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閘蟹“味美”港澳市民
江蘇省現有螃蟹養殖規模達到近400萬畝,養殖戶20多萬戶,養殖產量高達25萬噸,陽澄湖、太湖、固城湖、洪澤湖等大閘蟹馳名中外。目前,江蘇省大閘蟹產量已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產值達150億元,是江蘇第一個產值過百億的水產養殖產業。
聲 音>>
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扎實推進質量提升各項活動,以服務三農為中心,進一步完善防范外來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防御體系和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監管水平,服務科學發展,為港澳人民的食品安全多添福祉,為促進檢驗檢疫事業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江蘇檢驗檢疫局副局長 蔣 原
本期主打
正秋風乍起,菊黃蟹肥。又到了吃大閘蟹的好時節。地處中國沿海東部的江蘇省,擁有海岸線近千公里,湖泊眾多,水網密集,內陸水域2600萬畝,是古今中外聞名的“魚米之鄉”。10月21日,在夕陽斜下、波光鱗鱗太湖旁,江蘇省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吳林坤面對筆者不無興奮地說:“盡管今年我們實施了退漁還湖的新政,圍網面積減少了四分之三,但我們堅持以科學促發展,率先運用了二維碼技術確保供港澳大閘蟹質量安全,使價格上漲了30%,這里的蟹農每畝增收7000元,全年出口有望突破200噸。”
春風行動 做強品牌
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十分關心大閘蟹的安全質量,緊緊抓住生態、質量、品牌等關鍵環節,大力推廣生態健康養殖,實施“從水體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堅持走品牌發展戰略。從省長基金中專門劃撥100萬元來扶持出口大閘蟹相關課題的研究,全社會對出口大閘蟹的安全質量意識不斷加強,檢地企聯手探索共建出口基地建設,對出口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使江蘇大閘蟹成為江蘇水產品中影響力最大、優勢最突出、市場競爭力最強的拳頭品種。目前,在“中國十大名蟹”中江蘇就占了八個,全省獲得國家認定的無公害大閘蟹品牌達167個。
今年以來,江蘇檢驗檢疫局深入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和以深化十項服務措施擴大農產品出口為主要內容的“春風行動”,加大了對供港澳大閘蟹的監管力度,嚴把企業注冊、日常監管、出口發運等環節,實施注冊登記制度和全過程監管模式,推行科學生態養殖方式,開展大閘蟹安全養殖的課題研究。
據江蘇檢驗檢疫局動植處副處長張敬友介紹,出口大閘蟹必須是來自江蘇檢驗檢疫局注冊登記的水域。目前,江蘇已有27家企業通過了檢驗檢疫部門注冊登記,其中養殖基地17家,包裝發運點10家。
科技創新 二維監管
江蘇檢驗檢疫局堅持科技創新,實施有毒有害物質監控計劃和疫病監控計劃,投入200萬元建立了大閘蟹檢驗檢疫研究和培訓基地,開展開放性水域大閘蟹養殖模式的研究。該局研發地理信息系統(GIS),對注冊的養殖場地分布、養殖環境、養殖模式、水域分布及歷年檢驗檢疫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研究適合不同種類出境水生動物的監管系統模型。
為防止運輸過程中優質大閘蟹被調包,該局對出口大閘蟹外包裝加施二維碼,里面記錄著貨物的來源、包裝場、注冊養殖場、網圍號等詳細信息。此舉不僅解決了大閘蟹從中轉包裝場到出境口岸全過程的追溯問題,有效防止了內陸運輸過程中換貨、摻假等情況的發生,還方便了口岸查驗人員及時了解貨物的詳細情況,達到了快速驗放的目的。
此外,江蘇檢驗檢疫局還率先試點建設出口大閘蟹健康示范區,對蟹苗、投入品、養殖管理和出口等實行同一管理,建立了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控制體系和質量安全追溯控制體系,推進出口螃蟹的規模化、標準化。與此同時,該局開展檢測技術攻關,制修訂5個項目的行業標準,申報的《出境螃蟹檢驗檢疫規程》已列入標準制定項目。
近年來,太湖藍藻的暴發、海洋赤潮的發生以及社會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為了進一步保障出口大閘蟹質量安全,江蘇質檢部門和漁業主管部門開展太湖流域水產養殖的綜合治理,在太湖、陽澄湖、滆湖、長蕩湖等大面積壓縮圍網養殖30多萬畝,積極推廣循環水養殖,在全國率先實行養殖用水達標排放。同時,積極引導漁民養殖戶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生態化、景觀化的生產模式,全面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加強餌料、漁藥等投入品的監管,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施全程質量監控,打造安全放心水產品。這種獨有的水態,使育出的大閘蟹背更青、肚更白、毛更黃、爪更金、脂更腴、膏更紅。
誠信管理 狠抓源頭
筆者了解到,江蘇檢驗檢疫局強化出口大閘蟹的源頭管理,并注重強化企業的自律意識,目前已建立起一套出口企業誠信管理制度,建立了完善的養殖、監管檔案、核銷制度以及違規處罰機制,促進企業增強科學養殖、誠信守法經營的理念。
江蘇檢驗檢疫局對供港大閘蟹注冊養殖場實施嚴格的系統化、全過程監管,制定了嚴密的監督管理和檢驗檢疫工作規范,加大養殖基地和中轉包裝場現場督察監管力度,使得大閘蟹從養殖、收購、檢測到封裝的一整套流程都嚴格按照國家質檢和供港出口的標準。該局要求企業在報檢時必須提供供貨證明,確保出口大閘蟹來自注冊的養殖場;出口時實施批批監裝制度,即使深更半夜打包出貨,檢驗檢疫人員均到場監裝;嚴格產品檢驗封識管理制度,確保貨證相符,嚴格運輸工具和運輸方式安全衛生要求,避免出口產品受到二次污染。此外,該局還與上海、深圳、珠海等口岸檢驗檢疫部門建立了協調機制,加大查驗力度,確保出口大閘蟹貨證相符。
“正是由于我們堅持科技創新,不斷健全監管體系,才有了今天的質量過得硬、暢銷港澳的江蘇大閘蟹!”張敬友如是說。據統計,今年旺季剛來臨,江蘇就已出口50噸大閘蟹。
一直以來,香港五豐行是江蘇大閘蟹主要經銷商。為了能給香港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品質的“五豐大閘蟹”,2008年9月,五豐行斥資數十萬元在江蘇最大的太湖水域建成了江蘇大閘蟹出口基地,從源頭上進一步控制和抓好產品質量。五豐凍品水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龍良琪說:“江蘇大閘蟹在國外特別受歡迎,我們公司做江蘇大閘蟹出口生意已經40多年了,出口最多的一年有400多噸。”如今,江蘇優質大閘蟹通過五豐行、老三陽、成隆行等大商行占據了香港大閘蟹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2009年10月21~22日,為了確保太湖供港注冊養殖場和大閘蟹的品質安全合乎港方要求,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署長卓永興一行來到江蘇,專程來到太湖實地探訪大閘蟹供港注冊養殖場,了解供港大閘蟹養殖監控、質量監管及出口檢測等方面的情況。代表團一行參觀了香港五豐行在太湖設立的收購暫養區,還登上一戶漁民養殖戶的看管棚察看了養殖生產情況。“經檢查,你們的監管體系是好的!”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來訪人員在實地探訪了太湖和固城湖大閘蟹養殖情況后,充分肯定了江蘇出口大閘蟹的檢驗檢疫工作。“我們每年都對進口的大閘蟹進行檢測,”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卓永興署長說,“去年抽取的樣本,我很高興地告訴各位,所有的檢測結果都是合格的。我們認為,大閘蟹的生產方式科學、環保,水產品的生產及產品出口檢驗檢疫制度以及對食物質量安全控制的措施也很嚴謹。作為一個大閘蟹的消費者,我對從這里出口、經過檢驗檢疫部門檢驗的產品放心!”
江蘇省現有螃蟹養殖規模達到近400萬畝,養殖戶20多萬戶,養殖產量高達25萬噸,陽澄湖、太湖、固城湖、洪澤湖等大閘蟹馳名中外。目前,江蘇省大閘蟹產量已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產值達150億元,是江蘇第一個產值過百億的水產養殖產業。
聲 音>>
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扎實推進質量提升各項活動,以服務三農為中心,進一步完善防范外來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防御體系和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監管水平,服務科學發展,為港澳人民的食品安全多添福祉,為促進檢驗檢疫事業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江蘇檢驗檢疫局副局長 蔣 原
本期主打
正秋風乍起,菊黃蟹肥。又到了吃大閘蟹的好時節。地處中國沿海東部的江蘇省,擁有海岸線近千公里,湖泊眾多,水網密集,內陸水域2600萬畝,是古今中外聞名的“魚米之鄉”。10月21日,在夕陽斜下、波光鱗鱗太湖旁,江蘇省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吳林坤面對筆者不無興奮地說:“盡管今年我們實施了退漁還湖的新政,圍網面積減少了四分之三,但我們堅持以科學促發展,率先運用了二維碼技術確保供港澳大閘蟹質量安全,使價格上漲了30%,這里的蟹農每畝增收7000元,全年出口有望突破200噸。”
春風行動 做強品牌
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十分關心大閘蟹的安全質量,緊緊抓住生態、質量、品牌等關鍵環節,大力推廣生態健康養殖,實施“從水體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堅持走品牌發展戰略。從省長基金中專門劃撥100萬元來扶持出口大閘蟹相關課題的研究,全社會對出口大閘蟹的安全質量意識不斷加強,檢地企聯手探索共建出口基地建設,對出口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使江蘇大閘蟹成為江蘇水產品中影響力最大、優勢最突出、市場競爭力最強的拳頭品種。目前,在“中國十大名蟹”中江蘇就占了八個,全省獲得國家認定的無公害大閘蟹品牌達167個。
今年以來,江蘇檢驗檢疫局深入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和以深化十項服務措施擴大農產品出口為主要內容的“春風行動”,加大了對供港澳大閘蟹的監管力度,嚴把企業注冊、日常監管、出口發運等環節,實施注冊登記制度和全過程監管模式,推行科學生態養殖方式,開展大閘蟹安全養殖的課題研究。
據江蘇檢驗檢疫局動植處副處長張敬友介紹,出口大閘蟹必須是來自江蘇檢驗檢疫局注冊登記的水域。目前,江蘇已有27家企業通過了檢驗檢疫部門注冊登記,其中養殖基地17家,包裝發運點10家。
科技創新 二維監管
江蘇檢驗檢疫局堅持科技創新,實施有毒有害物質監控計劃和疫病監控計劃,投入200萬元建立了大閘蟹檢驗檢疫研究和培訓基地,開展開放性水域大閘蟹養殖模式的研究。該局研發地理信息系統(GIS),對注冊的養殖場地分布、養殖環境、養殖模式、水域分布及歷年檢驗檢疫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研究適合不同種類出境水生動物的監管系統模型。
為防止運輸過程中優質大閘蟹被調包,該局對出口大閘蟹外包裝加施二維碼,里面記錄著貨物的來源、包裝場、注冊養殖場、網圍號等詳細信息。此舉不僅解決了大閘蟹從中轉包裝場到出境口岸全過程的追溯問題,有效防止了內陸運輸過程中換貨、摻假等情況的發生,還方便了口岸查驗人員及時了解貨物的詳細情況,達到了快速驗放的目的。
此外,江蘇檢驗檢疫局還率先試點建設出口大閘蟹健康示范區,對蟹苗、投入品、養殖管理和出口等實行同一管理,建立了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控制體系和質量安全追溯控制體系,推進出口螃蟹的規模化、標準化。與此同時,該局開展檢測技術攻關,制修訂5個項目的行業標準,申報的《出境螃蟹檢驗檢疫規程》已列入標準制定項目。
近年來,太湖藍藻的暴發、海洋赤潮的發生以及社會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為了進一步保障出口大閘蟹質量安全,江蘇質檢部門和漁業主管部門開展太湖流域水產養殖的綜合治理,在太湖、陽澄湖、滆湖、長蕩湖等大面積壓縮圍網養殖30多萬畝,積極推廣循環水養殖,在全國率先實行養殖用水達標排放。同時,積極引導漁民養殖戶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生態化、景觀化的生產模式,全面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加強餌料、漁藥等投入品的監管,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實施全程質量監控,打造安全放心水產品。這種獨有的水態,使育出的大閘蟹背更青、肚更白、毛更黃、爪更金、脂更腴、膏更紅。
誠信管理 狠抓源頭
筆者了解到,江蘇檢驗檢疫局強化出口大閘蟹的源頭管理,并注重強化企業的自律意識,目前已建立起一套出口企業誠信管理制度,建立了完善的養殖、監管檔案、核銷制度以及違規處罰機制,促進企業增強科學養殖、誠信守法經營的理念。
江蘇檢驗檢疫局對供港大閘蟹注冊養殖場實施嚴格的系統化、全過程監管,制定了嚴密的監督管理和檢驗檢疫工作規范,加大養殖基地和中轉包裝場現場督察監管力度,使得大閘蟹從養殖、收購、檢測到封裝的一整套流程都嚴格按照國家質檢和供港出口的標準。該局要求企業在報檢時必須提供供貨證明,確保出口大閘蟹來自注冊的養殖場;出口時實施批批監裝制度,即使深更半夜打包出貨,檢驗檢疫人員均到場監裝;嚴格產品檢驗封識管理制度,確保貨證相符,嚴格運輸工具和運輸方式安全衛生要求,避免出口產品受到二次污染。此外,該局還與上海、深圳、珠海等口岸檢驗檢疫部門建立了協調機制,加大查驗力度,確保出口大閘蟹貨證相符。
“正是由于我們堅持科技創新,不斷健全監管體系,才有了今天的質量過得硬、暢銷港澳的江蘇大閘蟹!”張敬友如是說。據統計,今年旺季剛來臨,江蘇就已出口50噸大閘蟹。
一直以來,香港五豐行是江蘇大閘蟹主要經銷商。為了能給香港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品質的“五豐大閘蟹”,2008年9月,五豐行斥資數十萬元在江蘇最大的太湖水域建成了江蘇大閘蟹出口基地,從源頭上進一步控制和抓好產品質量。五豐凍品水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龍良琪說:“江蘇大閘蟹在國外特別受歡迎,我們公司做江蘇大閘蟹出口生意已經40多年了,出口最多的一年有400多噸。”如今,江蘇優質大閘蟹通過五豐行、老三陽、成隆行等大商行占據了香港大閘蟹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2009年10月21~22日,為了確保太湖供港注冊養殖場和大閘蟹的品質安全合乎港方要求,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署長卓永興一行來到江蘇,專程來到太湖實地探訪大閘蟹供港注冊養殖場,了解供港大閘蟹養殖監控、質量監管及出口檢測等方面的情況。代表團一行參觀了香港五豐行在太湖設立的收購暫養區,還登上一戶漁民養殖戶的看管棚察看了養殖生產情況。“經檢查,你們的監管體系是好的!”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來訪人員在實地探訪了太湖和固城湖大閘蟹養殖情況后,充分肯定了江蘇出口大閘蟹的檢驗檢疫工作。“我們每年都對進口的大閘蟹進行檢測,”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卓永興署長說,“去年抽取的樣本,我很高興地告訴各位,所有的檢測結果都是合格的。我們認為,大閘蟹的生產方式科學、環保,水產品的生產及產品出口檢驗檢疫制度以及對食物質量安全控制的措施也很嚴謹。作為一個大閘蟹的消費者,我對從這里出口、經過檢驗檢疫部門檢驗的產品放心!”
- 質檢總局:嚴厲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違法行為(2011-02-18)
- 全國質檢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求 統一認識 狠抓落實 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新…(2011-02-17)
- “以人為本”做好黨風廉政工作(2011-02-17)
- 質檢總局春節系列“生活提示”之七——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專家介紹湯圓元宵選購常識(2011-02-16)
- 一手抓業務 一手抓隊伍(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