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看點:高質量做好“兩重”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表示,明年將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并優化投向,加力支持“兩重”建設。“兩重”建設包括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是黨中央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事關國家安全和民生福祉。
今年以來,多批“兩重”項目已下達并進入開工建設階段,新一批項目也在加快謀劃儲備中。
“兩重”資金已全部下達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是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5月17日,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在一級市場首次發行。按照發行安排,20年期、50年期特別國債此后也陸續面向市場發行。近半年來,超長期特別國債總體保持了較高的發行頻率。
“前三季度,超長期特別國債累計發行7520億元,發行利率總體保持平穩。”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說,為滿足項目建設需要,同時又防止資金沉淀、節約資金成本,財政部門積極做好資金籌措,綜合考慮項目建設周期和國債市場需求,科學設置債券品種,合理把握發行節奏。
“兩重”建設涉及資金規模大、覆蓋面廣、綜合性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除做好資金保障外,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完善重大項目用地、環評等要素保障機制,組織召開全國視頻培訓會,指導幫助地方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
截至目前,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已全部下達至“兩重”項目建設,為擴大有效投資提供了有力支撐。據悉,有關部門四季度還將提前下達明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進一步支持地方加快推進“兩重”建設。
優化資金投向提升效率
據介紹,年內提前下達的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將重點支持城市燃氣、排水等地下管網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
“這一安排不僅是對明年投資計劃的提前布局,更是對市場釋放出政策延續的信號,既能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也能有效托底經濟。”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曉蘭分析稱,“兩重”建設作為擴內需戰略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機結合點,是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的有力工具,短期內能夠擴大有效需求,長期看可增強投資對優化產業結構、城鄉區域結構的關鍵作用,提升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對于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投向,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將重點聚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重點任務。
“下一步,關鍵在于優化超長期特別國債投向和提升資金利用綜合效率,聚焦當前經濟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矛盾和問題。”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張燕生認為,未來,特別國債的支持范圍或將根據宏觀經濟形勢需要作出適應性調整,如對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補短板等,以進一步擴內需、促轉型、增后勁。
正確處理好幾對關系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要堅持統籌謀劃,強化全局思維、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堅持分步實施、有序推進,不斷形成推動項目落地實施的合力。
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自上而下抓緊謀劃儲備一批“兩重”建設的重大項目,并同步加快推進政策、規劃、體制機制創新等“軟建設”,通過持續完善投入機制、提高投入效率,統籌推進“硬投資”和“軟建設”重點任務,高質量做好“兩重”建設各項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張世昕稱,在“硬投資”方面,將與相關部門自上而下組織項目,嚴格做好審核篩選,優先選取跨區域、跨流域的重大標志性工程,確保項目切實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切實支持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在“軟建設”方面,堅持項目建設與配套改革相結合,加快研究制定政策、規劃、體制機制創新等“軟建設”改革舉措,完善投入機制,提高投入效率。近期,有關部門已推動出臺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關政策措施和長效機制正在不斷完善。
“‘兩重’建設既利當前又惠長遠,要堅持國家所需與地方所能相結合,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堅持鍛長板與補短板相結合。”張曉蘭建議,推進“兩重”建設應準確把握政策導向、資金投向,切實增強項目謀劃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既要統籌當前以及未來幾年的重點任務安排,也要為應對未來潛在的風險挑戰留足政策空間。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表示,明年將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并優化投向,加力支持“兩重”建設。“兩重”建設包括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是黨中央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事關國家安全和民生福祉。
今年以來,多批“兩重”項目已下達并進入開工建設階段,新一批項目也在加快謀劃儲備中。
“兩重”資金已全部下達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是實施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5月17日,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在一級市場首次發行。按照發行安排,20年期、50年期特別國債此后也陸續面向市場發行。近半年來,超長期特別國債總體保持了較高的發行頻率。
“前三季度,超長期特別國債累計發行7520億元,發行利率總體保持平穩。”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說,為滿足項目建設需要,同時又防止資金沉淀、節約資金成本,財政部門積極做好資金籌措,綜合考慮項目建設周期和國債市場需求,科學設置債券品種,合理把握發行節奏。
“兩重”建設涉及資金規模大、覆蓋面廣、綜合性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除做好資金保障外,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完善重大項目用地、環評等要素保障機制,組織召開全國視頻培訓會,指導幫助地方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
截至目前,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已全部下達至“兩重”項目建設,為擴大有效投資提供了有力支撐。據悉,有關部門四季度還將提前下達明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進一步支持地方加快推進“兩重”建設。
優化資金投向提升效率
據介紹,年內提前下達的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將重點支持城市燃氣、排水等地下管網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
“這一安排不僅是對明年投資計劃的提前布局,更是對市場釋放出政策延續的信號,既能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也能有效托底經濟。”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張曉蘭分析稱,“兩重”建設作為擴內需戰略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機結合點,是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的有力工具,短期內能夠擴大有效需求,長期看可增強投資對優化產業結構、城鄉區域結構的關鍵作用,提升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對于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投向,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將重點聚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重點任務。
“下一步,關鍵在于優化超長期特別國債投向和提升資金利用綜合效率,聚焦當前經濟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矛盾和問題。”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張燕生認為,未來,特別國債的支持范圍或將根據宏觀經濟形勢需要作出適應性調整,如對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補短板等,以進一步擴內需、促轉型、增后勁。
正確處理好幾對關系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要堅持統籌謀劃,強化全局思維、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堅持分步實施、有序推進,不斷形成推動項目落地實施的合力。
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自上而下抓緊謀劃儲備一批“兩重”建設的重大項目,并同步加快推進政策、規劃、體制機制創新等“軟建設”,通過持續完善投入機制、提高投入效率,統籌推進“硬投資”和“軟建設”重點任務,高質量做好“兩重”建設各項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張世昕稱,在“硬投資”方面,將與相關部門自上而下組織項目,嚴格做好審核篩選,優先選取跨區域、跨流域的重大標志性工程,確保項目切實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切實支持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在“軟建設”方面,堅持項目建設與配套改革相結合,加快研究制定政策、規劃、體制機制創新等“軟建設”改革舉措,完善投入機制,提高投入效率。近期,有關部門已推動出臺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關政策措施和長效機制正在不斷完善。
“‘兩重’建設既利當前又惠長遠,要堅持國家所需與地方所能相結合,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堅持鍛長板與補短板相結合。”張曉蘭建議,推進“兩重”建設應準確把握政策導向、資金投向,切實增強項目謀劃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既要統籌當前以及未來幾年的重點任務安排,也要為應對未來潛在的風險挑戰留足政策空間。
- 到2030年,建設一百個左右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戶外運動將迎來更多好去處(2025-04-17)
- 首個體育金融服務指導意見 專家這樣說(2025-04-17)
- 經濟數據速覽:10組數字看一季度中國經濟(2025-04-17)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醫藥科研誠信建設的通知》政策解讀(2025-04-17)
- 圖表:一季度1.63億人次出入境 同比上升15.3%(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