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民端上桌的稻米能追溯產地
端上合肥市民桌的稻米不僅能追溯產地還能查看生長過程,廬江縣打造了稻米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試驗區;通過自動化控制技術培育的蘭花品種多達幾百種,最貴一株幼苗就要千元……借助“物聯網+農業”先進技術,廬江縣臺創園里的71個項目以及51個家庭農場實現了科技追溯農產品成長全過程。記者了解到,今年該縣還將爭創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園。
端上餐桌的稻米能追溯產地、生長過程
端上桌的稻米產地在哪?生長環境如何?拿出手機掃一掃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就能輕松查看。
“日前,廬江縣已經建立起農業物聯網指揮調度中心,這其中,除了12個物聯網應用示范點,還建立起一個稻米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試驗區。”據廬江縣副縣長黃正來介紹,借助“物聯網+農業”先進技術,能實現對稻米種植的全過程追溯。“比如,居民想知道這個稻米產自哪里、生長環境怎么樣,只要掃一掃包裝袋就全知道了。”他介紹,目前,廬江縣臺創園里就有糧食企業使用上這個追溯系統。
借助于物聯網技術,還能在稻米的生長過程中進行科學的指導和管理。“比如,什么時候該施肥、灌水、收割甚至往哪里銷售,都有具體的流程和指導。”黃正來表示,目前,這個稻米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試驗區還只是覆蓋了縣域內部分糧企,等技術更成熟后,將全縣推廣使用。
記者了解到,廬江臺創園是2010年5月經國臺辦和農業部批準建設的,是全國29個臺創園之一。“2011年園區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并在2012年成功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臺創園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高一軍告訴記者,從2015年9月以來,一直致力于在園區現有基礎上再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在創新能力上,高一軍介紹,目前,園區內已打造73個項目和51個家庭農場,并引進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農科院、中科院中國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6家院所,為農產品搭建13個研發平臺。
科技手段培育的蘭花品種多達一百多種
在廬江縣臺創園的一處大棚里,一百多種蘭花競相生長。
“蘭花雖然好看,但也很嬌弱,一般生長環境最適宜在18℃到28℃之間。”邢尹生是安徽蘭之洲農業生態園的現場管理人員,他告訴記者,溫室大棚根據實際蘭花的育苗品種,設定相應的空氣濕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土壤溫度等環境參數,再運用“互聯網+”的現代農業技術,自動化系統、通過溫濕度傳感器及時反映大棚內的環境變化。
記者了解到,目前這里已建成溫室大棚2棟、1萬平方米,年培育臺灣蝴蝶蘭、高檔蘭草等50萬株。“目前我們這里已經培育了一百多種蘭花品種,包括蝴蝶蘭、國蘭、洋蘭、國亞蘭等高端花卉,最貴的一株是宋梅,光是一棵幼苗就近千元。”邢尹生介紹,想要讓這些蘭花長得好,溫室大棚上所采用的科技含量也不少。當大棚內超出預設值的溫度、濕度甚至是光強度時,控制系統就會通過控制大棚的相關設備及時調節,實現自動化的管理。(晨報記者劉梅梅通訊員梁如)
端上合肥市民桌的稻米不僅能追溯產地還能查看生長過程,廬江縣打造了稻米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試驗區;通過自動化控制技術培育的蘭花品種多達幾百種,最貴一株幼苗就要千元……借助“物聯網+農業”先進技術,廬江縣臺創園里的71個項目以及51個家庭農場實現了科技追溯農產品成長全過程。記者了解到,今年該縣還將爭創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園。
端上餐桌的稻米能追溯產地、生長過程
端上桌的稻米產地在哪?生長環境如何?拿出手機掃一掃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就能輕松查看。
“日前,廬江縣已經建立起農業物聯網指揮調度中心,這其中,除了12個物聯網應用示范點,還建立起一個稻米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試驗區。”據廬江縣副縣長黃正來介紹,借助“物聯網+農業”先進技術,能實現對稻米種植的全過程追溯。“比如,居民想知道這個稻米產自哪里、生長環境怎么樣,只要掃一掃包裝袋就全知道了。”他介紹,目前,廬江縣臺創園里就有糧食企業使用上這個追溯系統。
借助于物聯網技術,還能在稻米的生長過程中進行科學的指導和管理。“比如,什么時候該施肥、灌水、收割甚至往哪里銷售,都有具體的流程和指導。”黃正來表示,目前,這個稻米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試驗區還只是覆蓋了縣域內部分糧企,等技術更成熟后,將全縣推廣使用。
記者了解到,廬江臺創園是2010年5月經國臺辦和農業部批準建設的,是全國29個臺創園之一。“2011年園區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并在2012年成功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臺創園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高一軍告訴記者,從2015年9月以來,一直致力于在園區現有基礎上再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在創新能力上,高一軍介紹,目前,園區內已打造73個項目和51個家庭農場,并引進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農科院、中科院中國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6家院所,為農產品搭建13個研發平臺。
科技手段培育的蘭花品種多達一百多種
在廬江縣臺創園的一處大棚里,一百多種蘭花競相生長。
“蘭花雖然好看,但也很嬌弱,一般生長環境最適宜在18℃到28℃之間。”邢尹生是安徽蘭之洲農業生態園的現場管理人員,他告訴記者,溫室大棚根據實際蘭花的育苗品種,設定相應的空氣濕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土壤溫度等環境參數,再運用“互聯網+”的現代農業技術,自動化系統、通過溫濕度傳感器及時反映大棚內的環境變化。
記者了解到,目前這里已建成溫室大棚2棟、1萬平方米,年培育臺灣蝴蝶蘭、高檔蘭草等50萬株。“目前我們這里已經培育了一百多種蘭花品種,包括蝴蝶蘭、國蘭、洋蘭、國亞蘭等高端花卉,最貴的一株是宋梅,光是一棵幼苗就近千元。”邢尹生介紹,想要讓這些蘭花長得好,溫室大棚上所采用的科技含量也不少。當大棚內超出預設值的溫度、濕度甚至是光強度時,控制系統就會通過控制大棚的相關設備及時調節,實現自動化的管理。(晨報記者劉梅梅通訊員梁如)
- 國家藥監局推進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2020-07-02)
- 天津市濱海新區召開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現場推動會(2020-07-02)
- 吉林市全面建立貨品追溯系統 菜肉有了“身份證”(2020-07-02)
- 江蘇鎮江市推進流通環節 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建設(2020-07-02)
- 廈門市三家試點企業通過可追溯體系認證(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