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菜籃子產品從產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天津市將促進智能科技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并制定出《天津市智能農業專項行動計劃》。新型農業的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生產方式,對于豐富每戶人家的菜籃子,監控食品安全,發展特色旅游,改善生態環境都有著重要意義。
到2020年,天津市將建設1個智能農業平臺,初創國際智能農業研究院,面向全國探索建立智能農業產業服務聯盟。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國際智能農業研究院、智能農業產業服務聯盟、智能農業產業合作平臺為核心的智能農業公共技術平臺;突出天津特色,實施智能水產、智能畜牧、智能園藝、智能種業和智能農機示范應用工程,在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農產品物流中心區、農業農村改革試驗區打造一批智能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一批特色農業互聯網小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全部實現智能化。
幾個重點領域的智能化,都包括哪些內容呢?
智能水產大力推廣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水產養殖水體環境實時監控、餌料自動精準投喂、魚類病害監測預警、專家遠程咨詢診斷等系統,實現水產養殖的生產集約化、裝備工程化、測控精準化和管理智能化。促進水產養殖環境監測調控、水產品流通、冷鏈物流、水產品質量安全溯源。
智能園藝面向特色設施園藝領域,鼓勵各類農業生產主體新建和改造智能溫室,對蔬菜、花卉、果樹等的播種、間苗、移栽、分級、采摘、收獲自動化智能化系統進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開展工廠化、智能化和標準化生產,提高智能溫室的復合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智能畜牧面向特色奶牛、種豬、種羊等畜禽養殖基地,采用二維碼等技術構建畜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系統,全程記錄養殖、屠宰、流通等環節信息,實現從養殖源頭到零售終端的雙向追蹤,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智能種業加強農作物種子物聯網推廣應用,開展農作物品種DNA身份鑒定,形成以品種身份證數據為核心的種子質量監管體系。到2020年,天津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種業率先實現智能管理追溯全覆蓋,2025年,所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業信息全部實現可追溯,智能化率達到100%。
智能農機鼓勵開展無人機、智能采摘機及植保機器人等研發應用。利用人工智能統籌安排農機調度,實現農機跨區作業科學調度。提高農機智能水平,應用農機智能監控終端,實施農機定位耕種、平地、整地、深松等作業。提高農機作業質量和效率。加快實現“三減”(減肥料、減化學農藥、減除草劑)目標,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天津市將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創新。支持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在糧、菜、肉、魚、奶、蛋等天津市主要菜籃子產品從產地到餐桌全程追溯的應用示范與推廣。建設天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監管平臺,建設農產品安全追溯示范基地100個,普及二維碼等技術應用,加快推廣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電子檔案建設,健全農產品編碼標準,建設農產品安全警示系統及失信懲處機制,建立生產者可用、政府可控、消費者可信的多平臺農產品質量全程追溯系統。開展智能農業電子商務應用創新。為天津市農產品網絡銷售全覆蓋提供技術支撐。(“津云”新聞編輯侯靜)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天津市將促進智能科技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并制定出《天津市智能農業專項行動計劃》。新型農業的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生產方式,對于豐富每戶人家的菜籃子,監控食品安全,發展特色旅游,改善生態環境都有著重要意義。
到2020年,天津市將建設1個智能農業平臺,初創國際智能農業研究院,面向全國探索建立智能農業產業服務聯盟。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國際智能農業研究院、智能農業產業服務聯盟、智能農業產業合作平臺為核心的智能農業公共技術平臺;突出天津特色,實施智能水產、智能畜牧、智能園藝、智能種業和智能農機示范應用工程,在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農產品物流中心區、農業農村改革試驗區打造一批智能農業示范園區,建設一批特色農業互聯網小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全部實現智能化。
幾個重點領域的智能化,都包括哪些內容呢?
智能水產大力推廣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水產養殖水體環境實時監控、餌料自動精準投喂、魚類病害監測預警、專家遠程咨詢診斷等系統,實現水產養殖的生產集約化、裝備工程化、測控精準化和管理智能化。促進水產養殖環境監測調控、水產品流通、冷鏈物流、水產品質量安全溯源。
智能園藝面向特色設施園藝領域,鼓勵各類農業生產主體新建和改造智能溫室,對蔬菜、花卉、果樹等的播種、間苗、移栽、分級、采摘、收獲自動化智能化系統進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開展工廠化、智能化和標準化生產,提高智能溫室的復合利用率和經濟效益。
智能畜牧面向特色奶牛、種豬、種羊等畜禽養殖基地,采用二維碼等技術構建畜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系統,全程記錄養殖、屠宰、流通等環節信息,實現從養殖源頭到零售終端的雙向追蹤,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智能種業加強農作物種子物聯網推廣應用,開展農作物品種DNA身份鑒定,形成以品種身份證數據為核心的種子質量監管體系。到2020年,天津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種業率先實現智能管理追溯全覆蓋,2025年,所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種業信息全部實現可追溯,智能化率達到100%。
智能農機鼓勵開展無人機、智能采摘機及植保機器人等研發應用。利用人工智能統籌安排農機調度,實現農機跨區作業科學調度。提高農機智能水平,應用農機智能監控終端,實施農機定位耕種、平地、整地、深松等作業。提高農機作業質量和效率。加快實現“三減”(減肥料、減化學農藥、減除草劑)目標,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天津市將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創新。支持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在糧、菜、肉、魚、奶、蛋等天津市主要菜籃子產品從產地到餐桌全程追溯的應用示范與推廣。建設天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監管平臺,建設農產品安全追溯示范基地100個,普及二維碼等技術應用,加快推廣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電子檔案建設,健全農產品編碼標準,建設農產品安全警示系統及失信懲處機制,建立生產者可用、政府可控、消費者可信的多平臺農產品質量全程追溯系統。開展智能農業電子商務應用創新。為天津市農產品網絡銷售全覆蓋提供技術支撐。(“津云”新聞編輯侯靜)
- 國家藥監局推進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2020-07-02)
- 天津市濱海新區召開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現場推動會(2020-07-02)
- 吉林市全面建立貨品追溯系統 菜肉有了“身份證”(2020-07-02)
- 江蘇鎮江市推進流通環節 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建設(2020-07-02)
- 廈門市三家試點企業通過可追溯體系認證(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