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車輛相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通報
2022年車輛相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
情況通報
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組織車輛相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現將抽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抽查概況。本次抽查檢驗510家企業生產的510批次車輛相關產品,涉及汽車用制動器襯片、汽車輪胎、車用尿素水溶液、車用汽油清凈劑等4種產品。發現69批次產品不合格(詳見附件1),抽查不合格率為13.5%。對4種產品的22個項目進行檢驗,其中安全項目有11個,占檢驗項目總數的50.0%。在抽查發現的69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20批次產品安全項目不合格,占比為29.0%。
(二)跟蹤抽查情況。本次跟蹤抽查到上次抽查不合格企業26家,其中有7家企業產品仍不合格(詳見附件2),另19家企業產品合格。
二、抽查結果分析
(一)汽車用制動器襯片抽查不合格率為4.2%。本次抽查15個省(市)96家企業生產的96批次產品,發現4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4.2%,較上次抽查上升1.7個百分點。該產品近3年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6.1%、2.5%、4.2%。

圖1 汽車用制動器襯片產品近3年國家監督抽查情況
本次抽查重點對汽車用制動器襯片的摩擦性能、剪切強度和有害成分限量等3個安全項目進行檢驗,發現3批次產品摩擦性能不合格,1批次產品有害成分限量不合格。經技術機構分析,摩擦性能項目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原材料混拌不均勻;有害成分限量項目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產品投產時未有效開展原材料有害成分限量檢測。
以上抽查主要涉及產業集聚區山東省、浙江省、湖北省企業生產的產品,分別抽查檢驗21批次、17批次、14批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0%、5.9%、14.3%。
(二)汽車輪胎未發現不合格。本次在流通領域抽查6個省(市)23家企業生產的23批次產品,重點對新胎外緣尺寸、胎面磨耗標志高度、無內胎輪胎脫圈阻力、強度性能、耐久性能、低氣壓性能、高速性能等7個安全項目進行檢驗,未發現不合格。
(三)車用尿素水溶液抽查不合格率為8.3%。本次在流通領域抽查20個省(區、市)300家企業生產的300批次產品,發現25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8.3%,較上次抽查下降3.5個百分點。該產品近3年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12.8%、11.8%、8.3%。

圖2 車用尿素水溶液產品近3年國家監督抽查情況
本次抽查重點對車用尿素水溶液的尿素含量、密度、折光率、雜質含量、一致性確認等5個項目進行檢驗。發現不合格項目涉及尿素含量、密度、折光率、雜質含量,不涉及安全項目。經技術機構分析,產品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尿素與去離子水添加比例不合理,對原料水的處理能力不足,質量把控不嚴。
以上抽查主要涉及產業集聚區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企業生產的產品,分別抽查檢驗88批次、42批次、34批次產品,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3.4%、14.3%、26.5%。
(四)車用汽油清凈劑抽查不合格率為44.0%。本次在流通領域抽查19個省(區、市)91家企業生產的91批次產品,發現40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44.0%,較上次抽查下降12.4個百分點。
本次抽查重點對車用汽油清凈劑的傾點、閃點(閉口)、硫含量、氯含量、防銹性/銹蝕程度、破乳性和模擬進氣閥沉積物質量等7個項目進行檢驗,不合格項目涉及閃點(閉口)、硫含量、氯含量、防銹性、破乳性和模擬進氣閥沉積物質量。其中,閃點(閉口)為安全項目,有16批次產品該項目不合格。經技術機構分析,閃點(閉口)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生產制造過程中選用的原料不合格,如低沸點的有機物等。
以上抽查主要涉及產業集聚區廣東省、山東省、北京市、江蘇省、上海市企業生產的產品,分別抽查檢驗22批次、15批次、9批次、9批次、8批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40.9%、66.7%、33.3%、55.6%、25.0%。
三、有關要求
針對本次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發現的問題,各有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強化抽查結果處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做好監督抽查結果處理工作。依法查封、扣押不合格產品,責令不合格產品銷售企業停止銷售同一產品,全面清理、依法處置庫存不合格產品;責令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停止生產銷售同一產品,并明確整改要求,嚴格督促落實整改措施,及時組織復查。將嚴重違法失信企業,依法納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結果處理情況要及時錄入e-CQS系統。總局將強化跟蹤督辦,視情通報各地處理結果情況。
(二)加強質量跟蹤監管。河南省、安徽省市場監管部門要針對車用尿素水溶液產品,廣東省、山東省、北京市、江蘇省、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要針對車用汽油清凈劑產品,加大轄區內重點企業監督檢查力度,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保持質量監管高壓態勢,嚴肅處理違法行為,提升質量安全水平。
(三)督促落實主體責任。將本次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情況通報相關地方政府及部門,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不合格產品企業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格按照標準依法組織生產銷售,保障產品質量安全。
(四)加強質量技術幫扶。組織有關行業組織和技術機構,幫助企業深入查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和解決方案,促進行業質量水平提高。
附件:
2022年車輛相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
情況通報
2022年,市場監管總局組織車輛相關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現將抽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抽查概況。本次抽查檢驗510家企業生產的510批次車輛相關產品,涉及汽車用制動器襯片、汽車輪胎、車用尿素水溶液、車用汽油清凈劑等4種產品。發現69批次產品不合格(詳見附件1),抽查不合格率為13.5%。對4種產品的22個項目進行檢驗,其中安全項目有11個,占檢驗項目總數的50.0%。在抽查發現的69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20批次產品安全項目不合格,占比為29.0%。
(二)跟蹤抽查情況。本次跟蹤抽查到上次抽查不合格企業26家,其中有7家企業產品仍不合格(詳見附件2),另19家企業產品合格。
二、抽查結果分析
(一)汽車用制動器襯片抽查不合格率為4.2%。本次抽查15個省(市)96家企業生產的96批次產品,發現4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4.2%,較上次抽查上升1.7個百分點。該產品近3年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6.1%、2.5%、4.2%。
圖1 汽車用制動器襯片產品近3年國家監督抽查情況
本次抽查重點對汽車用制動器襯片的摩擦性能、剪切強度和有害成分限量等3個安全項目進行檢驗,發現3批次產品摩擦性能不合格,1批次產品有害成分限量不合格。經技術機構分析,摩擦性能項目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原材料混拌不均勻;有害成分限量項目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產品投產時未有效開展原材料有害成分限量檢測。
以上抽查主要涉及產業集聚區山東省、浙江省、湖北省企業生產的產品,分別抽查檢驗21批次、17批次、14批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0%、5.9%、14.3%。
(二)汽車輪胎未發現不合格。本次在流通領域抽查6個省(市)23家企業生產的23批次產品,重點對新胎外緣尺寸、胎面磨耗標志高度、無內胎輪胎脫圈阻力、強度性能、耐久性能、低氣壓性能、高速性能等7個安全項目進行檢驗,未發現不合格。
(三)車用尿素水溶液抽查不合格率為8.3%。本次在流通領域抽查20個省(區、市)300家企業生產的300批次產品,發現25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8.3%,較上次抽查下降3.5個百分點。該產品近3年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12.8%、11.8%、8.3%。
圖2 車用尿素水溶液產品近3年國家監督抽查情況
本次抽查重點對車用尿素水溶液的尿素含量、密度、折光率、雜質含量、一致性確認等5個項目進行檢驗。發現不合格項目涉及尿素含量、密度、折光率、雜質含量,不涉及安全項目。經技術機構分析,產品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尿素與去離子水添加比例不合理,對原料水的處理能力不足,質量把控不嚴。
以上抽查主要涉及產業集聚區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企業生產的產品,分別抽查檢驗88批次、42批次、34批次產品,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3.4%、14.3%、26.5%。
(四)車用汽油清凈劑抽查不合格率為44.0%。本次在流通領域抽查19個省(區、市)91家企業生產的91批次產品,發現40批次產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為44.0%,較上次抽查下降12.4個百分點。
本次抽查重點對車用汽油清凈劑的傾點、閃點(閉口)、硫含量、氯含量、防銹性/銹蝕程度、破乳性和模擬進氣閥沉積物質量等7個項目進行檢驗,不合格項目涉及閃點(閉口)、硫含量、氯含量、防銹性、破乳性和模擬進氣閥沉積物質量。其中,閃點(閉口)為安全項目,有16批次產品該項目不合格。經技術機構分析,閃點(閉口)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生產制造過程中選用的原料不合格,如低沸點的有機物等。
以上抽查主要涉及產業集聚區廣東省、山東省、北京市、江蘇省、上海市企業生產的產品,分別抽查檢驗22批次、15批次、9批次、9批次、8批次,抽查不合格率分別為40.9%、66.7%、33.3%、55.6%、25.0%。
三、有關要求
針對本次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發現的問題,各有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強化抽查結果處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做好監督抽查結果處理工作。依法查封、扣押不合格產品,責令不合格產品銷售企業停止銷售同一產品,全面清理、依法處置庫存不合格產品;責令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停止生產銷售同一產品,并明確整改要求,嚴格督促落實整改措施,及時組織復查。將嚴重違法失信企業,依法納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結果處理情況要及時錄入e-CQS系統。總局將強化跟蹤督辦,視情通報各地處理結果情況。
(二)加強質量跟蹤監管。河南省、安徽省市場監管部門要針對車用尿素水溶液產品,廣東省、山東省、北京市、江蘇省、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要針對車用汽油清凈劑產品,加大轄區內重點企業監督檢查力度,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保持質量監管高壓態勢,嚴肅處理違法行為,提升質量安全水平。
(三)督促落實主體責任。將本次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情況通報相關地方政府及部門,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不合格產品企業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嚴格按照標準依法組織生產銷售,保障產品質量安全。
(四)加強質量技術幫扶。組織有關行業組織和技術機構,幫助企業深入查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和解決方案,促進行業質量水平提高。
附件:
- 2024年空氣凈化器等26種網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通報(2025-03-01)
- 2024年織物蒸汽機等13種網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通報(2025-03-01)
-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23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5-02-22)
- 市場監管總局通報15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發現不合格產品269批次 (2025-02-17)
- 不合格產品130批次市場監管總局抽查移動電源等11種產品(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