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反壟斷成為遏制“大數據殺熟”利器
許多消費者都有這樣的經歷:在網上購物、點外賣、訂機票,往往會員的價格比非會員高,老會員的價格比新會員高。這就是典型的“大數據殺熟”現象。近年來,隨著平臺經濟迅速崛起,“大數據殺熟”問題日益凸顯。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做過的調查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 “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有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大數據殺熟”背后,平臺的如意算盤打得嘩嘩響。在平臺看來,老會員屬于存量用戶,對平臺已經形成一定的品牌黏性和消費剛需。新會員、非會員則是需要拉攏的增量用戶,實施價格優惠有助于拓展市場份額。但這種“殺熟”的銷售方式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和隱私權,也嚴重背離了市場經濟的公平原則。
事實上,2019年起施行的《電子商務法》,相關條款就已對“大數據殺熟”行為作了禁止性規制。2020年10月起施行的《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要求“在線旅游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于旅游者消費記錄、旅游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游者合法權益”。然而,“大數據殺熟”卻禁而不絕,甚至成為公開的潛規則。究其原因,關鍵在于違法成本過低。
根據《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經營者實施“大數據殺熟”,將面臨最高五十萬元的處罰。這看似嚴厲,但對于身價動輒千億的互聯網平臺來說,無異于“罰酒三杯”。而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大數據殺熟”涉嫌價格欺詐,消費者可以主張三倍賠償。不過,由于“大數據殺熟”具有技術性和隱蔽性,消費者維權面臨現實的舉證難題。面對質疑,平臺方往往辯稱系營銷活動導致價差,或是隨機發放補貼不同,并未有意區別對待用戶。由于信息不對稱,很多消費者即使感覺就是被殺熟,也只能不了了之。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的發布,為遏制“大數據殺熟”提供了新的法治視角?!斗磯艛喾ā方菇洜I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無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差別待遇。此次《指南》進一步明確了構成差別待遇可以考慮的因素,其中就包括“大數據殺熟”。反壟斷執法機構介入調查,無疑比消費者個體取證維權更具優勢。一旦平臺被認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還將面臨“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的重磅處罰,有望成為反殺“大數據殺熟”的利器。
“科技向善”的理念,逐漸成為業界共識。須知,任何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善用法治力量,才能倒逼互聯網平臺用好大數據,激發科技向上向善的動能,讓消費者免于被算法“算計”,讓算法更好地服務于消費者。(中國消費者報 張淳藝)
許多消費者都有這樣的經歷:在網上購物、點外賣、訂機票,往往會員的價格比非會員高,老會員的價格比新會員高。這就是典型的“大數據殺熟”現象。近年來,隨著平臺經濟迅速崛起,“大數據殺熟”問題日益凸顯。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做過的調查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 “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有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大數據殺熟”背后,平臺的如意算盤打得嘩嘩響。在平臺看來,老會員屬于存量用戶,對平臺已經形成一定的品牌黏性和消費剛需。新會員、非會員則是需要拉攏的增量用戶,實施價格優惠有助于拓展市場份額。但這種“殺熟”的銷售方式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和隱私權,也嚴重背離了市場經濟的公平原則。
事實上,2019年起施行的《電子商務法》,相關條款就已對“大數據殺熟”行為作了禁止性規制。2020年10月起施行的《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要求“在線旅游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于旅游者消費記錄、旅游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旅游者合法權益”。然而,“大數據殺熟”卻禁而不絕,甚至成為公開的潛規則。究其原因,關鍵在于違法成本過低。
根據《電子商務法》,電子商務經營者實施“大數據殺熟”,將面臨最高五十萬元的處罰。這看似嚴厲,但對于身價動輒千億的互聯網平臺來說,無異于“罰酒三杯”。而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大數據殺熟”涉嫌價格欺詐,消費者可以主張三倍賠償。不過,由于“大數據殺熟”具有技術性和隱蔽性,消費者維權面臨現實的舉證難題。面對質疑,平臺方往往辯稱系營銷活動導致價差,或是隨機發放補貼不同,并未有意區別對待用戶。由于信息不對稱,很多消費者即使感覺就是被殺熟,也只能不了了之。
《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的發布,為遏制“大數據殺熟”提供了新的法治視角?!斗磯艛喾ā方菇洜I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無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差別待遇。此次《指南》進一步明確了構成差別待遇可以考慮的因素,其中就包括“大數據殺熟”。反壟斷執法機構介入調查,無疑比消費者個體取證維權更具優勢。一旦平臺被認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還將面臨“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的重磅處罰,有望成為反殺“大數據殺熟”的利器。
“科技向善”的理念,逐漸成為業界共識。須知,任何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善用法治力量,才能倒逼互聯網平臺用好大數據,激發科技向上向善的動能,讓消費者免于被算法“算計”,讓算法更好地服務于消費者。(中國消費者報 張淳藝)
- 京津冀3地消費者組織測評16款電飯煲部分產品烹飪性能不佳 (2025-03-28)
- 羽絨服羽絨填充物氣味比較試驗結果公布FILA、特步等8款樣品綜合評價較高 (2025-03-01)
- 40款手洗餐具洗滌劑測評結果出爐“康威龍健康洗潔精”菌落總數超標18倍 (2025-03-01)
- 上海市消保委公布30款電動牙刷比較試驗結果國產品牌智能化表現出色 (2025-03-01)
- 共享按摩椅還會香多久(202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