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總體目標為保量穩價優結構 普惠信貸更好滿足多樣化需求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關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貸工作的通知》。專家表示,《通知》旨在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涉農經營主體及重點幫扶群體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進一步擦亮普惠金融工作為民服務的底色。
當前經濟正經歷波浪式復蘇,中小微企業、涉農經營主體等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政策需要進一步加大對這些主體的支持力度,助力經濟加快恢復。金融監管總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深化對小微企業、涉農經營主體及重點幫扶群體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9.06萬億元,同比增長23.27%,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3.13個百分點。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0.34%,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0.2個百分點。832個脫貧縣各項貸款余額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4.7%;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各項貸款余額1.9萬億元,同比增長15.85%。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普惠金融司有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普惠信貸工作要立足于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形成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普惠信貸服務體系,更好滿足小微企業、涉農經營主體及重點幫扶群體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對此,《通知》明確了2024年普惠信貸總體目標,即保量、穩價、優結構。一是保量,即保持普惠信貸支持力度,分領域提出小微企業、涉農主體、脫貧地區貸款增長目標。二是穩價,即穩定信貸服務價格,指導銀行加強貸款定價管理,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涉農貸款利率水平,推動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三是優結構,即優化信貸結構。增強對小微企業法人服務能力,加大首貸、續貸投放,積極開發小額信用貸款產品,推廣隨借隨還的循環貸模式。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表示,這是金融監管總局首次提出“普惠信貸”的概念,既服務小微企業、“三農”領域經營主體,也服務個體工商戶、脫貧戶、特定群體等人民群眾。在“保量、穩價、優結構”的目標指引下,普惠信貸體系建設有節奏、有方向、有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普惠信貸主體的商業銀行要完善體制機制,提升服務質效。《通知》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通過單列信貸計劃、績效考核傾斜、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等方式,保持普惠信貸業務資源投入力度。
普惠信貸投放面臨較大的風險和挑戰,如何打消銀行業機構的后顧之憂?《通知》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細化對普惠信貸條線不同崗位、不同貸款產品的盡職免責標準及程序,提高可操作性。業內人士認為,銀行業機構要充分落實落細盡職免責制度,明確盡職免責各環節機制流程,提升責任認定效率,注重免責實效,解除盡責人員的后顧之憂。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表示,規范普惠信貸業務發展需要把握好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普惠信貸針對的是信用等級相對較低的普惠群體,整體風險偏高,因此,提高風險容忍度、推動盡職免責制度真正落地對于促進普惠信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發展普惠信貸也需要兼顧商業可持續原則,要在業務拓展和防范金融風險之間把握好平衡。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關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貸工作的通知》。專家表示,《通知》旨在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涉農經營主體及重點幫扶群體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進一步擦亮普惠金融工作為民服務的底色。
當前經濟正經歷波浪式復蘇,中小微企業、涉農經營主體等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政策需要進一步加大對這些主體的支持力度,助力經濟加快恢復。金融監管總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深化對小微企業、涉農經營主體及重點幫扶群體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9.06萬億元,同比增長23.27%,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3.13個百分點。普惠型涉農貸款余額1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0.34%,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0.2個百分點。832個脫貧縣各項貸款余額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4.7%;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各項貸款余額1.9萬億元,同比增長15.85%。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普惠金融司有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普惠信貸工作要立足于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形成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普惠信貸服務體系,更好滿足小微企業、涉農經營主體及重點幫扶群體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對此,《通知》明確了2024年普惠信貸總體目標,即保量、穩價、優結構。一是保量,即保持普惠信貸支持力度,分領域提出小微企業、涉農主體、脫貧地區貸款增長目標。二是穩價,即穩定信貸服務價格,指導銀行加強貸款定價管理,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涉農貸款利率水平,推動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三是優結構,即優化信貸結構。增強對小微企業法人服務能力,加大首貸、續貸投放,積極開發小額信用貸款產品,推廣隨借隨還的循環貸模式。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表示,這是金融監管總局首次提出“普惠信貸”的概念,既服務小微企業、“三農”領域經營主體,也服務個體工商戶、脫貧戶、特定群體等人民群眾。在“保量、穩價、優結構”的目標指引下,普惠信貸體系建設有節奏、有方向、有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普惠信貸主體的商業銀行要完善體制機制,提升服務質效。《通知》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通過單列信貸計劃、績效考核傾斜、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等方式,保持普惠信貸業務資源投入力度。
普惠信貸投放面臨較大的風險和挑戰,如何打消銀行業機構的后顧之憂?《通知》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細化對普惠信貸條線不同崗位、不同貸款產品的盡職免責標準及程序,提高可操作性。業內人士認為,銀行業機構要充分落實落細盡職免責制度,明確盡職免責各環節機制流程,提升責任認定效率,注重免責實效,解除盡責人員的后顧之憂。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表示,規范普惠信貸業務發展需要把握好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普惠信貸針對的是信用等級相對較低的普惠群體,整體風險偏高,因此,提高風險容忍度、推動盡職免責制度真正落地對于促進普惠信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發展普惠信貸也需要兼顧商業可持續原則,要在業務拓展和防范金融風險之間把握好平衡。
- 到2030年,建設一百個左右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戶外運動將迎來更多好去處(2025-04-17)
- 首個體育金融服務指導意見 專家這樣說(2025-04-17)
- 經濟數據速覽:10組數字看一季度中國經濟(2025-04-17)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醫藥科研誠信建設的通知》政策解讀(2025-04-17)
- 圖表:一季度1.63億人次出入境 同比上升15.3%(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