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監管出新策 乘梯更安全
電梯門悄無聲息地合攏,40余秒鐘后從1層直達19層,整個電梯運行絲滑平穩。“現在乘電梯,我感受到安全、安心、舒適、快捷和智能。太幸福啦!”1月24日,記者與北京市海淀區北太平莊街道文慧園56號公寓的桂先生一起乘坐樓里的新電梯,他非常欣賞這個新“朋友”。
新電梯帶來的幸福感,正是北京市實施《在用電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地方標準,市場監管部門創新居民住宅老舊電梯監管取得的成果之一,即積極開展電梯安全評估工作,以多元共治為手段,持續推進電梯安全隱患治理、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不斷提升電梯安全保障水平,從源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當天,記者隨海淀區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的王子健、北太平莊街道辦事處的楊志濤、索家墳居委會的朱金春、北京羲和物業的徐連兵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回訪56號公寓更換電梯使用情況。他們乘坐電梯體驗運行狀態,查看特種設備使用標志、乘梯須知等電梯信息公示情況,了解居民反饋意見等。居民樓更換電梯涉及部門多、申請流程復雜、持續時間長。說起該公寓電梯換新的經歷,所有參與者都感慨良多。
據徐連兵介紹,56號公寓原有兩臺電梯已使用19年。全樓216戶居民,常住人口近600人。使用年限長、使用頻繁導致電梯零部件磨損嚴重,居民乘梯體驗欠佳。
“居委會工作人員多次在夜里接到該公寓居民電話,投訴電梯故障問題。北京市民熱線12345也數次轉送居民相關問題反映信息。”楊志濤和朱金春說,2023年夏天,街道辦、居委會把解決電梯問題列為重點工作之一。
“市場監管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要求每年對電梯進行定期檢驗,保證其安全正常運行。但是如今,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電梯,安全運行只能是‘基本配置’。”王子健說,便利、智能等成為新需求,對電梯開展安全風險評估正是“增進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措施。
對更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使相關各方一拍即合。2023年七八月間,56號公寓電梯更換項目啟動,在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的統一部署下,海淀區市場監管局隨即依據《在用電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組織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對電梯電動機等26個類別224個項目進行現場檢查和試驗,對使用管理等兩個項目進行查驗。通過一年多努力,2024年12月15日,兩臺新電梯全部投入運行。
在北京,與56號公寓居民一樣獲得了新幸福感的人還有很多。據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張冠宇介紹,截至2024年12月底,北京市電梯保有量已達31.6萬臺,僅次于上海市,位居世界城市第二位,其中使用時間15年以上的住宅電梯有4.5萬臺。2014年以來,北京市連續11年開展電梯安全評估工作,2018年發布《電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地方標準,2022年對該標準進行修訂形成《在用電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自評估工作開展以來,北京市已累計評估老舊電梯5萬余臺,推進電梯更新改造5500余臺,消除風險隱患1萬余條。
電梯門悄無聲息地合攏,40余秒鐘后從1層直達19層,整個電梯運行絲滑平穩。“現在乘電梯,我感受到安全、安心、舒適、快捷和智能。太幸福啦!”1月24日,記者與北京市海淀區北太平莊街道文慧園56號公寓的桂先生一起乘坐樓里的新電梯,他非常欣賞這個新“朋友”。
新電梯帶來的幸福感,正是北京市實施《在用電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地方標準,市場監管部門創新居民住宅老舊電梯監管取得的成果之一,即積極開展電梯安全評估工作,以多元共治為手段,持續推進電梯安全隱患治理、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不斷提升電梯安全保障水平,從源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當天,記者隨海淀區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的王子健、北太平莊街道辦事處的楊志濤、索家墳居委會的朱金春、北京羲和物業的徐連兵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回訪56號公寓更換電梯使用情況。他們乘坐電梯體驗運行狀態,查看特種設備使用標志、乘梯須知等電梯信息公示情況,了解居民反饋意見等。居民樓更換電梯涉及部門多、申請流程復雜、持續時間長。說起該公寓電梯換新的經歷,所有參與者都感慨良多。
據徐連兵介紹,56號公寓原有兩臺電梯已使用19年。全樓216戶居民,常住人口近600人。使用年限長、使用頻繁導致電梯零部件磨損嚴重,居民乘梯體驗欠佳。
“居委會工作人員多次在夜里接到該公寓居民電話,投訴電梯故障問題。北京市民熱線12345也數次轉送居民相關問題反映信息。”楊志濤和朱金春說,2023年夏天,街道辦、居委會把解決電梯問題列為重點工作之一。
“市場監管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要求每年對電梯進行定期檢驗,保證其安全正常運行。但是如今,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電梯,安全運行只能是‘基本配置’。”王子健說,便利、智能等成為新需求,對電梯開展安全風險評估正是“增進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措施。
對更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使相關各方一拍即合。2023年七八月間,56號公寓電梯更換項目啟動,在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的統一部署下,海淀區市場監管局隨即依據《在用電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組織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對電梯電動機等26個類別224個項目進行現場檢查和試驗,對使用管理等兩個項目進行查驗。通過一年多努力,2024年12月15日,兩臺新電梯全部投入運行。
在北京,與56號公寓居民一樣獲得了新幸福感的人還有很多。據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張冠宇介紹,截至2024年12月底,北京市電梯保有量已達31.6萬臺,僅次于上海市,位居世界城市第二位,其中使用時間15年以上的住宅電梯有4.5萬臺。2014年以來,北京市連續11年開展電梯安全評估工作,2018年發布《電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地方標準,2022年對該標準進行修訂形成《在用電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自評估工作開展以來,北京市已累計評估老舊電梯5萬余臺,推進電梯更新改造5500余臺,消除風險隱患1萬余條。
- 山東放心消費進鄉村(2025-04-02)
- 安徽省特種設備安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25-04-02)
- 貴州召開機動車檢測行業反壟斷提醒告誡會(2025-04-02)
- 江西明確地方標準管理10項重點任務(2025-04-02)
- 成都破解小微商戶跨境支付難題(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