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消費評論

“遲早要還”是市場鐵律

2021年03月02日 09:58????信息來源:http://epaper.cqn.com.cn/article/496526.html

今年春節期間,北京市民孫先生花費9600元在某茶店購買了3盒禮盒裝金駿眉紅茶。回家準備品嘗時,孫先生發現禮盒內外包裝上均無產品標簽。孫先生認為該茶店銷售的產品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故將茶店訴至法院,要求退還貨款并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9.6萬元。近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支持孫先生的訴訟請求。

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有產品名稱、凈含量、生產日期等信息標簽。未標注以上相關信息的,屬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本案的茶葉經營者不可能不知道上述規定。其之所以置法律法規于不顧,無非就是沖著一個“利”字,為了獲利更多,從非正規渠道進貨,高價出售。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市場搞經營,愛財逐利沒錯,但必須要“有道”,其底線是不能違法。江湖有個說法: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在市場混,“遲早要還”同樣是鐵律。很多情況下,“要還”的,可不只是法院判定的這點賠償款。

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聯合發布15個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專項行動典型案例,其中,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湖南“大頭娃娃”事件在列。涉事的湖南省永興縣母嬰用品連鎖店“某嬰坊”“媽咪某嬰坊”,誤導家長將一種固體蛋白飲料當作特殊用途奶粉購買喂食給過敏體質嬰幼兒,導致嬰幼兒出現健康問題。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對案件進行調查后,對“某嬰坊”“媽咪某嬰坊”經營者作出頂格罰款200萬元的行政處罰。

被行政處罰及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后,“某嬰坊”“媽咪某嬰坊”想必再沒法干下去,要關門了。其所“還”代價之大,當在其意料之外。像這樣的店家夸大事實忽悠消費者,心里還是發虛的,對“遲早要還”應該有所顧忌。可有些大忽悠自己行騙卻理直氣壯,罵被騙者是騙子,這就有點過分了。

曾有這樣一個案例。2018年3月的一天,桂林某旅行社一名導游帶著旅游團成員去吃午飯,飲食非常簡單,只有米飯加腐乳。吃完上車后,幾名游客對午餐標準表示不滿,而導游則訓斥旅客稱:“這點錢出來旅游,還不消費不買東西,騙吃騙喝騙玩,就是旅游流氓。”對此,桂林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經過調查認定,該旅游團涉嫌不合理低價游。該委員會依法對負責地接的涉事旅行社和導游從嚴從重處理,吊銷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吊銷導游證,并列入旅游失信黑名單。

有網民認為:“明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卻參加價格很低的旅行團,人家旅行社就是要游客額外消費賺錢的,你不消費旅行社不餓死了?”理不是這么講的。問題是旅行社沒把話說明白,事情沒擺在桌面上,自己挖坑設陷在先。也許旅游行業有這樣的潛規則,但要知道,凡是拿到太陽底下就有問題的潛規則都不是正經規則,不受法律保護,而且多屬違法。

下面這個案例更好地說明了潛規則之害。謝先生在網上購買了20盒阿膠,經檢驗其中存在牛源性成分。于是他將阿膠銷售商訴至法院,要求退一賠十。雖然被告辯稱涉案產品是經過質量檢測的合格產品,且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只是存在標簽瑕疵,并不影響食品安全,但法院審理認為,涉案產品標簽顯示主原料為阿膠,而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生產阿膠所用原料必須為驢皮,嚴禁存有和使用其他動物皮,被告公司產品被檢出牛源性成分,其不能說明這種成分的來源,因被認定存在摻假摻雜行為。法院最終支持了謝先生的訴訟請求。

事實上,目前許多市場領域都存在這樣那樣的潛規則,消費者一不小心就要被“潛”。對待這種潛規則,說什么“存在即合理”是沒用的。應該怎么辦?通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破除之、拆毀之。


久久精品女人热,久久最新金品视频免费播放,欧美国产主播在线,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一本香蕉大道高清视频 | 青青青视频香蕉观看视频 | 亚洲午夜在线网址网址 | 亚洲1级在线观看 | 久久午夜视频一二三区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