了分工負責與統一協調相結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為加強食品安全的國際合作,舉辦了世界食品安全論壇;為切實解決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全國食品安全整頓。目前,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已經形成。
經過努力,中國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28大類525種食品抽查合格率一直在90%以上;中國食品出口合格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9.8%以上,遠遠高于我國進口食品的合格率。中國食品以質優、味美、價廉的鮮明特色,滿足了全世界眾多消費者對美食的追求。
中國質檢部門
努力維護食品安全
中國目前實行以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監管模式,在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統一協調領導下,衛生、農業、工商、質檢、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加強配合,共同維護食品安全。國家質檢總局是國務院主管產品質量監管、出入境檢驗檢疫、標準化、計量、認證認可的質量綜合管理部門和行政執法機關,負責國內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和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
在食品生產加工監管方面。我們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監管體系,設立了分布廣泛的食品安全檢驗機構,目前全國食品檢驗機構已接近6000家。我們實施了生產許可制度,有12萬家食品生產企業、1837家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和10938家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獲得了生產許可。對獲得生產許可的企業,實施監督抽查、監督檢查、召回監管、風險管理、標簽監管等基本制度相結合的監管制度體系。今年以來抽查1985家企業的結果表明,食品批次抽樣合格率達93.5%,實物質量抽樣合格率達到98.3%。
在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方面。我們建立了從源頭備案、過程監督、產品抽檢的出口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從種植養殖源頭、生產加工過程和裝運出口等環節的各項監管制度。目前,已對6000多個出口食品原料的種植養殖基地進行了備案,建立了260多個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有效保證了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食品安全。我們還建立了基于風險分析、符合國際慣例的進口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全面加強入境前的市場準入、入境時的現場查驗和入境后的監督管理,每年對來自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食品依法實施檢驗檢疫,有效保證了進口食品安全。
近年來,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我們深入開展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質量和安全年”等一系列重大行動,把組織集中整治與加強日常監管相結合,大力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管理,促進企業落實質量安全責任,幫扶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嚴厲打擊各類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僅去年,我們在食品生產加工區域性小企業小作坊專項整治中,共查處食品質量違法案件4.3萬起,注銷了5654家企業的6045張食品生產許可證書。加強對出口食品的檢驗監管,清查10640家出口食品企業,注銷706家、暫停361家企業相關資質。加強對進口食品的檢驗監管,檢出并依法處理了來自85個國家和地區33類、9755批次不合格食品。在維護食品安全中,質檢部門忠于職守,勇于負責,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做出了應有的努力。
企業和社會各界要為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共同努力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食品行業工業化起步晚、起點低。現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45萬多家,相當一部分是小企業、小作坊,生產技術水平還不高,食品安全基礎還很薄弱,在食品安全的監管機制、檢驗檢測能力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任務十分艱巨。
溫家寶總理曾經指出,產品質量出問題,根子在企業,責任也在企業。生產、經營食品的企業,都是食品質量安全的責任主體。保障食品安全,關鍵是企業要落實主體責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品產業迅猛發展,一大批骨干企業為滿足人民生活需求、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不少中外跨國公司,起點高、規模大、管理好,在帶動產業進步、提升質量水平中作出了貢獻。我們要認真總結推廣這些好企業的好經驗,敦促所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完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有效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風險。
維護食品安全,提升質量水平,還需要國內外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媒體等各方力量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各方要積極參與完善食品安全法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探索長效監管機制。有效推進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共同開展科技攻關,克服制約食品安全的“技術瓶頸”,為食品安全控制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歡迎輿論監督,營造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良好社會氛圍。
各國攜手
共筑食品安全體系
食品安全沒有國界。世界各國,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擁有獨善其身之術。食品安全不僅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也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難題。特別是由于各國在生產技術水平、法律法規和標準、檢驗檢疫制度、飲食文化等方面存大差異性,食品國際貿易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因素、文化背景、技術措施等的影響,容易引起貿易摩擦。食品貿易全球化客觀上使食品安全涉及面日趨廣泛,復雜性和難度不斷加大。我們真誠希望,各個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攜起手來,加強食品安全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全球食品安全整體水平的提高。我們真誠希望,發達國家更多地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標準水平,改良食品生產技術,加強食品安全生產和監管能力建設。我們真誠希望,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解決國際食品安全問題,對于食品安全事件和貿易糾紛,本著客觀、公正、科學的態度,通過對話、談判、調查,實事求是地加以解決。我們也真誠希望,中外跨國公司要強化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共同保障食品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相聚雖然短暫,心靈彼此相通。我們呼吁:加強全球合作,維護食品安全。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并肩攜手、不懈努力,人類食品安全,定能得到保障!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