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完善ODR機制建設 推動維權效能提升
2023年以來,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切實把12315作為市場監管重要平臺和為民服務重要窗口,持續推動12315工作效能提升、優化消費環境,不斷激發消費活力、釋放消費潛力,進一步提升了人民群眾在消費維權領域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完善12315體系建設提升消費維權效能
“在12315投訴舉報處理工作中,處理好每一件投訴舉報是為群眾辦實事最直接的體現。”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消保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黑龍江省高度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以“讓消費者更加滿意”為目標,完善12315工作體系建設,推動消費維權效能持續提升,在全國12315效能評價中一直保持“優秀”等次。
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黑龍江省各地12315投訴舉報中心認真落實熱線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建立節假日、冬季旅游等重要時期應急處理機制,及時依法受理和處理投訴舉報,投訴按時初查率、投訴按時辦結率、舉報按時核查率均達到99%以上,實現了快接、快辦、快結、快反饋。2023年,全省共接到投訴舉報咨詢39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349萬元。黑龍江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統一使用全國12315消費投訴信息公示平臺開展投訴信息公示,堅持公示為常態、不公示為例外,實現市場監管部門處理的消費投訴全量、集中、實時公示,累計公示消費投訴信息2.2萬條,公示率達到96.09%,進一步保障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等合法權益,推動經營者更好落實消費維權主體責任,提高了消費環境透明度、經營者誠信度和消費者滿意度。
圖一:黑龍江省全面推進“碼上誠信”數字創建。
持續提升工作效能。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緊抓12315效能評估評價,健全完善“領導責任、工作推進、考核評價、督導問責”4個體系,實施動態閉環管理,形成了省、市、縣、所四級共同推進12315投訴舉報處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的合力。全省12315整體工作效能實現新提升,投訴調解成功率達到77.22%,ODR(在線消費糾紛解決)單位和解成功率達到88.08%,在線消費糾紛源頭化解率由15.63%提高到16.98%,13個市(地)得分均在90分以上,其中七臺河市市場監管局更是取得滿分102分的好成績。
大力推進ODR機制建設。為貫徹消費維權社會共治理念,健全消費糾紛快速處理機制,充分發揮全國12315平臺ODR企業投訴和處理功能,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印發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市場監管局按照“成熟一家、發展一家”的原則,選取經營行為良好、信譽度較高、自身管理能力較強的企業入駐全國12315平臺成為ODR企業,指導企業快速辦理、快速反饋,將消費糾紛化解在源頭、解決在基層、和解在企業,為消費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務。目前,黑龍江省ODR企業已達2.5萬家。
深化放心消費創建增強群眾幸福感
“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是民之所需,也是市場監管部門要牽頭做好的主要民生工作之一。”上述負責人介紹說,為引導更多經營者落實消費維權主體責任,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等17部門聯合下發《持續開展放心消費創建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持續開展以“五個放心”為主要內容的放心消費創建活動,推動放心消費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堅持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標準、統一制度、統一承諾的“五統一”創建原則,不斷擴大創建范圍,形成更多放心消費承諾示范企業、商圈、街區、行業等。目前,黑龍江省放心消費創建承諾示范單位達到7.6萬家。
推進線下購物無理由退貨活動。深入落實《黑龍江省線下實體店無理由退貨指引(試行)》,采取“五拓展五延伸”(拓展退貨時限、拓展退貨范圍、拓展參與主體和行業、拓展開展活動的行政區域和領域、拓展退貨的方式),擴大線下購物無理由退貨覆蓋范圍,保障消費者的“后悔權”,有效改善消費體驗。目前,該省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單位達到1.9萬家。
加強邊境口岸消費環境建設。黑龍江省是個多口岸省份,2023年10月,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出臺《關于加強邊境口岸地區消費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按照“誰銷售商品誰負責,誰提供服務誰負責”的原則,督促經營者完善首問負責制度,健全售后服務機制。撫遠市市場監管局已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初步建立消費糾紛處理合作機制,有效預防和降低兩地消費者消費糾紛問題的發生。同時聘請旅行社翻譯、商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精通俄語的“中俄維權服務志愿者”15名,充分發揮維權“前哨”作用,實現與俄羅斯消費者的有效溝通。
積極推進“碼上誠信”數字創建。只要掃一下“碼上誠信”二維碼,商家的基本信息以及處罰、失信、誠信承諾等一目了然,消費起來安全又放心。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持續推進“碼上誠信”數字創建,鼓勵經營者敢于亮碼、敢于承諾、敢于接受消費者監督,營造誠信經營、放心消費的良好環境。哈爾濱市市場監管局將放心消費承諾融入“碼上誠信”活動中,實現了“放心消費”與“碼上誠信”的有機統一,積極引導和鼓勵有影響力的大型企業或行業帶頭講誠信、重承諾,共同打造誠信放心的消費環境。齊齊哈爾市市場監管局推出“碼上承諾一鍵維權”新舉措,在“碼上誠信”經營主體承諾內容中加入“全國12315平臺”鏈接作為消費維權模塊,拓寬在線消費糾紛解決通道;龍沙區、建華區、富拉爾基區、富裕縣的8家企業建立賠償先付制度。
助力發展“銀發”經濟。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省消費者協會出臺《關于為老年人提供便利政務服務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指導意見》,從服務窗口、辦事設施設備、標準研制、民生合同、餐飲服務、質量監管、網絡交易指導、配合開展專項整治、提供維權便利、加強消費教育等10個方面提出工作要求,進一步推動傳統政務服務和數字化服務有機融合,督促經營者守法經營并開展適老化服務,幫助和引導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慧社會,增進老年人福祉。
創新消費教育模式強化社會監督力
消費者組織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踐行者”、和諧穩定社會環境的“維護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消費維權社會共治格局的“倡導者”,在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23年,黑龍江省各級消費者協會積極化解消費糾紛,共受理消費者投訴6184件,解決5847件,解決率94.5%,幫助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50余萬元;接待消費者來電、來信、來人咨詢2萬余件。
圖二:放心消費示范街。
創新消費教育模式。2023年,黑龍江省消協開展了提振消費信心知識競答、反食品浪費知識線上問答、兒童食品消費調查、兒童營養類食品比較試驗等活動,發布蒸汽眼罩、空氣炸鍋專用紙、眼霜等比較試驗結果。消協工作人員自己動手編、演、拍一條龍制作消費教育短視頻,將消費者事后的被動投訴變為消費行為發生前的主動提醒,以平均半個月出一期的頻率,發布消費教育短視頻25個,引導消費者科學合理消費。
開展消費體察活動。黑龍江省消協先后開展了餐飲外賣企業、美容美發、中秋國慶旅游、冬季旅游等消費體察活動。其中,對1113家餐飲外賣企業進行體察暗訪,及時約談相關餐飲外賣平臺負責人,反饋體察發現的問題,敦促企業整改。為推動黑龍江省美容美發行業地方標準修訂,黑龍江省消協聯合省美發美容協會,在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哈爾濱、大慶市等地110家生活美容美發院(店)開展體察調研活動,進一步規范美容美發行為。
黑龍江省消協積極探索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與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發布《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工作規則(試行)》,為各地開展集體訴訟工作提供指引,并把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雞西、綏化等市消協作為支持消費者集體訴訟試點單位加以調研指導。
下一步,黑龍江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協同各級消協緊緊圍繞“激發消費活力”消費維權年主題,以消費維權“暖心”行動為主線,聚焦消費者“急難愁盼”,重點從抓好消費教育引導宣傳、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強化民生領域商品和服務監管、實施12315效能提升計劃、充分發揮消協組織作用等方面持續發力,全面提升消費環境安全度、經營者誠信度、消費者滿意度。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是由質量檢驗行業與質量領域的質量檢驗技術機構和專家學者、工作者,相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及質量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企業與企業負責人,與質量檢驗相關工作的社會各界相關人士等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具有社團法人資格。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宗旨
按照“服務會員,服務企業,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服務消費,服務發展”的工作原則,貫徹“精業篤行,守正創新,團結協作,開拓進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實事求是,尊重人才,創新興會,服務立會”的工作風尚,落實“專業引領、學術研究,政策咨詢、決策參考,科技普及、質量引領,信任傳遞、助力發展”的工作任務,遵循“質量檢驗、客觀公正,規范市場、扶優治劣,服務企業、引導消費”的工作方向,堅持“專業化,技術化,社會化,服務化”的發展目標,引導各級質量檢驗機構發展壯大和行業自律,發揮政府和企業、行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工程質量進行社會監督,督促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質量提升行動、推進品牌建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質量發展潛力,不斷增強人民對質量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團體是相關政府主管部門聯系質量檢驗行業、質量領域科技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廣大企業及社會各界的橋梁和紐帶,是質量發展與質量檢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質量發展與質量檢驗行業高質量發展及質量提升推進、質量強國事業建設的重要社會力量。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職能簡介
充分發揮質量專業社團組織的中介作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宣傳貫徹質量領域的法律、法規、政策,組織質量和質量檢驗方面的標準研究、制定和技術開發,開展質量和質量檢驗方面的學術交流、技術培訓和相關技術咨詢與技術服務;切實發揮“質量檢驗,客觀公正,服務企業,引導消費”的社會監督作用,抓好質量提升;精業篤行,扶優治劣,充分利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檢院(所)和重點國家級質檢中心與相關質檢機構等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單位和技術機構會員單位的專業優勢,組織開展“3.15”“質量月”等質量誠信主題(專題)宣傳活動,對“全國質量檢驗穩定合格產品”進行調查匯總和展示公告,推廣防偽溯源和質量誠信驗證等技術應用,傳遞質量信任,引導質量消費,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強市場引導,共筑質量誠信,推動質量社會共治共享;組織新技術、新產品鑒定和評審,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開展檢驗、鑒定、監理方面的咨詢和服務;樹立質量工作先進典型和質量誠信標桿,弘揚工匠精神,推廣質量工作優秀示范的先進經驗;承辦有關政府部門(機構)交辦和委托的相關工作;著力發揮全國質量檢驗行業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科學求實,開拓創新,全面引領質量檢驗行業自律和健康發展;履行質量專業社團中介機構的相關職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督促企業履行質量主體責任,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營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濃厚氛圍,合力推進質量社會共治,扎實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業務范圍
(一)持續推進“三個轉變”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國質量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為中國質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務,發揮質量檢驗對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作用,為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健康發展服務; (二)圍繞質量發展與質量檢驗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質量事業的整體發展開展相應的學術研究,推進行業交流,促進行業發展,助力“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格局,為構建新時代質量檢驗能力提升與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及質量發展新局面提供技術支撐和專業保障; (三)緊緊圍繞質量提升、質量發展工作大局和實施質量強國戰略與質量檢驗行業建設,開展質量提升、質量發展與變革創新等調查研究,建立全國性的質量檢驗和質量發展學術交流、科普宣傳和技術服務平臺; (四)加強質量檢驗與質量發展相關的理論研究,提高質量檢驗和質量發展研究的針對性、協同性、規范性和有效性,促進質量工作隊伍成長和質量檢驗行業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辦或根據市場和行業發展需要,開展質量檢驗和質量發展與質量工作的宣傳、咨詢、培訓和展覽展示等活動,推廣普及質量檢驗與質量知識,宣傳貫徹質量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宣傳質量檢驗與質量工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推進質量社會共治; (六)推動質量檢驗和質量提升與質量發展戰略的研究及學術交流,依照有關規定組織出版本團體學術性會刊及有關學術性、科普性刊物和書籍資料,為政府、社會和企業提供有關咨詢服務與專業支持;拓寬輿論傳播途徑,建設本團體官方網站和相關業務網站; (七)推行先進的質量檢驗檢測和質量管理方法,開展檢驗檢測能力與質量管理科學技術、方法提升的相關活動,提高質量檢驗、質量管理創新能力和全民質量意識; (八)探索質量檢驗、質量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總結推廣質量檢驗和質量管理經驗,開展質量檢驗、質量管理和質量提升、質量發展與質量溯源、防偽驗證等方面的技術咨詢和服務與推廣,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九)引導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支持企業做好質量基礎工作,督促企業加強信用建設,推進企業重視品牌建設,促進企業注重質量發展意識并切實提高質量檢驗能力和質量控制水平,著力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十)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以及工程質量開展多種形式的比較試驗、綜合評價、體驗式調查和第三方檢驗、鑒定、評估和監理,引導理性消費選擇; (十一)對損害本團體會員品牌和質量聲譽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輿論監督;收集和反饋本團體會員和質量檢驗與質量工作者的建議、意見和訴求,關心和維護質量檢驗與質量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為本團體會員和質量檢驗與質量工作者提供廣泛的專業服務活動; (十二)開展質量檢驗和質量學風評議工作,加強質量檢驗行業和質量發展研究領域學風與學術道德建設; (十三)推動開展對本團體會員和質量政策法規與檢驗檢測領域科技研究及實踐運用工作者的考試及繼續教育培訓工作,興辦符合本團體宗旨并能夠為本團體會員和質量發展事業與檢驗檢測行業建設發展服務的事業及相關經濟實體; (十四)開展企業質量檢驗機構的評審,開展質量評估和推廣質量保險業務,利用各種方式向消費者提供質量信息,宣傳和普及質量知識和消費常識,傳遞質量信任、引導質量消費,為市場、企業和消費者服務,切實維護社會各界的合法權益; (十五)組織開展質量檢驗技術、儀器設備、檢驗設施和質量檢驗標準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咨詢、服務,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組織對其進行鑒定、評審和推廣應用; (十六)參與質量檢驗檢測和質量管理、質量發展相關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與實施工作,并積極組織開展相關領域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和實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質量標準體系; (十七)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相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加強本團體與境外質量檢驗和質量領域學術組織及質檢機構與相關組織建立友好往來與交流合作關系,促進質量檢驗和質量工作與國際慣例接軌,拓展本團體國際合作的視野和平臺,服務和推動中國質量、中國標準、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擔相關部門委托的質量提升、質量管理、質量發展與質量檢驗相關的有關工作。
備 注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簡稱“中國質檢協會”或“質檢協會”)籌備于1986年,并于1992年正式成立,登記管理機關為民政部,目前主要行業管理部門為2020年12月脫鉤改革之前的業務主管部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簡稱“市場監管總局”)。在市場監管總局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歷任業務主管部門為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原國家技術監督局、原國家經濟委員會質量局。


聲明: 凡本網注明“中國質量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本網轉貼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正規網站,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致電010-64209133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中國質量網
中國質量網·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官方網站
網站許可證號:京ICP證030750號 網站備案:京ICP證03075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3458號
建議使用IE6.0以上版本瀏覽本站 顯示器分辨率設置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