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政策解讀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負責人解讀《關于學習運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經驗 深入推進新時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意見》

2024年08月16日 08:24????信息來源: 自然資源部網站

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關于學習運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經驗 深入推進新時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意見》主要內容和有關要求,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王磊進行了解讀。 

記者:《意見》出臺是基于怎樣的背景?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王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是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的典范。1988年,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創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筑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筼筜湖綜合治理20字方針。 

36年來,廈門市始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提出的筼筜湖綜合治理理念和方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系統治理,從海域到流域再到全域,持續推動生態保護修復,以高水平保護修復支撐高質量發展,激發了城市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為破解海灣型城市生態治理這一世界性課題、實現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提供了寶貴經驗,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意見》是今后一個時期生態保護修復的頂層設計,著眼于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生態保護修復的總體制度性安排和工作布局。“廈門實踐”蘊含著“堅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堅持戰略謀劃、規劃引領,堅持高位推動、依法治理,堅持陸海統籌、綜合治理,堅持尊重自然、科學治理,堅持問題導向、一灣一策,堅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等7條寶貴經驗。 

今后一個時期生態保護修復總的要求是,各地要深入學習和運用“廈門實踐”經驗,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著力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建設“大美自然”;建立健全源頭保護和全過程修復治理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全要素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助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和美麗中國建設。 

記者:如何構建國家和地區生態安全格局?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王磊:一是嚴格保護陸海自然生態空間。《意見》明確,要全面落實《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堅決維護“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的嚴肅性。健全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制度,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兑庖姟诽貏e指出,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應當避讓自然保護地、重要棲息地等,保護關鍵、重要物種和自然遺跡;確實難以避讓的,應當進行科學論證,采取營造功能替代性棲息地或修建生態廊道等補救措施。 

二是扎實推進生態保護修復規劃有效實施。扎實推進“三北”工程六期、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實施,并納入同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管理。系統謀劃“十五五”及今后一個時期生態保護修復目標任務,并納入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鼓勵相鄰地區圍繞跨界山脈、流域等完整自然地理單元,統籌考慮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和左右岸,聯合編制實施跨區域生態保護修復規劃。 

三是加快構筑科學合理的城鄉生態格局。堅持“多規合一”,統籌生態保護修復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保護修復城市原有山水格局,讓城市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充分發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平臺作用,以縣域為統籌單元,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統籌推進農村地區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生態保護修復等,助力建設和美鄉村。 

記者:如何做到全方位、全過程推進生態保護修復?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王磊:一是加強建設項目土地復墾全鏈條管理。加強建設項目用地全程監管,督促建設項目用地單位切實履行土地復墾法定義務,確保“誰損毀、誰復墾”。加強預防控制,優化能源、交通、水利等建設項目的建設流程和施工時序,減少土地損毀和生態破壞;對具備復墾條件的損毀土地,及時恢復原地類或達到可供利用的狀態。推進土地復墾、生態修復與項目建設統一設計、統籌實施,實現“邊建設、邊復墾”。改進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審查制度,增加生態保護修復內容和措施,對建設占用導致重要棲息地碎片化但未明確修建生態廊道等生態保護修復措施的,不予通過方案審查。通過上述舉措,有效減少發展的資源代價,使生態保護修復成為工程建設的“標配”,讓綠色生產方式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和后勁。 

二是加強生產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全流程監管。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管控,將生態保護修復要求體現在礦業權出讓合同簽訂、采礦權登記、開采過程管理、閉坑管理等各環節,壓實礦山企業主體責任,確保“誰破壞、誰治理”。優化礦山開采方式和開采設計。完善礦區生態修復方案編報審查制度,推動生態修復方案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開采設計等緊密銜接、統籌實施、嚴格落實。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對礦山企業生態保護修復義務履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失信聯合懲戒力度。通過上述舉措,切實推動生產礦山“邊開采、邊修復”,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加快礦業綠色低碳轉型,助推我國礦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加強項目用海用島各環節生態保護修復。嚴格管控新增圍填海和新增用島,切實加強用海用島項目生態修復事前論證和事中事后監管,督促落實生態保護修復義務。經依法批準的用?;蛴脥u項目,應明確有針對性的生態保護修復措施和促進生態化使用的措施。文件明確提出,建立大陸自然岸線占用與修復平衡制度,新增建設項目涉及占用自然岸線的,項目建設單位應修復形成相應數量的生態恢復岸線,鼓勵先修后占,確保項目所在市(或省管縣)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降低。海岸線修復措施要與項目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實施。通過上述舉措,最大程度減少涉海工程對海洋和岸線資源的損傷和代價,守住我國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提升近海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拓展人民群眾的親海近??臻g,助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如何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王磊: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兑庖姟访鞔_提出“堅持系統治理,全方位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建設“大美自然”。在以下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 

一是強化自然生態系統整體保護修復。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綜合考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自然地理的連續性等,針對“三區四帶”特別是重要山脈、大江大河等存在的突出生態問題,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協同推進“三北”工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即“中國山水工程”)等重大項目實施,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同時,鼓勵各地針對事關地區生態安全突出問題,因地制宜實施區域性重點生態工程。 

二是推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綜合治理。以礦產資源集中開發區等為重點,推動有條件地區加快實現礦山生態修復存量任務“清零”。除了修復生態,強調多目標同步實現,統籌兼顧礦內礦外、地上地下、生產生態等狀況,協同推進礦區生態修復、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采礦廢棄地盤活利用、矸石及尾礦等生態化利用、后期產業植入等,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和產業轉型升級,恢復區域生態系統功能,助推礦區高質量發展。 

三是加強海洋生態系統協同治理。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促進陸域、流域、河口、灣區的聯動治理。以海灣為基本單元,“一灣一策”協同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岸灘環境整治、海岸帶生態減災等,強化自然岸線、濱海濕地、無居民海島等保護修復,加強互花米草、滸苔綠潮等區域聯防聯治,不斷提升紅樹林等重要海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意見》提出了新時期海洋生態修復目標,建設生態、安全、健康的“藍色海灣”、“和美海島”、“美麗岸灘”,不斷拓展親??臻g,促進人海和諧。 

記者:《意見》對生態保護修復基礎支撐能力作出哪些安排?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王磊:一是開展自然生態狀況監測評價預警。開展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掌握陸海自然生態家底。統籌實施全國采礦損毀土地狀況調查,深化海洋生態預警監測體系建設,實施全國自然生態資源監測評價預警工程,逐步建成生態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防范重大生態風險。 

二是提升生態修復科學實施水平。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推廣運用近自然恢復理念、基于生態系統的解決方案(EbS)和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等。開展生態修復適應性管理。 

三是強化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育造就一批生態修復領域高水平領軍人才。建設一批創新平臺,不斷提升生態保護修復技術支撐能力。加快國家、行業、地方、團體等各級各類生態保護修復標準研制與應用。 

記者:如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王磊:一是健全項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覆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立項、實施、驗收、監測評價、成效評估、后期管護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加強項目實施負面事項管理,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嚴明資源利用政策邊界,嚴格用海用島規定,嚴格資金使用管理。 

二是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用地政策。探索完善生態保護修復促進耕地、園地、林地、濕地等布局優化的土地置換政策。全面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采礦項目新增用地與復墾修復存量采礦用地相掛鉤等政策;支持地方開展紅樹林營造和現有紅樹林修復等工作,繼續實施紅樹林造林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獎勵。生態修復新增的林地、草地、濕地指標,可在少數省份探索開展省域內有償流轉試點。 

三是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切實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相關要求。積極發揮中央生態環保轉移支付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等中央財政資金引領帶動作用,用好各類金融機構資金,探索資源導向型可持續發展模式。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建立健全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四是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積極倡導“生態修復+生態產業”融合發展,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持續提升自然資源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形成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加快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記者:《意見》在保障落實上有哪些舉措?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司長王磊:《意見》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和全民參與。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和安排,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加強資金統籌,強化隊伍建設,形成工作合力。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強調堅持依法治理和嚴格監督。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相關法律法規制修訂研究,結合實際推動生態保護修復地方立法工作。加大督察執法力度,嚴防生態修復中的形象工程、偽修復、破壞生態等行為。強調深度參與全球生態治理。以“中國山水工程”入選聯合國首批十大“世界生態恢復旗艦項目”為契機,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講好生態治理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久久精品女人热,久久最新金品视频免费播放,欧美国产主播在线,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2023 | 亚洲区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 | 亚洲欧美卡通在线另类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热线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