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能見到諸位尊貴的客人,很榮幸能為大家講講質量在德國經濟中所起到的作用。
自十余年前,德國的商品出口量就居世界前三之中,同列前三位的國家還有中國和美國。機械制造業產品尤其是汽車、化工和電氣行業的產品,很受市場的歡迎。
如果想對比一下國際范圍內的貿易平衡狀況,您需意識到,在過去幾年,全球主要貿易參與者中只有中國和德國是贏家。
世界經濟論壇曾在他們的《全球競爭力報告2007/08~2013/14》提到,德國是世界上最富競爭力的國家。那么德國的情況如何?
德國自然資源極其有限。但是,德國卻在能源、水、交通和物流體系、環境及廢物處理、通信、IT領域建立起了先進的架構。他們的教育體制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德國有訓練有素的工業專家,有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其員工也都積極樂觀。最重要的是,1896年至今,德國已建立了發展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和合格評定架構。總之,德國國際貿易的成功有多方面因素。
一項關于客戶忠誠度的調查作了如下評述:合格的產品和服務是什么意思?客戶認為企業形象才是贏得成功最重要的推動因素,所以德國制造的標簽代表的是廣義的質量,包括:實用性、可靠性和經久耐用性、物有所值及良好的形象。
自20世紀60年代,德國質量協會就成為了最重要的注冊團體。德國質量體系領域受到鼓舞。我們已決定要建立起一個清晰的未來市場。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從2012年1月起就已經啟動了德國質量體系,預計2014年年底就可以完成,具體情況我會在我的演講中詳細說明。
一百多名工商業、政治、管理及其它領域的領導人物都回答了這個問題:怎么做才能使德國工業在世界市場上憑借質量這個主要甄別特征而成功呢?
答案主要可以總結為7個論點。這些論點旨在激起大家對工商、政治及社會領域中有關質量的討論。
德國發展的過程,體現出人們對于質量在社會和經濟意義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已達成了共識,并且也為德國在貿易和工業領域保持重要地位提供了具體建議。
德國必須重視和緊抓“德國制造”魅力,這就是對其質量的有關推斷。考慮到越來越多的全球化供應鏈條、跨國公司結構體、結構變化正轉向服務型社會,就必須高瞻遠矚,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德國制造”標簽充滿活力。
在各類公司和機構中,如果您不想在國際舞臺上淪落為平庸之輩,我們必須將質量觀念上升為更高級別的戰略指導原則。
質量對我們的未來極其重要,這里所說的應被理解為原始的刺激。為了主動、徹底彰顯其潛能,必須依靠廣泛的工商業的承諾、政界以及整個社會,并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來看。
論點1:質量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和關鍵的角色——即使是在時代巨變的時刻
質量是一個能為雇員、客戶以及供應商創造安全、可信環境的因素。這一點被不久前剛發生的巨大危機和劇變再次證明。那些將質量作為其指導原則的公司和組織在經過很長時間用后會變得更加成功。同樣,那些謹遵質量原則的國家,其經濟也會獲得長期的成功。對我們來說,現在,質量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基本甄別特征,而且今后仍將是。德國的個人和組織機構將德國經濟作為一個整體來改善,對德國而言,如果想要在未來的世界成為領頭羊,受各國尊重,質量是一項成功的要素。
論點2:關注質量能團結德國工業
對于質量的關注使得德國的工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坦率、吃苦耐勞、誠實、可靠以及一絲不茍的態度是德國工商業最重要的傳統美德和價值觀。這些傳統美德成為許多零售商、中小型企業、家族企業乃至大型集團公司邁向成功的敲門磚。這些公司雖然涉及各個行業,但是他們都真正關注質量,真正體現什么是“德國制造”。
我們不應該忽略掉這一點,那就是德國制造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服務。但是,我們必須持續改進,以求在未來有一席之地。憑借質量謀求長期成功的關鍵是將傳統美德同當今21世紀的美德——速度、網絡化、交際能力以及跨文化溝通能力健康地融合在一起。
這就意味著為了達到完美的目標,我們必須永葆熱情。過去的收獲都是靠努力和承諾得來的。那種愿意不斷改進創新、愿意總能對變化作出快速而靈活的反應的熱情,我們必須保留,并將它傳給我們的下一代。
論點3:德國制造意味著什么?
德國制造代表了全世界消費者和投資產品對德國制造業深深的信任。我們仍會保持這個被國際舞臺所熟知和推崇的標簽的情感力量和甄別力量。它在全球競爭市場上代表了質量的最高標準。德國制造是一個國際品牌,所以我們必須珍惜和保持這個品牌的號召力。
德國制造品質除了能證明工業產品的質量外,今后還必須代表服務、知識創造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的最好質量。我們必須知道當面對問題的時候,德國人是最善于解決問題的。德國制造標簽的真正實力不再是生產和總裝配。制造業的地位正逐漸削弱。德國制造未來將力壓群雄,因為德國確信在全球活躍的公司和生產環境下,供應鏈和生產鏈條上的全部責任的判定都以德國的質量方針為依據。這就需要向不發達國家和地區轉移專門技術、標準和專家教育,并為全世界人民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水準。
論點4:質量是一個家庭體系
現在,質量是一個系列課題。如果我們能拓寬對于質量的概念和對于質量的理解,德國工業和德國經濟將受益匪淺。也就是說,我們更加致力于知識的增長和更新。我們的社會在各個方面更像是一個工業社會,但今后,客戶和商業合作伙伴就不會僅僅只關心技術產品質量和工藝質量了。質量只有在與有明顯增加客戶利益目的的真正革新結合起來的時候,才會釋放出潛能。當今質量概念還包括其它方面:快速反應時間、客戶關注度和透明的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標準,供應鏈條上的這些方面都可以被客觀地評估。質量必須覆蓋組織機構的所有部門和各個方面。
論點5:質量是一個戰略性管理工具
作為一種公司及組織機構成功的基礎工具,它變得越來越重要。換句話說,質量必須被建設成為一個覆蓋所有區域的戰略性管理方案,它還必須是一種能被明確實施及控制的方法,由管理者應用于實踐。只有在這時,才可能建立一種真正有益的質量文化。一個組織機構,尤其是其高層,必須認真對待質量問題,并時刻將其放在首位。首先,質量必須扎根于員工們的心中。每一個個體都應該真正關注本組織機構的成功以及其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這就是為什么管理者們的任務之一就是建立一種關注質量的企業文化。這種關注質量的文化促使人們愿意投資于創新產品和工藝。其特點是具有戰略和計劃的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熱情以及精準的執行力等特征。
為質量實質和長期可持續性而奮斗,長久以來都是德國文化所不可缺少的部分。為了保持一流地位,我們必須像支持和發展一個公司、組織機構和團體那樣支持和發展我們的質量文化。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必須進行一個關于質量的持續對話,它是一種價值和成功因素。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問有關公司和組織的做法的重要問題,答案不僅影響了對成功的看法,也在采購和投資決策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客戶已經成熟,他們尋求可持續性進步、實質、透明性。真正的答案是,質量必須更深地扎根于我們中間。
論點6:質量帶來可持續增長和生活品質
基于可持續性的質量方針讓世界更美好。這個概念對長期的經濟、生態和社會發展都有益。這種對質量的新的理解主要是基于社會。我們必須時刻了解,好的東西不一定是便宜的,增長的真正含義不僅僅是增加銷售量、輸出量和利益,還是享受更高質量的生活。
論點7:質量需要政治和教育框架
鼓勵和促進質量全方位發展的公平政策,可以促進社會組織架構中質量的動態發展。需要的主要是現代化基礎設施、功能性管理、基于創新的科研支持,以及穩定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
教育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并仍將起決定性作用。沒有教育就無法真正實現質量。為了加強德國作為一個質量繁榮并受認可的國家的形象,我們首先需要大量培養和培訓年輕人。鑒于此,我們需要馬不停蹄地將我們的大學和學校建設成世界頂級水平。我們已有的優秀“雙軌制”職業教育制度也不容忽視,這個制度也為世界人民所稱道。德國有一項職業培訓和進修制度,這個制度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是僅此一例,它為工商業界提供各層次的卓越人才以及優秀的大學教師和工程師。由于分支眾多、基礎廣泛,我們今后還將需要這個制度。中型企業以及大型集團公司的質量都是以我們人力資源中的專業操作人員的知識和技能為依據、為源泉的。
德國的教育、科研以及工商業都有待發展,以形成一個更有效、效率更高的整體制度。此外,在德國,我們更精于將我們的想法變成具有德國品質水平的創新型產品,由此,德國經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中德兩國在經濟、技術和社會發展領域的相互借鑒對兩國都是有益的。兩國間的合作建立在多年合作的牢固基礎上,這種合作關系就如同歐盟內部的合作。通過下面的數字可以看到中德兩國之間的聯系:中德兩國間每日實際貨物貿易額占中國和歐盟間的三分之一,合計約每日15億美元。
我想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閣下2014年3月28日在德國報紙上的一段話來結束我的演講:
“中國市場和德國技術的結合,無疑將極大促進中歐經濟社會發展,給普通百姓生活帶來諸多實惠。中國速度和德國質量的聯手,將為中歐乃至世界經濟創造巨大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