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消費評論

茶市瘋狂到幾時?

2021年04月23日 09:27????信息來源:http://epaper.cqn.com.cn/article/497742.html

近日,云南省臨滄市的一株名叫“錦繡茶尊”的古茶樹成了“網紅”,其10千克“茶青開采權”,在某網絡平臺拍出1068萬元的“天價”。此事經媒體報道,引起廣泛關注,再次觸發輿論關于“天價茶”的討論。

國內茶市炒作“天價茶”現象早已有之。不光炒普洱,幾乎所有名茶都曾被炒過。近十幾年,國內茶拍會不斷增多,各種名茶拍賣成交價一再創出新高:148萬元/千克的信陽毛尖、170萬元/千克的黃山毛峰、200萬元/千克的太平猴魁……業內人士認為,市場炒作“天價茶”,嚴重背離市場規律,這會對整個茶產業造成極大傷害。

茶葉能炒起來,并炒成“天價”,與其本身的天然屬性有關。茶葉生長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一些知名茶葉產區面積小、產量低,精品茶在市場賣得就貴。當市場需求大于供給時,茶葉售價還會被進一步抬高。基于此,人為制造“稀缺性”以抬高茶葉售價,就有了依托。比如,一些商家炒作“山頭茶”,就是人為制造“稀缺性”的常見手法之一。為銷售茶葉,貴州省某地以茶葉產區2330米的海拔高度為賣點,注冊“云上2330”商標,準備以2330元/500克的價格售賣,包裝袋上寫著“全球海拔最高茶園 中國高山生態有機茶之鄉”。

在“稀缺性”之上,再“賦予”茶葉一些特殊功效,炒作“效果”會更佳。比如,在某電商平臺,一家售賣福建土樓金線蓮養肝茶的茶店,宣稱該茶有降火解酒益肝清熱的功效。若茶葉本身炒無可炒,就轉向“文化功能”“社會價值”等領域尋找更多炒點,于是“辦事茶”“送禮茶”“領導喝的茶”之類就紛紛上市了。當然,炒得最狠的,要屬渲染“投資茶”“金融茶”這種路數。前些年市場熱炒普洱茶,曾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買家花幾十萬元進了一些普洱茶,有懂行的朋友看到后說,現在花的是一輛寶馬3系的錢,但兩年后它就可以換一輛寶馬5系,再過幾年就是輛寶馬7系了。

關于茶葉炒作,有業內人士指出,茶葉市場與其他任何市場一樣,出現炒作現象不可避免。事實上,炒作是基于市場經濟的自然行為,是人的逐利本性的體現,是市場參與主體的博弈。不管現在輿論如何批評、專家怎樣提醒,茶葉炒作一旦出現就不會停止,它會長期存在下去。問題只在于,如何將炒作限制于一定的范圍內,使其不至于影響整個行業市場健康發展。

遏制炒茶風,有兩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做:一是保護茶農,打擊假冒。前文提到,茶葉炒作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產量少,尤其是知名稀有茶葉產量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在市面上各種高價茶并不少見,總銷售量遠高于產量。顯然,其中混跡著大量假貨。一名茶農說,小區域的毛茶不加價很難買到,在部分名山頭,每年春茶季村口都會設置檢查點,防止外來茶青混入。可是市場防不勝防,總有假貨充斥。二是規范定價,嚴管茶拍。前些年,一些熱門“投資茶”只要搶到貨,轉手就可以加價賣掉,賺錢很容易。這吸引了很多投機者,不少人不惜借錢甚至賣掉房產來炒作。當前,一些茶葉價格越炒越高,但實際上已經“有價無市”,難以變現,擊鼓傳花式的游戲快要接近尾聲了。

要管好茶葉市場,讓茶葉回歸“茶喝不炒”的產品屬性,第一要務是建立完善涵蓋茶葉生產銷售全產業鏈的法規標準,治理炒茶、假茶等亂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茶產業集中度,建立標準化的工業模式,打造有影響力的茶葉品牌,通過培育大企業以整合規范市場。同時,通過大數據手段,對茶葉的種植、加工、銷售進行全過程追溯,建立全鏈條的品質監管體系。只有這樣,茶葉市場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人們才能喝到品優價適的好茶。(中國質量報 胡立彪)


久久精品女人热,久久最新金品视频免费播放,欧美国产主播在线,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中文字幕不卡精品视频在线 |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午夜 | 亚洲v国产v天堂v | 最新国产亚洲精品免费va在线 | 日本强伦姧护士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永久幕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