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芒康縣藏東珍寶酒業有限公司
西藏芒康縣藏東珍寶酒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地處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芒康縣納西鄉,2011年1月13日正式注冊,注冊資本500萬元,主要經營葡萄酒釀造及銷售。公司現有員工33人,每年還解決臨時就業300余人,為每人年增收達8000元以上。2013年葡萄酒產量達100噸,年產值達1000萬元。公司主打產品——“達美擁”系列葡萄酒先后作為芒康茶馬古道藝術節、昌都解放60周年大慶、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慶指定用酒。2013年,公司通過“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群眾種植釀酒葡萄2500畝,為公司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發展背景
鹽井地區在歷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詔的要道,也是滇茶運往西藏的必經之路。19世紀葡萄酒和葡萄酒釀造技術隨天主教傳入鹽井地區,從那以后,當地群眾一直有種植葡萄,釀制與飲用葡萄酒的習慣。這里平均海拔2900米,屬于小河谷地形,南與云南德欽縣和四川巴塘縣相連,東有金沙江,西有瀾滄江,中有中巖曲河,瀾滄江從中流過,水資源豐富,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性季風型氣候,光照充足,干燥卻又不缺水。天然的氣候優勢,給予了葡萄良好的生長環境和最少的病蟲害,使葡萄生長的全周期可以做到不施用一滴農藥和化肥,是世界上釀制高品質綠色無污染葡萄酒的一塊寶地。
因為這些人文和地理氣候的優勢,2009年,洛松次仁回到他的家鄉鹽井,聯手葡萄酒學博士高捷共同創辦了西藏芒康縣藏東珍寶酒業有限公司,開始打造世界最高海拔的葡萄酒,并以孕育產區葡萄的雪水之源——“達美擁”雪山命名。
二、發展歷程
自2009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愛護下以及公司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公司產值每年成倍地增長,產量從2009的7噸跨越到2013年的100噸。產量在增長的同時,品質不降反升,產品供不應求。這主要歸功于公司在發展中不斷進行的3個探索。
一是對發展模式的探索。
發展初期,因為公司生產能力的關系,年產量較低,到后來公司發展迅速,產量成倍提升,公司就不得不考慮原料供應的問題。2009年,當地群眾葡萄種植面積僅100畝左右,到2012年在公司高價收購葡萄的帶動下也才300畝。而公司除每年進行廠區改擴建工程外,從2012年開始新廠區建設,到2014年8月竣工后,年生產能力達3000噸,最大可容納葡萄達6000噸。
為解決葡萄酒生產原料的問題,公司從2012年開始探索葡萄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在黨和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下,當年就帶動當地群眾種植葡萄200余畝。2013年,公司提出“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企業提供技術并承諾全部高價收購,協會協調種植、管理、收購等工作,農戶根據實際情況使用耕地或荒地種植。理念一經提出,就得到芒康縣黨委政府的支持,全年帶動納西、木許、曲孜卡三個鄉鎮種植釀酒葡萄達2500畝,預計待三年量產后,將為當地直接增收達2000萬元以上。同時,為強化示范帶動作用,把葡萄產業化做好做實,公司通過租地,自主建設高原有機釀酒葡萄標準化種植示范園500余畝,引進十幾個葡萄品種,既開展滴灌、植物防蟲等高新技術示范,又進行普通農家種植試驗,探索符合當地氣候環境和耕種習慣的一套葡萄種植技術,加固產業化根基。
二是對科技創新的探索。
公司在發展初期就確定了“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的理念,要確保質量,就必須強化科技創新。
在原材料上,充分挖掘高原嚴酷的生態環境,使劣勢變為優勢,以此為依托通過建立特殊滴灌、動物防蟲、植物改良土壤等方式,開展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有機葡萄種植。通過良好的耕種技術,實現了釀酒葡萄生長全過程不施一滴農藥和化肥的目標,使“達美擁”葡萄酒更健康。2013年,公司已開展有機認證相關工作,期間該地區葡萄獲得評審專家的一致認可,預計到2016年可獲得國家有機認證。
在釀制工藝上,在保證100%純葡萄汁釀造的前提下,突破傳統發酵工藝,自主探索研發出自然酵母發酵、超低二氧化硫處理等工藝,直接提取自然酵母,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將現代發酵工藝與古法發酵相結合,通過自主研發的超低二氧化硫處理工藝,使葡萄酒中二氧化硫含量接近0(國家標準為小于等于250mg/l,國內平均在150mg/l),以此來最大程度保持葡萄酒的品質。
在形成從葡萄種植收獲到葡萄酒釀造全過程純凈無污染的同時,逐步打造釀酒葡萄廢料利用,開發葡萄皮渣廢料有機肥,并將該有機肥又施入葡萄園,形成一個純天然的循環農業。目前,葡萄皮渣廢料有機肥正在進行試驗中,已施入公司葡萄地的表現效果良好,未來將有推廣的前景。
公司聘請葡萄與葡萄酒學博士2名專職科研工作,每年投入科研的經費在200萬以上,高額的付出使公司收獲頗多。除每年產品供不應求外,公司還持有國家專利一項;2010年成功申請并獲得國家QS質量認證;2011年9月15日-16日,受農業部援藏辦公室的邀請,以段長青為首的國家葡萄產業體系5名專家對鹽井地區葡萄與葡萄產業體系進行了深入調查,并對公司的葡萄酒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同時,“達美擁”系列葡萄酒先后作為芒康茶馬古道藝術節、昌都解放60周年大慶、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慶指定用酒。
三是對戰略思路的探索。
產品定位:西藏沒有工業污染,是世界的一片凈土。“達美擁”系列葡萄酒產自西藏,葡萄原料來自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同時原料產地(鹽井地區)平均無霜期多達340天以上,陽光充沛,紫外輻射強,空氣干燥,晝夜溫差高達15℃,年降雨量低于300mm,屬于典型的高原干熱河谷氣候。原料種植在砂石地上,全靠達美擁雪山融化的雪水來澆灌,嚴酷的自然環境杜絕了病蟲、霉菌,保證了葡萄種植全過程幾乎不施用一滴農藥和化肥。公司所產的葡萄酒可以說是一款健康有機的產品,更是資源型的產品。一開始,公司將“達美擁”定位中高端消費品,主要供應禮品市場、商務接待、日常飲用保健等。
銷售思路:銷售上,從2009年較為混亂的零售模式,逐步轉變為目前的經銷商銷售模式。實現公司—經銷商—客戶的銷售模式,給銷售商充分的利潤空間,通過銷售商來實現宣傳、物價穩控等工作,將市場物價穩控在統一價位。目前,葡萄酒市場的分銷渠道大體如下:葡萄酒—個體批發商(代理商)—零售商—消費者;葡萄酒—一級批發商(代理商)—二、三級批發商(代理商)—零售商—消費者;葡萄酒—零售商—消費者。
文化結合:19世紀法國傳教士將葡萄和葡萄酒帶到鹽井,200多年來,法國釀酒葡萄經過高原嚴酷氣候的自然選擇而馴化,已完全適應當地環境,經過優勝劣汰的“黑珍珠”產出的葡萄酒更加優秀。依傍曲孜卡溫泉而居的人們,家家戶戶都有釀造葡萄酒的傳統,“泡溫泉,喝葡萄酒”早已成為他們健康的重要來源和日常生活中的最大享受。天然環境優勢帶來的不僅僅是味覺和健康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孕育出的每一杯葡萄酒中,你能同時體味到中國西藏文化和法國傳統文化的碰撞與和諧。尤其從當地群眾“先品一小口,再干一大杯”的飲用習慣中,就能充分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完美融合。可以說達美擁葡萄酒,既飽含法國人的浪漫細膩,又不失康巴漢子的豪爽大氣。
三、發展展望
一是強化自身建設,提升龍頭實力。
2012年,公司開展新廠區建設工程,預計到2014年年底竣工時,年生產能力將達3000噸級,年葡萄容納量6000噸。同時還將逐步強化莊園建設,在酒廠附近建設百畝葡萄觀賞園,開展葡萄種植示范、葡萄采摘體驗、釀酒體驗等,逐步建成一個集葡萄酒釀造、科學示范、旅游觀光等為一體的酒莊。
二是圍繞科學發展,讓葡萄酒品質不斷提升。
進一步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加快科研人才引進,提升綜合研究水平。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與相關院校的合作,逐步打造高原葡萄酒研究交流中心,利用高原優勢,強化極限海拔對有機葡萄種植的影響以及利用所產葡萄釀酒表現力的研究,包括對人體的影響、葡萄酒成分的影響、葡萄酒儲藏的影響等。真正做到研發和生產的雙促進雙提高,不斷提升“達美擁”葡萄酒品質,不斷增強西藏鹽井地區葡萄酒研究的學術氛圍,真正讓葡萄在這里扎根,讓葡萄酒文化在這里繁衍。
三是強化以點帶面,打造生態經濟。
通過開展高原釀酒葡萄標準化種植示范,建立高原滴灌、高原有機循環農業等,開展高原生態農業展示。進一步開展高原有機農業循環探索及推廣,帶動群眾在貧瘠的荒地上種植葡萄,杜絕發生土地荒廢現象,增加綠地面積,使整個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另外,隨著葡萄產業化的種植,將會在青藏高原“兩江”流域構筑獨具特色的生態農業景觀。以此將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葡萄承包種植、葡萄運輸等多個創業平臺。
主要產品:達美擁葡萄酒
西藏芒康縣藏東珍寶酒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地處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芒康縣納西鄉,2011年1月13日正式注冊,注冊資本500萬元,主要經營葡萄酒釀造及銷售。公司現有員工33人,每年還解決臨時就業300余人,為每人年增收達8000元以上。2013年葡萄酒產量達100噸,年產值達1000萬元。公司主打產品——“達美擁”系列葡萄酒先后作為芒康茶馬古道藝術節、昌都解放60周年大慶、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慶指定用酒。2013年,公司通過“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群眾種植釀酒葡萄2500畝,為公司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發展背景
鹽井地區在歷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詔的要道,也是滇茶運往西藏的必經之路。19世紀葡萄酒和葡萄酒釀造技術隨天主教傳入鹽井地區,從那以后,當地群眾一直有種植葡萄,釀制與飲用葡萄酒的習慣。這里平均海拔2900米,屬于小河谷地形,南與云南德欽縣和四川巴塘縣相連,東有金沙江,西有瀾滄江,中有中巖曲河,瀾滄江從中流過,水資源豐富,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性季風型氣候,光照充足,干燥卻又不缺水。天然的氣候優勢,給予了葡萄良好的生長環境和最少的病蟲害,使葡萄生長的全周期可以做到不施用一滴農藥和化肥,是世界上釀制高品質綠色無污染葡萄酒的一塊寶地。
因為這些人文和地理氣候的優勢,2009年,洛松次仁回到他的家鄉鹽井,聯手葡萄酒學博士高捷共同創辦了西藏芒康縣藏東珍寶酒業有限公司,開始打造世界最高海拔的葡萄酒,并以孕育產區葡萄的雪水之源——“達美擁”雪山命名。

二、發展歷程
自2009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愛護下以及公司全體員工的努力下,公司產值每年成倍地增長,產量從2009的7噸跨越到2013年的100噸。產量在增長的同時,品質不降反升,產品供不應求。這主要歸功于公司在發展中不斷進行的3個探索。
一是對發展模式的探索。
發展初期,因為公司生產能力的關系,年產量較低,到后來公司發展迅速,產量成倍提升,公司就不得不考慮原料供應的問題。2009年,當地群眾葡萄種植面積僅100畝左右,到2012年在公司高價收購葡萄的帶動下也才300畝。而公司除每年進行廠區改擴建工程外,從2012年開始新廠區建設,到2014年8月竣工后,年生產能力達3000噸,最大可容納葡萄達6000噸。
為解決葡萄酒生產原料的問題,公司從2012年開始探索葡萄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在黨和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下,當年就帶動當地群眾種植葡萄200余畝。2013年,公司提出“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企業提供技術并承諾全部高價收購,協會協調種植、管理、收購等工作,農戶根據實際情況使用耕地或荒地種植。理念一經提出,就得到芒康縣黨委政府的支持,全年帶動納西、木許、曲孜卡三個鄉鎮種植釀酒葡萄達2500畝,預計待三年量產后,將為當地直接增收達2000萬元以上。同時,為強化示范帶動作用,把葡萄產業化做好做實,公司通過租地,自主建設高原有機釀酒葡萄標準化種植示范園500余畝,引進十幾個葡萄品種,既開展滴灌、植物防蟲等高新技術示范,又進行普通農家種植試驗,探索符合當地氣候環境和耕種習慣的一套葡萄種植技術,加固產業化根基。
二是對科技創新的探索。
公司在發展初期就確定了“質量第一、信譽第一”的理念,要確保質量,就必須強化科技創新。
在原材料上,充分挖掘高原嚴酷的生態環境,使劣勢變為優勢,以此為依托通過建立特殊滴灌、動物防蟲、植物改良土壤等方式,開展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有機葡萄種植。通過良好的耕種技術,實現了釀酒葡萄生長全過程不施一滴農藥和化肥的目標,使“達美擁”葡萄酒更健康。2013年,公司已開展有機認證相關工作,期間該地區葡萄獲得評審專家的一致認可,預計到2016年可獲得國家有機認證。
在釀制工藝上,在保證100%純葡萄汁釀造的前提下,突破傳統發酵工藝,自主探索研發出自然酵母發酵、超低二氧化硫處理等工藝,直接提取自然酵母,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將現代發酵工藝與古法發酵相結合,通過自主研發的超低二氧化硫處理工藝,使葡萄酒中二氧化硫含量接近0(國家標準為小于等于250mg/l,國內平均在150mg/l),以此來最大程度保持葡萄酒的品質。
在形成從葡萄種植收獲到葡萄酒釀造全過程純凈無污染的同時,逐步打造釀酒葡萄廢料利用,開發葡萄皮渣廢料有機肥,并將該有機肥又施入葡萄園,形成一個純天然的循環農業。目前,葡萄皮渣廢料有機肥正在進行試驗中,已施入公司葡萄地的表現效果良好,未來將有推廣的前景。
公司聘請葡萄與葡萄酒學博士2名專職科研工作,每年投入科研的經費在200萬以上,高額的付出使公司收獲頗多。除每年產品供不應求外,公司還持有國家專利一項;2010年成功申請并獲得國家QS質量認證;2011年9月15日-16日,受農業部援藏辦公室的邀請,以段長青為首的國家葡萄產業體系5名專家對鹽井地區葡萄與葡萄產業體系進行了深入調查,并對公司的葡萄酒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同時,“達美擁”系列葡萄酒先后作為芒康茶馬古道藝術節、昌都解放60周年大慶、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慶指定用酒。
三是對戰略思路的探索。
產品定位:西藏沒有工業污染,是世界的一片凈土。“達美擁”系列葡萄酒產自西藏,葡萄原料來自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同時原料產地(鹽井地區)平均無霜期多達340天以上,陽光充沛,紫外輻射強,空氣干燥,晝夜溫差高達15℃,年降雨量低于300mm,屬于典型的高原干熱河谷氣候。原料種植在砂石地上,全靠達美擁雪山融化的雪水來澆灌,嚴酷的自然環境杜絕了病蟲、霉菌,保證了葡萄種植全過程幾乎不施用一滴農藥和化肥。公司所產的葡萄酒可以說是一款健康有機的產品,更是資源型的產品。一開始,公司將“達美擁”定位中高端消費品,主要供應禮品市場、商務接待、日常飲用保健等。
銷售思路:銷售上,從2009年較為混亂的零售模式,逐步轉變為目前的經銷商銷售模式。實現公司—經銷商—客戶的銷售模式,給銷售商充分的利潤空間,通過銷售商來實現宣傳、物價穩控等工作,將市場物價穩控在統一價位。目前,葡萄酒市場的分銷渠道大體如下:葡萄酒—個體批發商(代理商)—零售商—消費者;葡萄酒—一級批發商(代理商)—二、三級批發商(代理商)—零售商—消費者;葡萄酒—零售商—消費者。
文化結合:19世紀法國傳教士將葡萄和葡萄酒帶到鹽井,200多年來,法國釀酒葡萄經過高原嚴酷氣候的自然選擇而馴化,已完全適應當地環境,經過優勝劣汰的“黑珍珠”產出的葡萄酒更加優秀。依傍曲孜卡溫泉而居的人們,家家戶戶都有釀造葡萄酒的傳統,“泡溫泉,喝葡萄酒”早已成為他們健康的重要來源和日常生活中的最大享受。天然環境優勢帶來的不僅僅是味覺和健康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孕育出的每一杯葡萄酒中,你能同時體味到中國西藏文化和法國傳統文化的碰撞與和諧。尤其從當地群眾“先品一小口,再干一大杯”的飲用習慣中,就能充分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完美融合。可以說達美擁葡萄酒,既飽含法國人的浪漫細膩,又不失康巴漢子的豪爽大氣。
三、發展展望
一是強化自身建設,提升龍頭實力。
2012年,公司開展新廠區建設工程,預計到2014年年底竣工時,年生產能力將達3000噸級,年葡萄容納量6000噸。同時還將逐步強化莊園建設,在酒廠附近建設百畝葡萄觀賞園,開展葡萄種植示范、葡萄采摘體驗、釀酒體驗等,逐步建成一個集葡萄酒釀造、科學示范、旅游觀光等為一體的酒莊。
二是圍繞科學發展,讓葡萄酒品質不斷提升。
進一步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加快科研人才引進,提升綜合研究水平。同時,要進一步加強與相關院校的合作,逐步打造高原葡萄酒研究交流中心,利用高原優勢,強化極限海拔對有機葡萄種植的影響以及利用所產葡萄釀酒表現力的研究,包括對人體的影響、葡萄酒成分的影響、葡萄酒儲藏的影響等。真正做到研發和生產的雙促進雙提高,不斷提升“達美擁”葡萄酒品質,不斷增強西藏鹽井地區葡萄酒研究的學術氛圍,真正讓葡萄在這里扎根,讓葡萄酒文化在這里繁衍。
三是強化以點帶面,打造生態經濟。
通過開展高原釀酒葡萄標準化種植示范,建立高原滴灌、高原有機循環農業等,開展高原生態農業展示。進一步開展高原有機農業循環探索及推廣,帶動群眾在貧瘠的荒地上種植葡萄,杜絕發生土地荒廢現象,增加綠地面積,使整個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另外,隨著葡萄產業化的種植,將會在青藏高原“兩江”流域構筑獨具特色的生態農業景觀。以此將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葡萄承包種植、葡萄運輸等多個創業平臺。

主要產品:達美擁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