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4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第六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規定,現將我局近期開展全市普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相關信息公布如下:
本次公布的普通食品監督抽檢信息涉及21大類食品,包括食用農產品、餐飲食品、飲料、糕點、豆制品、糧食加工品、水果制品、速凍食品、糖果制品、肉制品、乳制品、調味品、方便食品、餅干、茶葉及相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和食糖等。
莆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要求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不合格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督促生產經營者履行法定義務,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不合格項目的小知識
一、咪鮮胺和咪鮮胺錳鹽
咪鮮胺和咪鮮胺錳鹽是一種廣譜高效殺菌劑。少量的農藥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咪鮮胺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規定,咪鮮胺和咪鮮胺錳鹽在山藥中最大限量為0.3mg/kg。咪鮮胺和咪鮮胺錳鹽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二、丙環唑
丙環唑有保護和治療作用的內吸性葉面殺菌劑,通過木質部向頂傳導。具有廣泛活性的內吸葉面殺菌劑。丙環唑是有機雜環類殺菌劑,這類農藥對人毒性低,但對皮膚、眼睛有刺激。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丙環唑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丙環唑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規定,丙環唑在蔥中最大限量為0.5mg/kg。丙環唑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三、噻蟲胺
噻蟲胺是一種煙堿類殺蟲劑,具有觸殺、胃毒作用,對蚜蟲等有較好防效。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噻蟲胺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噻蟲胺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噻蟲胺在食莢豌豆中最大限量為0.01mg/kg,噻蟲胺在芹菜中最大限量為0.04mg/kg,噻蟲胺在姜中最大限量為0.2mg/kg。噻蟲胺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四、吡蟲啉
吡蟲啉屬于煙堿類高效殺蟲劑,內吸性殺蟲劑,可層間傳導,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吡蟲啉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吡蟲啉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吡蟲啉在生姜中最大限量為0.5mg/kg,吡蟲啉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五、倍硫磷
倍硫磷是具有觸殺、胃毒和熏蒸作用的有機磷農藥。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倍硫磷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倍硫磷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倍硫磷在辣椒中最大限量為0.05mg/kg。倍硫磷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六、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種廣譜、高效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以觸殺和胃毒作用為主,無內吸作用,被廣泛用于農林業和衛生害蟲的防治。少量的農藥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氯氟氰菊酯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蔥中最大限量為0.2mg/kg。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超標的原因,可能是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七、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包括腸桿菌科的埃希氏菌屬、檸檬酸桿菌屬、腸桿菌屬和克雷伯菌屬。大腸菌群是國內外常用的指示性指標之一。其衛生學意義:一是作為食品受到人與溫血動物糞便污染的指示菌;二是作為腸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提示食品被致病菌(如 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等)污染的可能性較大。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GB 14934-2016)規定,大腸菌群在餐(飲)具中不得檢出。餐(飲)具中檢出大腸菌群說明食品存在衛生質量缺陷,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害。
八、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
甜蜜素是一種常用甜味劑,其甜度是蔗糖的30-80倍,可用于飲料、果汁、冰激凌、糕點、蜜餞等食品。人體不吸收甜蜜素,幾乎全部原樣從糞便排出。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甜蜜素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甜蜜素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的規定,甜蜜素在發酵面制品中不得使用。造成食品中甜蜜素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生產經營企業為增加產品甜味,超限量、超范圍使用甜蜜素。
九、氯霉素
氯霉素是酰胺醇類抗生素,動物產品的氯霉素殘留,一般不會導致對人體的急性毒性作用;長期大量攝入氯霉素殘留超標的食品,可能在人體內蓄積,產生耐藥并對同類藥物有交叉耐藥,引起胃腸道癥狀、肝功能異常、過敏反應等。
根據《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農業部235號公告)中的規定,氯霉素在貝類中不得檢出。氯霉素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養殖戶對使用獸藥的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十、2,4-滴和2,4-滴鈉鹽
2,4-滴和2,4-滴鈉鹽在高濃度時作為除草劑使用,在較低濃度時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2,4-滴和2,4-滴鈉鹽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2,4-滴和2,4-滴鈉鹽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2,4-滴和2,4-滴鈉鹽在柑、橘中最大限量為0.1mg/kg。2,4-滴和2,4-滴鈉鹽超標的原因,可能是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十一、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表 A.1 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劑在糕點中混合使用時,中各自的實際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超過 1。造成食品中該指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生產經營企業超限量、超范圍使用,或者未準確計量。
十二、納他霉素
納他霉素是一種由鏈霉菌發酵產生的天然抗真菌化合物,屬于多烯大環內酯類,既可以廣泛有效的抑制各種霉菌、酵母菌的生長,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產生,是一種食品防腐劑。納他霉素基本無毒,進入人體內后很難被消化道吸收,可直接排出體外,人體攝入量通常遠遠低于安全限量,如果食用過量,納他霉素可中和抗體,損害健康。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的規定,納他霉素在糕點中最大限量為<10mg/kg。納他霉素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個別生產經營企業為防止食品腐敗變質,超量使用了該添加劑,或者其使用的復配添加劑中該添加劑含量較高;也可能是在添加過程中未計量或計量不準確。
十三、銅綠假單胞菌
銅綠假單胞菌是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需氧,多具有分解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能力,是重要的食品腐敗性細菌。廣泛分布于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對于免疫力較弱的人群健康風險較大。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中的規定,銅綠假單胞菌在飲用純凈水中指標是n=5,c=0,m=0 CFU/250mL。天然礦泉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可能是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如從業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礦泉水或容器內壁接觸;或者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特別提醒消費者,如購買或在市場上發現公告所列的不合格食品,請撥打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電話12345進行投訴舉報。
附件:2024年莆田市食用農產品和普通食品明細表
莆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1月10日
附件下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等規定,現將我局近期開展全市普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相關信息公布如下:
本次公布的普通食品監督抽檢信息涉及21大類食品,包括食用農產品、餐飲食品、飲料、糕點、豆制品、糧食加工品、水果制品、速凍食品、糖果制品、肉制品、乳制品、調味品、方便食品、餅干、茶葉及相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和食糖等。
莆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要求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不合格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督促生產經營者履行法定義務,防控食品安全風險。
不合格項目的小知識
一、咪鮮胺和咪鮮胺錳鹽
咪鮮胺和咪鮮胺錳鹽是一種廣譜高效殺菌劑。少量的農藥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咪鮮胺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規定,咪鮮胺和咪鮮胺錳鹽在山藥中最大限量為0.3mg/kg。咪鮮胺和咪鮮胺錳鹽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二、丙環唑
丙環唑有保護和治療作用的內吸性葉面殺菌劑,通過木質部向頂傳導。具有廣泛活性的內吸葉面殺菌劑。丙環唑是有機雜環類殺菌劑,這類農藥對人毒性低,但對皮膚、眼睛有刺激。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丙環唑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丙環唑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規定,丙環唑在蔥中最大限量為0.5mg/kg。丙環唑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三、噻蟲胺
噻蟲胺是一種煙堿類殺蟲劑,具有觸殺、胃毒作用,對蚜蟲等有較好防效。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噻蟲胺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噻蟲胺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噻蟲胺在食莢豌豆中最大限量為0.01mg/kg,噻蟲胺在芹菜中最大限量為0.04mg/kg,噻蟲胺在姜中最大限量為0.2mg/kg。噻蟲胺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四、吡蟲啉
吡蟲啉屬于煙堿類高效殺蟲劑,內吸性殺蟲劑,可層間傳導,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吡蟲啉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吡蟲啉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吡蟲啉在生姜中最大限量為0.5mg/kg,吡蟲啉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五、倍硫磷
倍硫磷是具有觸殺、胃毒和熏蒸作用的有機磷農藥。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倍硫磷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倍硫磷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倍硫磷在辣椒中最大限量為0.05mg/kg。倍硫磷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六、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種廣譜、高效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以觸殺和胃毒作用為主,無內吸作用,被廣泛用于農林業和衛生害蟲的防治。少量的農藥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氯氟氰菊酯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蔥中最大限量為0.2mg/kg。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超標的原因,可能是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七、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包括腸桿菌科的埃希氏菌屬、檸檬酸桿菌屬、腸桿菌屬和克雷伯菌屬。大腸菌群是國內外常用的指示性指標之一。其衛生學意義:一是作為食品受到人與溫血動物糞便污染的指示菌;二是作為腸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提示食品被致病菌(如 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等)污染的可能性較大。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GB 14934-2016)規定,大腸菌群在餐(飲)具中不得檢出。餐(飲)具中檢出大腸菌群說明食品存在衛生質量缺陷,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害。
八、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
甜蜜素是一種常用甜味劑,其甜度是蔗糖的30-80倍,可用于飲料、果汁、冰激凌、糕點、蜜餞等食品。人體不吸收甜蜜素,幾乎全部原樣從糞便排出。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甜蜜素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甜蜜素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的規定,甜蜜素在發酵面制品中不得使用。造成食品中甜蜜素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生產經營企業為增加產品甜味,超限量、超范圍使用甜蜜素。
九、氯霉素
氯霉素是酰胺醇類抗生素,動物產品的氯霉素殘留,一般不會導致對人體的急性毒性作用;長期大量攝入氯霉素殘留超標的食品,可能在人體內蓄積,產生耐藥并對同類藥物有交叉耐藥,引起胃腸道癥狀、肝功能異常、過敏反應等。
根據《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農業部235號公告)中的規定,氯霉素在貝類中不得檢出。氯霉素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養殖戶對使用獸藥的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十、2,4-滴和2,4-滴鈉鹽
2,4-滴和2,4-滴鈉鹽在高濃度時作為除草劑使用,在較低濃度時作為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食用食品一般不會導致2,4-滴和2,4-滴鈉鹽的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2,4-滴和2,4-滴鈉鹽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2,4-滴和2,4-滴鈉鹽在柑、橘中最大限量為0.1mg/kg。2,4-滴和2,4-滴鈉鹽超標的原因,可能是果農對使用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從而違規使用或濫用農藥。
十一、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表 A.1 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劑在糕點中混合使用時,中各自的實際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超過 1。造成食品中該指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生產經營企業超限量、超范圍使用,或者未準確計量。
十二、納他霉素
納他霉素是一種由鏈霉菌發酵產生的天然抗真菌化合物,屬于多烯大環內酯類,既可以廣泛有效的抑制各種霉菌、酵母菌的生長,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產生,是一種食品防腐劑。納他霉素基本無毒,進入人體內后很難被消化道吸收,可直接排出體外,人體攝入量通常遠遠低于安全限量,如果食用過量,納他霉素可中和抗體,損害健康。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的規定,納他霉素在糕點中最大限量為<10mg/kg。納他霉素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個別生產經營企業為防止食品腐敗變質,超量使用了該添加劑,或者其使用的復配添加劑中該添加劑含量較高;也可能是在添加過程中未計量或計量不準確。
十三、銅綠假單胞菌
銅綠假單胞菌是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需氧,多具有分解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能力,是重要的食品腐敗性細菌。廣泛分布于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對于免疫力較弱的人群健康風險較大。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中的規定,銅綠假單胞菌在飲用純凈水中指標是n=5,c=0,m=0 CFU/250mL。天然礦泉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可能是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如從業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礦泉水或容器內壁接觸;或者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特別提醒消費者,如購買或在市場上發現公告所列的不合格食品,請撥打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電話12345進行投訴舉報。
附件:2024年莆田市食用農產品和普通食品明細表
莆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1月10日
附件下載
- 合肥市蜀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公布2025年第12期食品監督抽檢信息(2025-04-18)
-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2025年第5期)(2025-04-18)
- 2025年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發布(第三期)(2025-04-18)
- 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5年第3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2025-04-18)
- 石家莊市井陘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第1期)?(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